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星球》的两个创始人拿着他们的第一本书
《孤独星球》似乎是目前全球最畅销、信息覆盖最全面的旅行指南。这一系列旅行手册(包括电子版)已经涵盖了200多个城市的旅游信息。
但《孤独星球》并不是第一本系列旅行指南。1959年,世界著名插画大师萨塞克出版了手绘旅行指南《这就是巴黎》,开启了旅行绘本的先河。
1974年,萨塞克绘制的《这就是…》(《THIS IS …》)系列旅行绘本已经出版完成,共计18本。而此时,当前热销的《孤独星球》只出版了一本。
18本《这就是…》绘制了18个国家、地区和机构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一套书在手,我们就能不出家门“环游世界”。
下图是《这就是...》系列共18本绘本的封面,由于国内并未全部引进出版,所以我找的都是英文版的封面。
18本《这就是...》系列绘本
萨塞克:专为儿童绘制旅行指南左:萨塞克(1916-1980),图为他在自由欧洲电台
《这就是…》系列绘本是萨塞克专为儿童创作的。
因为萨塞克在巴黎旅行时发现,和孩子一起度假的父母常常没精力、没时间,顾不上给孩子讲旅行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或者,父母也不知道这些信息,更加无从讲起。
所以,萨塞克决定用大量手绘图加简单文字的形式,为孩子们制作不用父母讲,自己就能看懂的旅行指南,感受异国风采。
起初,萨塞克只打算绘制三个城市:巴黎、伦敦和罗马的旅行指南。不过这三本书出版后,深受父母和孩子好评。所以此后十多年,他继续绘制出版了十多本旅行指南。每本旅行指南的书名都是以《这就是+地名》的形式来命名,所以这套书被称为《这就是…》系列绘本。
《这就是…》系列绘本获奖又热销《这就是…》系列绘本荣获了很多奖项:
《这就是伦敦》荣获《纽约时报》1959年度最佳插图书籍;
《这就是纽约》荣获《纽约时报》1960年度最佳插图书籍;
《这就是纽约》荣获1961年美国男子俱乐部少年图书奖;
《这就是联合国》荣获1979年国际青年书籍委员会(IBBY)年评选的荣誉书籍。
《这就是…》系列不仅赢得了奖项,也得到了不同时代读者的喜爱,经久不衰。
有报道说,《这就是纽约》在1960年出版后,曾以每天600份的速度销售。
即使是几十年后,这套书的热度也没有消退。
2003年,国外出版公司重新发行的《这就是》系列绘本,已经累计销售超过100万份。
为什么现在的人们还会买这些60年前绘制的、有些信息已经“过时”的旅行指南呢?
因为有些信息虽然过时,但萨塞克精准、诙谐的画风让这套绘本魅力不减。
1.建筑细节精准
萨塞克毕业于捷克技术大学的建筑学院和绘画学院,曾师从捷克风景画家Oldřich Blažíček,学习绘画。这一经历让他的画风带有建筑师般专业、精准的风格,又不失风景画的优雅。
左:Oldřich Blažíček(1887-1953);右:他的风景画
我们来看看《这就是巴黎》中,萨塞克手绘的巴黎圣母院正面的图片。
巴黎圣母院正面图
上图左侧是萨塞克的手绘图,右侧是实景照片。
萨塞克如实还原了巴黎圣母院底层的三个拱门、中间的玫瑰花窗和上方凸显哥特式建筑的拱顶与尖顶。
如果你仔细看这幅手绘图,还能看到萨塞克把位于尖顶上、昂首挺立的雄鸡也画出来了。
尽管这只雄鸡的样子并不清晰,但反而能给人一种远远望去的感觉。因为即使我们身处当地,也只能看到高高耸立在尖顶上的雄鸡的大致轮廓。萨塞克描绘的恰恰就是这种模糊但又能让人分辨出的轮廓感。
2.色彩运用精准萨塞克的精准不仅表现在绘制建筑的特征和细节,也体现在绘本色彩的运用。
《这就是爱尔兰》就采用了凸显爱尔兰特色的绿色。
《这就是爱尔兰》封面、环衬页、扉页
上图是《这就是爱尔兰》的封面、环衬页、扉页。萨塞克用绿色作为这些页面的主要色彩。不仅如此,书的前几页还画出了爱尔兰乡间和城市中不同的绿色事物。
下图是《这就是爱尔兰》中的田野、草地、商店招牌、门牌号码、双层巴士、巴士站牌、飞机纹饰,以及人们的服饰。
萨塞克为这些事物都涂上了代表爱尔兰特色的绿色。
如果你仔细留意《这就是爱尔兰》,还会发现书中双层巴士出现过三次,分别在书中的13页、26-27页和34-35页。
下图是我拍的书中的这三页,我还用荧光绿把车流中的双层巴士都圈了起来。
第13页
第26-27页
第34-35页
仔细看这些图会发现,不论这些巴士出现在哪一页,是单独出现,还是川流在车水马龙的都柏林中央大道,亦或是从爱尔兰银行的门口经过,萨塞克都为这些双层巴士涂上与真实巴士同样的绿色配色:车顶和车身是深绿;车头和车身的横向连接处是浅绿。
下图是我找到的,上世纪60年代都柏林的双层巴士图片。左侧是萨塞克的手绘图,右图是双层巴士实物照片。这两者的配色几乎一模一样。
3.人物形象诙谐、幽默萨塞克在《这就是…》绘本中,虽然如实表现了不同旅行地的环境,但他在绘制人物时,却没有把人物像拍照片一样,原封不动得画出来。
不过,萨塞克绘制的人物形象也确实像照镜子,不过他用的却是哈哈镜。因为萨塞克像哈哈镜一样,夸大了人物的特点。
《这就是巴黎》中:
女士手中的法棍面包,都快有一人高了;
集市里被称为“大力士”的搬运工,肩上扛着的火腿像座小山一样;
更有趣的是,萨塞克在《这就是爱尔兰》中画的下面这幅图。你能猜到图中的人在干什么吗?
你看,有个人双手紧握头顶上方的扶手,俯身向下。他身后,还有个人双手抓着他的腿。而旁边所有人都在注视着,这个俯身向下的人。
你能猜到么?
这个人在亲吻石头。
萨塞克发现,当地人有个传说:“亲吻布拉尼(城堡)的石头,你也会变得言善辩”。而萨塞克不仅生动地画出了人们亲吻石头时候的窘境,还在一旁写上文字,幽默地提醒说:你也可能把腰闪着。(见下图)
为什么塞萨克的《这就是...》系列绘本,会在上世纪60年代如此畅销?这或许和当时没有网络、没有彩电,略显闭塞的生活有关。
我查资料后发现:1967年,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才开始尝试提供彩色电视节目,直到1976年左右,才全面完成彩色电视节目的传送。所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普通人获取信息的来源有限,出国旅行的机会也不多。
萨塞克这些细节逼真、色彩丰富的旅行指南丰富了当时人们的生活,为他们带来了形象生动、原汁原味的异国风情,让人们不出家门也能轻松地“环游世界”。
这或许就是《这就是…》系列绘本在上世纪60年代,风靡欧洲的原因吧。
PS:可能你会问,为什么只用《这就是巴黎》、《这就是爱尔兰》举例子啊?
因为目前我手里只有这两本书。
作者介绍:小葵。喜欢一切有趣的事物。无单反却爱摄影;无小孩却爱童书;无金毛也大爱金毛~金毛就是小天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