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只有拥有爱的能力,才会真正幸福和快乐。
那么你在爱孩子的同时,如何教育才能做到让孩子也爱你呢?如何才能培养孩子爱的能力呢?
1. 父母要给予孩子无私、合理和高质量的爱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都有一种爱与归属的需要。孩子更是如此。有育儿专家指出:“如果孩子出生头三年没有产生母子依恋,以后三十年都难补回。”“不被照顾的新生儿,易形成人格分裂”。
所以,对新生儿,妈妈一定不要轻易让老人或保姆完全代替自己带孩子,一定要尽可能自己带。波波出生后,我除了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外,还经常用充满爱的眼神和他交流、经常对他微笑、拥抱、抚摸他,让他时刻能体会到我对他的爱。
妈妈的爱,对孩子无比重要,能让孩子感到安全和温暖。在爱中长大的孩子,才能够去爱别人、爱社会。
当然,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的爱就要尽量地合理和理智了。中国很多家庭的孩子,不是爱太少了,而是父母给予的爱太多了、过度了。父母的爱一旦过度,就容易造就一批自私、不懂感恩、心智不成熟、人格不健全的儿女。
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给予孩子过度的爱,不能溺爱和娇惯,要让孩子明白不是所有想要的东西都能到手;爸爸妈妈不是能帮他实现所有愿望的超人;如果爸爸妈妈满足了他的需求,要懂得感谢;好东西是应该与别人分享的。当孩子懂得了解了这些事实后,他才会迅速长大,懂得感恩、懂得分享、懂得控制。
高质量的爱是一定要讲究方法,需要智慧的。
2. 教育孩子学会自爱和爱父母
懂得爱护、珍惜自己的人,也才会去爱、珍惜他人。波波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就深切地感知到他已经作为独立的个体而存在了。我很尊重、爱护和欣赏他。在日常生活中,我会尊重他自己的选择;每年他的生日,我和他爸爸都会给他买生日蛋糕给他过生日;我总是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他的进步和成长。我教育他要爱护自己,“注意保护好自己的眼睛,不要过度使用眼睛”“注意保护好自己的牙齿,坏了就没有办法吃东西了”“一定要注意安全。过马路时一定要左右前后都看看,看有车没有,看清楚了再走”“不要动电、火、水,这些都很危险,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等等,时间长了,波波就懂得了要注意安全,要保护好自己。
身边有不少父母都反映孩子:任性、自私、不会体谅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父母过度地宠溺孩子和包办代替孩子本该自己要做的事和自己要承担的责任。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切记:不能过度宠溺孩子和包办代替孩子。
我一方面真诚无私地爱着波波,相信他能深刻感受到我对他的爱;另一方面,尊重他作为独立的个体而存在,属于他自己的事情他能做的一定要求他自己做,还不能做的我会说:“妈妈可以帮你,但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要学着做。”他明确了这些,才不会觉得父母对他做什么都是应该的。
另外,在他三四岁的时候,我就经常跟他玩角色互换游戏,让他当“爸爸”,我当孩子,他就会学着“爸爸”的样子,来照顾我这个“小宝宝”:早上起床,他比划着给我这个小宝宝穿衣服穿袜子、鞋,接着又给我喝白开水,并教导我说不好好喝水就容易生病。之后又给我炒菜做饭,并问我吃饱了没有。吃完早餐他就说爸爸要去工作了,你和奶奶出去转啊。然后他故意走到一边,停一会儿后又走到我面前,说爸爸下班回来了,现在咱们吃完晚饭就刷牙。他故意做出吃饭的样子,吃完后端碗洗完碗后,就拉着我给我刷牙。接着又端水给我洗澡。然后把我抱上床,给我讲故事睡觉。他就把我经常讲给他的故事给我讲了两个。讲完后,就说到了该睡觉的时间了,爸爸也累了,咱们赶紧睡吧,明天还要早起呢!”通过这样的角色互换游戏,相信他能感知到爸爸妈妈的不容易,逐渐学会了理解、包容和爱。
波波三岁多的时候,就会主动关心我们了。他经常会对我们说:“爸爸,你骑车慢点儿,小心车,别骑太快!”“奶奶,你出门不要站在路中间啊!”四岁多的时候,会经常对我说:“妈妈,我帮你暖一下手,你的手凉,我的手暖。”五岁多的时候,无论妇女节、母亲节、我的生日,都会送我礼物:有我的画像和动手做的红心,有画的五彩缤纷的爱心花树、画的美丽的蝴蝶爱心和大爱心王冠、有动手为我做的专用记事本等等,并会配上“妈妈,我爱你”的拼音或汉字。我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写道:“当妈妈,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一件事。”六岁多直到现在的他,知道心疼我,主动帮我提包、做家务什么的,还会经常讲笑话逗我开心。“有儿如此,为母何求。”
