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涵的爸B
倩倩今年3岁了,已经开始了几周的幼儿园生活,没想到突然有一天,幼儿园老师打电话来,告诉倩倩的父母,说他们的孩子可能有社交恐惧症,建议进行心理辅导。爸爸妈妈很是诧异,每天上下学接送,倩倩一看见父母就笑逐颜开,回家也不停地说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新东西,没看出任何异常。
于是爸爸决定请一天假,到幼儿园看个究竟。
在老师的陪同下,爸爸来到了倩倩的班级,躲在窗外观察。他发现,无论是上课还是自由活动,倩倩总是一个人躲在小朋友们的后面。老师上课提问叫到她,她低着头、红着脸,不知道嗫嗫嚅嚅地在说什么;自由活动时,大部分小朋友都聚在一起玩,但倩倩却一个人搬小板凳在边上独自玩积木。
同时,父母注意到,晚上带倩倩散步,见到同院的叔叔阿姨,她从来不叫,要么装没看,要么死命地拽着妈妈的衣角,往身后躲。而且也不常和同院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有时候妈妈把她送去楼下的儿童乐园,让她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不一会儿,她自己回家了。
其实,现在也有很多孩子和倩倩一样的情况,而且家长还不重视,主观的认为就是孩子的性格的原因,比较文静,比较害羞。
那么倩倩为什么会患上社交恐惧症呢!?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父母走进这样的误区:孩子平安地来到世界之后,早已经储备了很多提高孩子智商和情商妙招的父母就迫不及待地把这些方法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进行实验。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商,很多父母已经驾轻就熟。
但是在提高情商方面,父母还有很多误区。
爸爸妈妈总是认为只要能够给孩子足够的爱就可以了,但是爸爸妈妈忽略了孩子是有自己的发展规律的。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所需要的爱的内容和方式也是不同的。父母只有给予孩子需要的爱,才可以养育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那么在孩子生命的早期,他需要的爱是什么样的呢?心理学大师艾里克森指出,孩子在0~6个月的时候,心理发展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建立依恋感和信任感,克服对世界的怀疑感。
如果宝宝能够建立很好的依恋感和信任感,那么就会为他长大以后的人际交往能力打下基础。
而倩倩的出现的情况,正是因为依恋感和信任感在孩子的情感依恋期没有得到良好的建立。
每个父母对于孩子都是极富热情和耐心的,他们总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出现,生怕孩子受了什么委屈。
孩子虽然来到这个世界不久,但是父母对他的这种超乎寻常的热情他很快就会感受到,当然他们也会用自己的“语言”来回应父母,比如哭泣手舞足蹈或者微笑等,这些都是他们给父母的信号。
父母往往在接受信号之后满足孩子的愿望,孩子就在发出自己的信号和接收爸爸妈妈的信号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最初的依恋感和信任感。
孩子通过自己的需求与社会发生最初的联系,他用哭声、表情、姿态来表达自己的需求,这些需求不仅包括吃、喝、拉、撒、睡等生理方面的需求,也包括爸爸妈妈的关注和抚摸的需求。
如果父母能够对孩子的需求做出敏感而准确的回应,孩子就会感到周围的人和世界都是可靠的,他们就会在父母给予自己的满足中建立依恋感和信任感。
那么父母要怎样做才能更好地满足孩子对爱的需求,建立起稳固的依恋和信任关系,如何充分利用这个建立信任感的关键时期呢?建立依恋关系。
1.父母要保证孩子有比较固定的依恋对象。
依恋关系的建立不是很快就能形成的,它需要经历一个过程,而一个或几个特定的成年人持续照顾孩子是他获得安全感的重要途径。
如果父母不能亲自带孩子,或者照顾孩子的人总是在变,那么孩子是很难建立起稳定和安全的依恋关系的。如果孩子的主要照顾者突然离开,由陌生人接替,那么由于这个人不了解孩子的气质与个性,就会使孩子安全感缺失。
这也是我们提倡自己的孩子自己带的原因。
如果妈妈真的工作很忙,不得不随时离开,那么家里最好至少有两个人能同时担当起妈妈的角色,这样在妈妈离开的时候,孩子不会产生过大的心理落差。
