看到一些网友对于孩子要不要上寄宿学校争论不休。
不少网友都拿出自家孩子的亲身经历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有的网友说自己的孩子上了寄宿学校后,整个人都变得内向沉默了,所以寄宿会让孩子心灵受伤害。但也有的网友认为自家的孩子寄宿后,习惯变好了,学习成绩也上去了,所以,住宿对孩子是有好处的。
那么究竟孩子上寄宿学校好不好呢?
或许正如网友们所争论的那样,不能一概而论。
为此,我收集了一些大人送孩子寄宿的理由:
自己没时间;家里没有老人帮忙带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独立性;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家里学习氛围不好,让学校的学习氛围影响孩子。……也就是说,有些家长送孩子上寄宿是主动选择,有些是被动选择的。如果不是没有更好的选择,我相信大多数的父母都会希望能陪在孩子身边,毕竟那才是孩子最需要的最真切实在的爱。
但为什么还是有的家长主动选择送孩子去寄宿了呢?
他们都有一个对孩子好的理由,比如培养独立性、学会自我管理,比如给他更好的氛围。
但同时也不可否认,这里面还是隐藏了一丝无奈的成分:因为自己不能很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我管理能力,因为无法给孩子带来更好的氛围。
多年前,我有一位邻居把3岁多的女儿送到了全托幼儿园,每周接回来一次。当时,还有一些大人羡慕地说:这下你们俩口子轻松了。
邻居笑着说:我们就是希望她能早点独立。
但更多的家长表示了怀疑:这父母也太狠心了吧,那么小的孩子扔给别人管,没有安全感,怎么可能学会独立?
现在我们都知道,这么小的孩子确实是非常需要父母的高效陪伴的。可问题是,有些家庭氛围里父母提供不了孩子高质量的陪伴,甚至有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是充满伤害的。比如有些父母长期争吵甚至暴力相向,这会让孩子生活在恐惧中。比如有一些情绪化的父母,一不顺心就拿孩子出气,孩子就成为了他们负面情绪的垃圾桶。
这样的孩子,就已经不是寄宿不寄宿的问题了,而是考虑哪边能让孩子的伤害小一些。
因此,这个问题其实也是陪伴孩子质量好不好的问题。如果家庭能够做到良好的陪伴,孩子是不存在去不去寄宿这种问题的。
他们自己能培养孩子独立性,能给孩子好的氛围,能孩子足够的爱和良好的影响,就算陪伴时间不是很多,孩子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但我还是要说,在孩子年纪小的时候,能不去寄宿尽量不去,这不仅仅是让孩子获得安全感,也是让孩子从家庭的天然亲情和温暖陪伴获得爱的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过早的严重分离,很容易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不重要”和“被抛弃”。毕竟,学会爱和健康成长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课,比获得任何能力和成绩都重要得多。
如果父母确实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好孩子,只有送去寄宿学校,那怎么办呢?
家长需要明白,寄宿不是万能的。在寄宿之前,要做好相应的周全准备。
这个准备不仅包括的各种东西和家长自己的安排,更重要是,做好住校孩子本人的条件准备。
一、孩子年纪不能太小。
越小的孩子越需要父母的陪伴和爱。
一方面是安全感和自我认同能力的获得,太早分离除了导致没有安全感。另一方面是年纪小的孩子有身体的弱势和人生经验严重不足,心理承受能力也差。他们难以应付外界的冲突和意外伤害等。比如有些事情力不能及,可受人欺负了只有委曲求全等等。
3岁前是孩子安全感形成期,5岁前还是孩子人格形成的关键期,缺乏足够的父母之爱,导致孩子成长中的感情发展等方面的缺失,今后将很难弥补回来。
心理学上还有一个说法,7岁前的性格培养决定孩子一生。因此,至少在7岁以前,父母应尽可能多地陪伴孩子成长。
二、孩子具备了独立生活和集体生活的能力上和心理适应能力。
生活能力方面,包括孩子的自理能力、作息和行为习惯以及独立性;心理方面,包括自我意识、认知水平、抗挫折能力等等。
而这些大多是在家庭环境中长期影响形成的。因此,孩子的独立性其实还是需要家长的有意识引导和培养的,而不是单纯地依赖外界的培养。
很多时候外界只是一个触发因素,虽然环境可以影响孩子,但更关键的因素还是在于他自己的认知和感受。并不一定是因为大家都这样做了,孩子自然也会路着这样做。
比如有的孩子,因为平时家中大人对他处处包办,导致他自理能力特别差,他就会感到很难适应住宿的生活。当他看到周边的孩子个个都比自己能干,他的反应就很可能不是向他们学习和靠齐,而是觉得自己与别人不一样,处处不如人,从而产生了自卑感。有的孩子还会因此被同学取笑和孤立等,变得孤僻不合群。
一般而言,如果父母在家尊重孩子独立和自我意识,孩子在外面就算某些能力和习惯还没有形成,但他会有意识地去自我学习和成长,也会向身边的人学习来提升自己。
一位家长说自己女儿初一开始寄宿后慢慢出现了一些问题,到初二下学期终于大爆发出来。后来他让孩子走读,女儿接受了很多次心理辅导才终于走出来。
可也有一位学生说:“我自己的体会是,住校带给了我前所未有的人生体验。独立自主,与人相处,从而更加珍惜父母的付出。”
这或许也是不同成长环境下孩子对住宿的不同反应。当然,其中还涉及到孩子住宿的环境和接触到的人等复杂因素。
三、不要因为孩子寄宿了,就甩手放任不管。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住在学校了,那就是学校的责任。所以,对孩子的一切不闻不问。这很容易增加意外的概率。
学校里,一个老师面对面是多个孩子,总是有许多顾不到的地方,疏漏是每天都无法避免的。而孩子天性调皮好动,好奇心强,难免会做出一些小冒险的尝试等等,这些是不可控的因素。只有家长平时和孩子保护及时良好的沟通,能够了解他的想法和动态,这样才能提前预防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并注意及时做好安全等教育。
不关心孩子的状况,还会造成有的孩子出现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可以每天和孩子通一次电话,既能在温馨的通话中传达相互的爱和关心,又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各种状况。
当然,这种了解不是出于控制的目的,首先父母要信任孩子,否则孩子就会关闭心门,你再也了解不到他的真实情况。
四、让有限的陪伴变得高质量的亲子时间。
孩子只有周末才回家,那么这两天就是非常宝贵的陪伴时间。这一点非常重要,父母不要把陪孩子当成任务,心不在焉或应付式的态度,敏感的孩子是很容易读到的。这样,他就会更加确认“原来我在他(她)的眼中一点也不重要”,怀疑父母的爱,同时也会怀疑自己是否值得被爱。
陪伴不一定是要陪孩子玩,或给他做好吃的,或心疼孩子不让他干活等等,而是,在用心的陪伴中让孩子感受到真正的爱,这样他才不会认为住宿是因为父母不够爱自己,觉得自己麻烦才送去学校的。
比如,陪孩子说说心里话,在聊天中了解孩子这一周的情况,出现问题就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甚至静静地一起看书也是一种好的影响,这是一种和谐的氛围。
其实,无论孩子是否住宿,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依然是决定于父母给予他们的是不是高质量的爱。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素质教育观察]
致力于教育领域优质图文创作,与大家一起成长,让孩子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今日推荐文章:
忽略感受,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大“死穴”
金钱弥补不了教育的缺失:用心陪伴才是成就孩子的唯一捷径
父母自己不成长的代价,常常是子女一生的伤害
点击链接阅读更多精选好文:
这是素质教育观察为大家整理的一份阅读清单,请查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