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写过一次关于尊重孩子的文章,文章主要谈到了黄金法则和语言上的尊重,点击这里:当我们在谈论尊重孩子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一) 其实我们今天都在谈论要“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对待”,最关键的就是尊重孩子。
很多人可能觉得“孩子还不尊重我呢,我怎么先去尊重他?”其实,就是因为我们先尊重孩子,将孩子作为独立个体来对待,作为一个单独的人来对待,孩子才会学会尊重,最终尊重别人,包括父母。
这是我常常讲的双赢思维,互相尊重,互相不给彼此制造不必要的痛苦和艰难,起码我们在家庭里可以先实现。亲子关系的本质,也是人与人的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种。
而且,尊重孩子对于安全感的建立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安全感的建立,最重要是通过父母或者其他养育者的及时积极的回应建立起来的。积极及时的回应,就需要具体做法上尊重孩子,如何才是尊重孩子呢?才是积极及时的回应呢?
回应孩子的方式,不是仅仅靠喊口号就能做到的,是需要具体细节的反馈。之前主要是语言上怎么尊重孩子,回应孩子。今天继续来聊一聊尊重孩子回应孩子方式的其他方面。
行动上的一些细节可以促进亲子关系的联结,因为这会促进孩子信任我们对他们的尊重。
1.蹲下来:其实也不仅仅是蹲下来,也包括坐下来,将孩子搂在怀里等等,总之就是让我们的视线和孩子的视线平齐。和孩子谈话的时候,降低视线和孩子的视线平齐,看着孩子的眼睛说话,会更有利于沟通。
去年夏天傍晚七点多,在小区游乐场,噗噗站到了健身器材的跑步机上,准备跑几步。有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我的胳膊下面钻过去,站到噗噗前面,开始跑起来。噗噗为了不被踢到,一直往后退。
“走开,噗噗在玩。”噗噗愣了两秒开始喊。“我要玩儿,你走开,走,走,走。”他看起来很愤怒,小男孩儿边说边使劲儿飞快地跑起来。“小朋友,小妹妹正在玩儿呢,你等一会儿再玩儿。而且,你踢到她了。”我跟他讲,噗噗抓着我的手臂在维持平衡。
小男孩儿声音仍然怒气冲冲,“我就要玩儿,我就要现在玩儿。”他妈妈在旁边打电话,走过来和他说:“你下来,小朋友正玩儿,你得等着。”
看他不动,说“你再这样,妈妈不喜欢你了。”小男孩儿仍然在跑,“那你自己在这儿吧,妈妈走了。”看得出来她肯定平常就已经被这种类似的情况搞得精疲力尽。我本来想说什么,可是一想孩子妈妈在教育,我要是说什么会不太合适。
她妈妈走了,小男孩儿还在拼命跑,我蹲下来,平静地说:“小朋友,这样做是不对的,小妹妹本来在玩儿,你突然过来抢在她前面玩儿,把她挤下去,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你们可以轮流玩儿,能看得出来你很想玩儿,可以等小妹妹下来了你再玩儿。”
这段话之后,不到十秒钟,他刚刚的怒气也不见了,语气很平静地说:“我不玩儿了,让她玩儿吧。”说着,就下来走了。这其实是很小的一件事,几乎小朋友们天天发生,不过里面也有很多点可以分析。但是,跟今天的内容相关的就是,跟孩子讲话的时候,要和他在差不多的高度,即使他并没有看着你。
视线平齐,看着孩子,表达的是对他的关注,他很重要。而且,也是一种视角,站在他的位置的视角。因为我们蹲下来,才会发现,孩子日常看东西的时候,原来是这个样子:比方全是腿;桌子台子上的东西,其实他看不到等等。会更容易理解他的感受。
图片来自网络
2.停下手头的工作:孩子要谈事情时,最好停下手头的工作,蹲下来看着他。我!也!经!常!做!不!到!比方炒菜的时候,收拾房间做家务的时候......做不到的时候,要解释描述一下自己正在做的事,“我正在炒菜,妈妈和你饿了想吃饭,我想快点把饭做出来。怎么了?”
如果看出来孩子的请求很迫切,最好停下来。我经常停下来,跟着她去之后,发现,她要给我看她刚刚拼的积木,画的画,做的饭,钉的钉子,甚至制造的混乱......