2.提供充满爱心的照顾
并不是只要孩子与妈妈在一起就一定能建立起安全的依恋感。
孩子先天的气质类型决定了他们有不同的需要,而他们对回应速度和回应方式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这必然会给妈妈的养育带来很大的难度。所以,即使是生他养他的妈妈也要充分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与孩子充分的磨合后才能通过孩子的行为读懂孩子的想法,并且给予及时准确的回应。
父母要善于识别婴儿发出的需求信号,拥抱、谈话、逗孩子笑,这样才能 让孩子有真实的被爱的感受和愉快的生活经验。这种互动可以促进孩子与外界沟通互动产生对父母的信任感,并且将这种信任感推及他人。
其实在孩子的婴儿时期,如果想让他们产生安全感,就是要做到“一哭就抱”。
因为,此时婴儿与父母唯一的交流手段就是哭。如果他哭时,父母置之不理,这其实是阻碍了亲子间的交流。而一哭就抱,则让孩子感到自己唯一拥有的交流工具非常有效,不知不觉中就会增加婴儿与父母的互动。而婴儿与外界互动越多,获得的回应越多,他的感情和智力也会成长得越快。
父母从小鼓励孩子“发言”,他长大以后才会能够更顺畅地与别人交流。
3.对孩子的需求延迟满足
有的父母担心事事顺着宝宝,会养成他任性的坏习惯。
其担心不无道理。
科学的做法是,要积极回应孩子的需求但是不要立即满足。
这要怎么做呢?其实很简单当孩子产生各种需求时,父母可以先用声音和肢体动作回应,让他知道到父母听到了他的呼唤,让他学会在希望中忍耐几秒钟。
这种几秒钟的忍耐和等待,不仅不会损害婴儿的健康,还会对他的心理健康、智力发育以及交往潜能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4.陪伴孩子但不干预行动
孩子在2岁左右会进入一个“反抗期”,此时他们希望摆脱大人的控制,自己去探索世界。
此时,父母要做的是为孩子提供安全感,但是不要过度保护。
很多家长认为陪孩子游戏就是要为孩子做点什么,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陪孩子游戏,重点在孩子如果孩子需要你参加,你就要及时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如果他不需要,你完全可以坐在一边做些自己的事情。
其实孩子只要能够听到大人的声音或者知道大人在哪里,他们就会产生安全感,不会害怕。慢慢的,孩子的安全感得到发展和提高之后,他们就学会了独自玩耍。
总之,当孩子需要关爱时,如果父母能够及时给予,就好像在他的心里建起了一座安全的港湾,这会让他的心灵安定,健康成长。
信任感的建立
1.要培养对孩子的敏感度。
敏感的爸爸妈妈很容易和孩子建立信任关系。
因为他们懂得孩子的需要,也知道怎样才能让孩子开心。孩子通常是在体验父母给自己的满足感到安全并和父母建立信任感的。与父母成功建立信任感的孩子长大后大多数会具有乐观、自信的人格特征。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需求不敏感,经常让宝宝的期望落空,那么孩子就会对周围的人和世界产生不信任和恐惧的感觉,这样长大的孩子对周围的人和世界也会很冷漠,成人后大多性格悲观、多疑。
2.多多触摸孩子也能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爱意,帮助孩子建立信任感。
孩子的皮肤十分敏感.他可以通过触摸来感受父母的爱。
抚摸会给孩子带来安全和愉快,还能消除他的不安情绪,放松他紧张的神经。
3.规律的生活也会给孩子带来稳定感与安全感。
如果经常变化生活环境和日常作息时间,就会使孩子感到不安。
所以父母要保证孩子每天的作息时间相对固定,这样可以使孩子习惯在特定的时间做相同的事情,并且能对下一个即将发生的事件做出预期。
0~6个月是建立信任关系的最佳时期,也是建立亲子依恋的最佳时期,所以父母一定要抓住这一时期,让孩子走好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关于今天的话题,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欢迎留言评价,和我们一起交流哦。
如果宝妈宝爸还有什么其他想了解的的话题,可以告诉我。写文不易,求关注我,多多帮我留言点赞转发哦,老涵的爸B谢谢你了!#关爱新妈妈##育儿##婴幼儿##育儿经##聪明孩子养成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