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看到很多“开学,整容成了给孩子的礼物”这类新闻标题的文章。
说实话,点进去看了,基本上也没什么实质性的内容,感觉就是整容过程的信息汇总。
倒是底下跟帖中,很多网友两极化的评论,让我觉得很有意思。
一类网友很支持整容,认为这恰好是提升自信的好办法,也是科技发展到新阶段的一种应用;而另一类网友则很排斥整容,认为这是虚伪的表现,甚至是对自己的不诚实,认为人的皮囊源自父母,选择改变是一种不敬。
这是一个自我表达的时代,每个人表达看法都是一种自由。非要争个对错,那可能真把键盘敲烂,也不一定能说服思考方式完全不同的“杠精”。
对一些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去评判对错,容易演变成一种道德绑架。
毕竟每个人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有自己的道理,也有自己所看不见的局限。
我倒是对事实本身比较感兴趣。毕竟新闻里,很明确的告知,如今这些刚刚成年的孩子,是在父母亲支持下还提供相应的帮助资金,让孩子走上一条变美的路。这就说明了今天的整容风潮,已经是一个家庭共同做出的决定。
很多父母花这个钱的心愿,希望孩子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毕竟好的外貌,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会更好,能更好的赢在人生竞争的起跑线上吧。
02
想想这也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
回顾整容历史,最初就是为了帮助战争或在灾祸里受伤的毁容者,帮助患者重筑生活的勇气。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整容这件事,开始在娱乐圈里盛行,明星们需要靠脸吃饭。相貌更出众的人,自然会有更多的出镜机会,收入也会更高。
接着整容风潮又蔓延到一些美妆博主和平台卖家,其中的佼佼者,成为了网红,收入也不输影视明星。整容就成了她们出镜的“利器”,也成了他们获取更高收入钱的必要支出。
随着这种示范效应的不断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是一些生活中的普通人,而且从女生到男生,普通人反而成了整容的主力军,巨大的人流量,撑起了医美事业发展的大半边天。
相信大部分人决定整容时,也都在心里面反反覆覆掂量过:“如果整形失败,自己能不能承受的风险的考虑?”
最终迈出勇敢实践的一步,还是大部分人都相信,整容失败只是极个别的案例,自己的运气不会那么差。自己又不是“全面动刀”,微整形要命的几率并不高,更何况接着会有,看得见的变美、变漂亮。
现在有不少医美的App,也通过患者自己发布整容前后的对比照,发放数额诱人的变美鼓励金。
越来越多的整容者,勇于承认并积极发布自己的整容效果对比图,这些都在无形之中,鼓励着更多的潜在用户。
想起之前还有家自媒体,还认真的去剖析过整容发展的历史,得出一个有点逗的结论:“那些奶奶年纪就去整容的人,已经开始带着自己的孙辈去整容了。”
我在生活中观察发现,的确现在一些整容者,已经是母亲和孩子,共同去完成的“变美历程”。
仅靠个别整容失败的案例,让医美尝试者退缩,显然并不靠谱。毕竟,和实践整容者的总体人数相比,成功始终是占绝大多数的。
此前,国家统计局有发布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上个月,21世纪经济研究院和美团也联合推出了《2019年生活服务业新职业人群报告》,都对整形行业及整形医生有所记录。
从这些报告中,不难看出,现在的高学历高素质从业者,选择从事的高薪行业,很多是医美行业。目前整形医生平均月收入达到了三万五千元。
但另一方面,也感觉目前医美行业,真正获得国家登记和认可的机构和医生,比例又比较低。除了接受整容者自身存在的个体差异外,良莠不齐的机构和从业人员,都为这个行业增加了负面风险。不得不说,这些也是发生医美整容事故,背后的真相。
03
关于机构和医生资质的选择,相信大多数人都应该通过正规的渠道,了解更多的信息,选择靠谱的机构和有资质的医生做手术,这里无需赘述。
我今天想谈谈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趋势,虽然不算新鲜事,但可能是被很多人忽略的事实。
生活里遇到的一些整容者,大多数人都会在这个变美的过程中,慢慢上瘾。
一位医美机构的负责人,很坦诚告诉我:“医美,是一条不归路。事实上,这几年自己看到走上医美这条路的人,大多都是长相中等者,并不是大家以为的相貌丑陋者。
因为效果对比的太过明显,这里变美了,其他的地方就会显得不美,感觉刺眼。这就会促使变美者在这条路上,持续走下去。”
比如说,本来只是来纹眉,可效果对比后,眼睛显得没有光彩,就会去选择开眼角;本来只是矫正牙齿,可是发现露齿笑后,自己皱纹又变多了,就会开始走上抗衰之路……
某个部分人为变美,对比后,真的会让其他天然的部分,显得比较粗糙,有更多变美的空间。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我们看到很多已经挺漂亮的人,还在不停的整容,最后变得甚至变得恐怖。
可见,凡事只要过度就会有害。整容这条路也同样得有所节制。
04
整容带来的经济风险和心理压力,常常会被人忽略。在我看来,这是比整容失败,更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
比如说,几千块钱、一万出头的低门槛整容项目,其实只有短期阶段性的效果,为了维持效果,后期投入的持续性支出,其实是一笔不可小算的消费型支出。
整容,需要的经济储备和持续支出,远远大于广告海报上,让人心动的“入门级花费”。但很多人,选择整容,似乎很少考虑这个持续性的投入。
加之整形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前几年注射的一些药物,可能会对后面更好的技术,形成干扰。可能还得准备一笔,去除这些干扰本身的花费。
说到底,整容是一个非常贵的持续性消费项目,可以说是奢侈性消费。一旦中断,回归自然衰老的状态,就很难被变美者自身接受,就可能会带来新的心理问题。
还有一类心理问题,是刚刚成年的孩子,以为自己有了更好的颜值,能够在社会竞争中占据优势。但越来越多的人,做了同样的选择时,仅仅靠脸的比拼就变得很难具有优势。外在努力了半天,还是需要比拼内在。
当变美不再是竞争的捷径,会不会让抱有此类想法的人,心灰意冷?
由此产生的新的压力和问题,都是不可忽视的。
05
我想起了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水月》里那个凄美的故事。
故事里,京子的丈夫卧床不起,只能通过一面镜子观察妻子在菜园里劳作,缓解无聊的时光。
京子也因为想着丈夫正在镜子里,看着自己,心里很温暖。劳作的时候,也特别有精神。
丈夫离世后,再嫁的京子,时常还是会想起亡夫,总拿着镜子看自己的情景。
有一天,京子拿起镜子时,思考了一件看似平凡却很奇怪的事:“自己的脸不用镜子照就看不到,唯独自己的脸是自己看不到的。”
京子陷入了凝思:“神把人搞成自己看不到自己的睑,这里边究竟含有什么深意呢?”
想到亡夫每次用镜子观察妻子时,同时也能看到他自己在病中,一天天变得枯萎憔悴的脸,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折磨?
京子最后得出结论:“与自己最关紧要的脸,反而成了给别人看的东西。这一点,也许与爱情很相似吧。 ”
京子的感受,值得我们思考。
其实不只是爱情,可能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都是这样的存在。对自己来说,还有一些很重要的东西,却都只是通过给别人展示,才体现出重要。为什么呢?
@作者妮妮:
曾任记者多年,亲子教育与自我成长的终身学习者。
13岁帅哥的少女心辣妈,有深度的话痨达人,真诚幽默的非著名阅读推广人。
个人微信公众号:妮妮小屋(ninixw),欢迎与妮妮交流阅读与生活。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图作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