虽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在我看来),但是在孩子看来,可能是重要的事,或者想分享的骄傲的事吧。描述两句细节,昨天写过的,点击这里:基础题┃你会表扬鼓励吗? 然后就可以功成身退继续回去做饭了。无论是不是重要的事,如果孩子的愿望很强烈,最好都停下手头的事。
图片来自网络
1.有利于参与:环境,尤其是家居环境,首先对于孩子来讲,是要考虑孩子是否能够处理目前的环境,是否有利于孩子的参与。其实每个家庭甚至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会发现,在装修的时候,大多数家庭的布置都大同小异,这其实说明我们装修的时候也是“条件反射式”的,而不是充分考虑我们自己的需求与习惯,导致的结果,就是最后家里乱糟糟的。
对待孩子的家居布置,就更是如此了。我们连自己的需求与习惯都没有考虑过,怎么能顾及到他人(孩子)呢?其实很多孩子的行为问题,直接就是环境导致的,只是最后都算到孩子头上。
有利于孩子的环境创设:
①高度:家具的高度是否适合孩子的身高。婴儿、刚会走路的学步儿、上幼儿园以后的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其实每一个阶段的孩子,他们的家居环境是有小幅度变化的。但是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家居环境是无论孩子多大,大多数都是高低床加书桌。
②物品收纳:物品包括玩具和衣服等等的收纳,是否简单清晰明了,是否容易取得与放回。一是影响孩子是否玩耍的开心,二是也培养孩子是否有物归原位的生活习惯,三是也直接影响了家长的家务工作量。所以,应该考虑当下的收纳方式是否适合孩子。
③减少诱惑:孩子本身就是对很多事情有好奇心,比方电视、糖果、游戏等等。让孩子远离诱惑,是减少不必要的战争的很重要的一点。从环境上来说,就是尽可能让我们不希望孩子接触到的东西,保持在他的视线外。就这一点,就可以减少很多父母的工作量。
几年前去闺蜜家玩儿,他们家电视就收起来了;孩子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将锅碗瓢盆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很多家庭家里就没有糖等等,都是将诱惑保持在孩子的视线外。
当然,这是比较被动的一种方式,可能很多父母会觉得,孩子始终还是会接触到。所以我对这些可以“诱惑”孩子的东西,采取的是“渣男”政策,“不主动,不拒绝”。不主动提供,但是孩子遇到了也不拒绝。因为不主动提供,他也遇不到几次,倘若遇到了还拒绝,那就“吊孩子胃口”,他可能对此更想要。但是,如果次数多了,就要和他讨论。
图片来自网络
前面的环境布置里提到,我们的家居环境是大同小异的。除去客观的物理条件限制,比方大多数家庭住的都不是大别墅,其实更重要的是,我们成长中就不被尊重个体的个性化与多样化。所以,我们就没有思考自我喜好与自身需求的思维习惯。
尊重孩子,有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点,就是尊重多样性。
我们冬天从超市回来的路上,有一次遇到一个小男孩儿,大概有三四岁。噗噗沿着街边花坛的沿走,小男孩的奶奶就鼓励小男孩像妹妹一样走。但是很显然,他的能力还不能够让他轻松地走在花坛沿上。
“妈妈,哥哥在流口水。”小男孩儿嘴一直张着,啊啊啊啊说着话,所以有口水流出来。“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口水,你小时候也有口水。记不记得,照片里,你还带着围嘴儿。妈妈也有口水,你看。”噗噗听了,哈哈笑起来。“我们都有口水。”
又过了一会儿,噗噗去跳台阶。可能小男孩儿奶奶听了我刚刚的话,就让小男孩儿一直跟着我们,“小孩子都想有个玩伴儿”她说。
“是呀,我们也是天天就想找小朋友玩儿。噗噗,你要不要和哥哥一起跳台阶?”噗噗就招呼小哥哥一起跳。可是,他还跳不起来。
“哥哥,你可以这样,这样,这样。”噗噗用她之前不会跳的时候的姿势,一直示范,一条腿看着蹦一下,其实是像走路一样,踏到下一阶台阶上。
跳了好一会儿,噗噗说:“噗噗回家了。下次一起玩儿。拜拜。”她就跑了,我们就走了。
我们尊重多样性,也才能教会孩子尊重多样性。无论是多样性的文化,还是多样性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但我们更多是相同之处。
图片来自网络
父母尊重孩子,积极及时地回应孩子,才能够让孩子在和父母的互动中,慢慢建立安全感。不仅如此,对孩子的尊重,最终也会让孩子学会如何平等地去和他人交流,如何更多元化的看待世界。
今天就酱!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