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到闺蜜在焦虑一件事情。
“二娃预产期在8月底,但是现在还是没有任何要生产的迹象,纠结要不要直接剖腹产?”
“不能等到自然生产吗?”
“这要等到9月生就得晚一年上学了,急死人了。”
经过一番研究,像闺蜜这种想法的准宝妈还真挺多的,由于国家政策卡着,8月31号之后出生的宝宝就要晚上学一年,而家长又会觉得晚一年上学吃亏了。
可事实似乎并不是这样,正解是——越晚上学越好。为什么呢?明老狮和大家讨论一下。
国际上有以下几种上幼儿园的年龄
第一种是六个月至两岁
日本,美国,北欧等每个国家上幼儿园时间都不同。这是由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和文化传统决定的。有些国家为了方便夫妇双方都参与社会工作,甚至提供了6月幼儿陪护照顾。但孩子过早的进入社会,由原本监护人更换成其他人去看护,会带来孩子的安全感不足。
第二种是三岁左右
心理学精神分析流派,把孩子进入三岁看作是从二元的母婴关系,过渡到三元的父母小孩关系的过渡阶段。从三岁开始再逐渐过渡到多元的社会关系。因此不少国家会把孩子进入幼儿园的时间放到三岁左右。
三岁左右的孩子,有了一定的学习认知的需求,因此这个年阶段进入幼儿园是比较合适的。但是,每个孩子的心理发育时间不一致。女孩儿的荷尔蒙激素会持续到两岁,男孩一般持续到八个月就结束了。相对来说女孩也要比男孩儿更容易去接受外界的管教,以及有更好的自律性。(所以理论上说,男孩儿可以比女孩儿晚一点儿入园)
第三种延迟到五岁
北欧有一些国家,社会福利非常好。他们的入托时间是从五岁开始的,因为他们的父亲母亲可以不用工作,在家里持续照顾孩子,一直到五岁。从建立幼儿的安全感的角度而言,这样的安排一般而言更加的安全可靠和稳妥。
如果父母有时间单独对孩子进行教育,肯定比一个班的老师对多个孩子教育要好得多。特别是中国的幼儿园往往老师是不够用的,一个老师要带很多个孩子经常会出现照顾不周的情况,这是现实决定的。
对比可以看出,如果父母有充裕的时间,并且具有基本的幼儿教育的常识,能够陪护孩子到五岁是更好的。他们能够带小孩去观察自然,带小孩认知世界,观察世界。识字,算术,学习基本的思维方式,阅读,听音乐,跳舞,并且能够慢慢地培养孩子和其他孩子的互动。
过早入园容易对孩子造成“伤害”
教育家史蒂夫·比杜尔夫说:把年龄不足三岁的孩子交给托儿所,会增加损害他们正常心理发育的危险。
有的宝宝不满两岁就上幼儿园了,结果却状况百出。几乎每周都会接到老师的电话,不是孩子拉裤子了让送裤子,就是孩子打人了要见家长。
每次送孩子入园还得采取“暴力”送法,孩子抱着妈妈的腿嚎哭,老师掰开他的手硬把他抱进教室。上了一年幼儿园,孩子性情甚至变得暴躁了。
那具体对宝宝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 心理学家兰姆对3000名幼儿研究发现:入托前9个月,儿童体内的应激激素(皮质醇水平)是未入托同龄孩子的两倍。而且,入托幼儿的年龄越小,压力值越大。
★ 2018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公布数据显示:我国学龄儿童心理异常发生率达15.6%,约3000万儿童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
★ 心理科医生李智永认为:导致儿童心理疾病高发的原因,与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家长的情感陪护是否充足有直接关系。那些很早就脱离父母上幼儿园的孩子,更容易发生心理问题。
★ 而美国最新一项研究也指出:无论托儿所有多好,那些较早或较久待在托儿所的儿童,更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更不听话。
★ 两三岁是孩子言语才能发育的主要期间,有的家长为了工作在孩子两岁多就给送去了幼儿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连一句囫囵话都说不完好,在幼儿园里听不清教师的话,孩子的言语才能没办法进行锤炼,对以后的进修也会形成障碍。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存在
每个孩子,都应该有他自己成长的时间表。
心理学家格赛尔有项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
实验者是46周大的双胞胎A和B。格赛尔让A每天练习10分钟爬梯,6周后,A爬5级梯只需26秒,从没练过爬梯的B则需45秒。
接下来,格赛尔让A和B同时进行两周的爬梯训练。
结果,B反超了A,只用10秒就爬上了5级梯。A总共训练了8周,而B只训练了2周,为什么B反超A呢?
格赛尔分析说:“46周开始练习爬梯,为时尚早,所以训练只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52周开始爬梯,时间恰当,孩子做好了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孩子早一年上幼儿园跟晚一年上幼儿园,早进行学前教育跟晚进行学前教育,也像这对双胞胎爬梯一样的道理。
学前教育不在于开始得有多早,而在于时间是否恰好,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地等待,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内在“时间表”人为地通过训练加速孩子的发展。
入园前应该具备的能力
因此,倘若万不得已,必须把孩子早早地送去托班或幼儿园,请一定培养孩子具备以下这些基本自理能力:
1.独立如厕能力
在送孩子上幼儿园之前,请教会孩子独立如厕的能力,并确保孩子“拉臭臭”“拉尿尿”口头表达无误。当然,擦屁股不会很正常,但小便要自己能够处理。
2.独立进餐能力
幼儿园的老师,纵然有三头六臂,纵然爱心和耐心爆棚,也不可能天天给你家孩子喂饭。想要孩子吃饱,先让孩子具备进餐的能力。
3.独立穿脱鞋子的能力
有些幼儿园区分室内室外鞋,即便不分,孩子午休也是需要脱鞋穿鞋。老师不可能每次帮你家孩子穿鞋,请务必让孩子学会独立穿脱鞋子的能力,当然能够为孩子买“一脚蹬”的鞋子,就更好了。
4.听懂简单指令的能力
集体生活中,尤其户外运动,需要孩子能够听懂简单的指令,比如走过去、钻过去、蹲下来。让孩子具备听懂简单指令的能力后,孩子才能更好的适应集体生活。
5.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
这里的基本人际交往能力主要有两点,第一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动手打人;第二,孩子在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困难时,懂得向老师求助。
6.基本的分享意识
幼儿园的玩具,是班级里所有孩子共有的。这和家里完全不一样,引导孩子懂得分享,可以避免因争抢玩具而引导的矛盾或伤害。
7.基本的礼貌礼仪
基本的礼貌礼仪。比如会对老师说“早上好”;会跟小朋友说“你好”“再见”“谢谢你”“对不起”等简单礼貌礼仪用语。
孩子的安全高于一切,父母每多教会孩子一项自理能力,孩子的安全便多了一分保障。
当孩子能力准备的越好,入园过渡时间的心理压力就会越小,对孩子造成的焦虑也会越少。当我们决定把孩子推向独立的境地时,我们唯一能为孩子做的,便是把孩子抵御风寒的羽毛锤炼地更加浓密有力。
文章最后
想跟各位妈妈互动一下
大家对于孩子入园的年龄
都是怎么看的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