3. 教育孩子爱他人
首先,言传身教。父母要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创造一个友爱、温暖的家庭环境。比如,我们家庭成员之间会经常相互提醒:路上注意安全;外面下雨了要记得带把伞;早点回来;生病了记得吃药等等。波波后来也学着我们叮嘱爸爸妈妈:“你路上注意安全啊!”“记得早点回来”。
我们对他人的态度也是和蔼亲切的,会经常主动打招呼,会关心地问:“吃过饭了吗?”会主动分享自己的东西;会和同事朋友亲切交谈等等。波波也学着对身边的亲人朋友友好亲切。
父母怎样待人,孩子也会学着怎样待人。孩子不仅从父母对待自己的态度中学习,也从父母的为人处世中学习。
其次,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同情心。教育孩子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帮助他人解决困难。比如主动去扶摔倒在地的小孩、老人;教育孩子不要嘲笑残疾人,因为残疾人身体、生活已经很不方便了,我们要去帮助他们而不是嘲笑他们。
再次,要鼓励孩子主动找小朋友玩,学会分享。教育孩子在与他人交往中,礼貌待人,友好相处。在带波波的过程中,我发现让他主动找小朋友玩、主动分享,和小朋友轮流,能让他交到很多好朋友。
另外,在孩子做了助人、利人的事情后,要及时地鼓励赞扬。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当赞扬孩子对塑造儿童的行为和培养其良好的品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当波波帮助别人之后,我就会称赞他:“你真棒!你是一个有爱心、善良的好孩子。”他就会非常开心自己能帮助到别人。
4. 教育孩子学会感恩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他人和社会,是一个人应有的美德。
要教育孩子学会感恩,首先让孩子感受父母、亲人、老师、朋友对他的爱。
我经常会这样问波波:“妈妈对你好不好?”“爸爸对你好不好?”“老师对你好不好?”“小朋友对你好不好?”他一般都会回答好,即使偶尔回答不好,我就会举出具体例子,“老师都帮你盛饭了”“小希还把他的玩具给你玩了”等等,告诉他:“你是在大家对你的爱中成长起来的,你要学会感谢。”
其次要让孩子明确:别人对你的好,不是理所应当。
有一次,他四岁多的时候抱住我的腿非得让我给他买饮料喝,我坚决地拒绝了他,并一再把他抱住我的手掰开,直到最后他哭了。哭完之后,我对他说:“你记好:并不是你所有的要求都要满足你。没有谁,包括爸爸妈妈,对你的好都不是应该的。你应该对别人的好心存感激,而不是觉得理所应当。”他此后再也没有如此无礼地任性和要求我必须满足他的需要。在孩子的观念中确立别人对他的爱并不是理所应当,他才会懂得感激。
5. 教育孩子尊重和热爱生命
“有生命,那里便有希望。”“生命只有一次,对于谁都是宝贵的。”“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是幸福的。”“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这些名言名句都告诉我们尊重和热爱生命的重要性。
教育孩子尊重和热爱一切生命,可以经常带孩子去亲近大自然,亲近小动物,听小鸟唱歌,给小鱼喂食;告诉孩子花草树木和小动物一样都是有生命的,我们要爱护他们。
孩子稍大点,就可以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了。我在波波六岁多的时候,明确地告诉他:“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唯一的,妈妈的生命就是妈妈的唯一,爸爸的生命就是爸爸的唯一,你的生命就是你的唯一,其他人的生命同样是其他人的唯一。”我还给他讲了我高中时一位同学的例子,“妈妈以前上高中时,班里有一位同学的爸爸骑摩托车送他上学报到,结果不小心被车撞到了,他爸爸去世了,他也被撞成了脑震荡,最后连学校也上不成了,退学回家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珍惜、热爱生命,生命只有一次,不可重来。我们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做有意义的事情。同时也要懂得尊重他人的生命。”
6. 付出爱心与奉献
父母可以带孩子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让孩子多接触社会,关爱社会。比如,小区里的捐赠箱,可以让孩子把自己不穿的好的衣服捐赠到捐赠箱;学校里面的募捐活动,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还可以带着孩子参与关爱孤儿院孩子们的活动等等。这些我都带波波参加过。
孩子可以在公益活动中可以体验到关爱他人的快乐,并且还会期待下一次再能够参加这样的活动。久而久之,对培养孩子关爱他人,长大后奉献社会都是很有帮助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