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孩子的微笑
子女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重大转折,他们进入小学后,首先生活内容发生了极大变化,入小学是儿童接受正规教育的开始,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入小学学习也是社会义务。
子女从幼儿园大班毕业后,有的家长认为入学前不需要为子女准备什么,入学后由老师教育也为时不晚。有的家长怕子女进入小学后不能尽快适应,因而千方百计地为子女弄来小学一年级课本,提前让子女系统地学拼音、认汉字、算算术等,强迫子女去完成。当子女对学习不感兴趣时又采取轻则责怪、重则打骂的态度,往往直接影响子女入学后的学习心理。因此,家长必须摒弃那种过早“小学化”的做法,着重对子女进行感知训练、语言训练,并辅之以良好行为习惯及品德的培养,这样才能促使子女入小学后能尽快适应。
提高子女自我管理能力,学会照顾自己举个例子:区实验小学一年级新入学的苗苗,每次写作业时就哭,不是书忘带了就是本没拿,子女嘴里的原因也只有一个“爸爸没给我拿”或“妈妈没给我把书装进书包里”。小学生这种毛病形成的原因就是在上小学前家长包办一切,未能良好地培养子女自我管理的能力。家长的不放手,结果是子女埋怨,家长遭罪,出力不讨好。子女的丢三落四习惯也形成了。
日常生活中,家长对子女要做到从呵护甚至是溺爱向促使子女自立方面转变,应逐步引导子女摆脱对家长及老师的依赖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培养子女具有自控的能力。如让子女学会自己收拾学习用品、玩具等;会剥带皮的水果,会洗手、洗脸、洗脚;会独自完成吃饭、收拾餐具、上厕所、擦屁股、提裤子等一系列的基本生活能力。同时,也要渐渐渗透礼貌教育,学习与人交往的基本技能———“礼貌用语”,因为在这个阶段培养子女的社交能力大有益处。
小学上课时间为40分钟,这中间尽量不要大小便,因此要调整子女的饮食和作息习惯。还要让子女了解交通等一系列日常生活常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所以,大班子女的家长要注意培养子女的自我管理能力。
生活有规律,加强身体机能锻炼家长应培养子女有正确的生活习惯,使子女以后能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奏。每天的作息时间要有规律性,要独立完成从早晨起床、穿衣、刷牙、洗脸、吃早餐、上幼儿园等一系列组合动作,晚上回家看电视要有节制必须按时自觉睡觉。有了规律的生活,子女在小学里才不会觉得吃不消,从而能够尽快的适应小学。
适当加强身体锻炼,室外运动应该选择没有汽车、摩托车的空旷而安全的场地,学校的操场或校园最为适合。平常子女锻炼的时间可以选择在晚饭之后,进行这些运动的时候,最好还有年龄相仿的子女一块进行锻炼,这样的子女会觉得更有趣。幼儿的腕骨和指骨正处于生长的过程中,手指小动作的精确性较差,在教子女学习写字、画画、手工劳动的同时,要防止过度疲劳,时间不宜过长,活动量不宜过大,并注意对子女各种营养的搭配,逐步逐量加强体力和活动技能,使子女身心健康,保证正常的学习。
家庭有规矩,家长是子女的榜样在家庭中,礼貌也是重要的。父母跟子女说话也应使用“请”、“谢谢”等礼貌用语,即使对家畜等,也不能使用粗野的语言。
说谎的害处是不需多说的。子女由于缺乏经验,又富于想象,有时会出现说谎现象,并且也知道这是坏事情,父母对此可不用过分指责,但要注意纠正。因为从无害的说谎,到欺骗他人的说谎,它们之间只有一步之遥。
对子女不能体罚。许多父母一生气就不顾一切地打子女,等他们平静下来之后,又去吻、去抚摸打疼的地方。这种做法绝不能培养出优秀人才。也有人说,子女不打就会惯坏,这也是错误的。有些家长因为疲劳或心情不佳,把怨气都倾泻到子女身上;还有的人,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却不断去拿子女出气。这些都是对子女的犯罪。而经常受家长训斥的子女,其后果就在于:致使子女成为没有意志力、畏畏缩缩或残忍的人,造成他们只有在剧烈的刺激下才能接受教育,不容易接受心平气和的解释、要求、劝告和建议等后果。
做父母的要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子女,不要把幼儿视为玩物,不要总以为他(她)是个子女,这也不行,那也不是,一切都包办代替,结果使子女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做父母的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给子女作出榜样。子女是父母的影子,也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他们身上的弱点往往是父母思想言行缺欠的反映。这些,望为人父母者切记。
很多研究表明,小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根本原因不是因为智力不够,而在于他们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确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因此,家长必须在诸方面为幼儿做好准备,如让子女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绘画、剪纸、拼图等,主要使子女能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以利于子女入学后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又如多给子女讲故事、童话,让子女养成静坐倾听习惯,并让子女听后能复述或背诵,以培养听说能力,使他们对书面语言产生兴趣。
小编有话讲:家长同时还应帮助子女初步形成一些良好的读书习惯,如拿书、翻书的方法,看书的正确姿势等,并培养子女模拟书面语言的能力。通过在这些方面的努力,为幼儿入学做好准备,奠定基础。
(本文由孩子的微笑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