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音乐教学的特色
01
才能教育应当及早开始
三岁的小孩即可学习小提琴,但是在开始学小提琴前,应当先听很多的音乐, 然后参观别人拉奏小提琴,引起动机,并尝试使用纸造玩具小提琴,然后才让他们接触小提琴乐器。
02
让儿童聆听音乐
幼童学习音乐的过程要如同学习语言一样,经常反复的聆听音乐,熟悉“音乐的语言”,学习才会生动有趣。
03
父母陪同孩子学习
个别课家长要一起出席,帮忙笔记,学习调音,并帮儿童了解刚开始学习的各种难处,如夹琴,持弓等姿势,家长在家就是小提琴辅导老师。父母应鼓励儿童练习而非强迫他们,尤其是旧的曲子,要不断的复习。重复练习就如同讲话一样,天天需要用到第一天所学会的用词。
04
背谱演奏
直到技术形成前幼童不需看谱,学习的过程中由父母亲帮忙修正音符,指法,藉备谱的过程专心注意拉琴的姿势,并且训练好耳朵的听音能力。
05
认谱教学
在铃木镇一的观念中,认谱应该是稍后的活动,例如儿童三岁开始学琴,至少应该是学习小提琴两三年后的事。 铃木镇一强调,认谱是儿童学习的一种联想过程,过程中儿童必须对照他拉出的音和谱上的音符。开始认谱后,儿童仍需背谱演奏,才能不因认谱而分心技巧的专注学习。
06
完整的课程
所有的学生,即使能力不同也要经过完整相同的教材练学。虽然有的学生学习进度比较快,但是所有的学生都被要求学习这些,以方便学生们一起合奏。另外,铃木镇一还编了移把位和音阶练习以供程度已超过十册以上的学生,铃木镇一不认为学生必须太早接受机械式的音阶训练。
07
精选教材
铃木镇一编了十本的小提琴教本, 曲目包含他自己的创作曲,以及自巴洛克时期以来大作曲家旋律明显的小曲子,包括韦瓦第(Vivaldi) 巴赫(Bach) 韩德尔(Handel),赛兹(Sitze) 等西方音乐的精品,除了乐谱之外也含有录音带供学生聆听。
08
合作而非竞争的学习方式
铃木音乐教学鼓励学生合作学习,而不竞争,年长的学得较多的学生,应帮助年纪较小的。学生和学生,父母和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永远保持正向积极的鼓励态度。
09
游戏的学习方式
铃木音乐教学除了提供很多基本的练习方法,包括节奏,右手、左手等技术练习之外,还引用游戏的观念,例如,边走路边拉琴,配合韵律活动拉琴,站在椅子上表演等活动,以增强儿童练习的兴趣。
铃木音乐教学在一般音乐教学的应用
此外,铃木音乐教学不但应用在小提琴的教学,其他乐器教学或其他科目的教学,也多少受到影响。尤其是在美国,学校的音乐课程,除了一般的音乐教育之外,仍有乐器的课程,例如,室内管乐队,室外管乐队,弦乐团,合唱团…… 都受到铃木音乐教学观念相当程度的影响。
我国义务教育中小学音乐,分为特殊音乐教育(音乐班)和一般音乐教育,在特殊音乐教育系统,是为音乐专才培育,大多数学生已提早开始学习乐器,并在教师、父母的要求下不断的练习。一般而言,年纪越小的儿童学习音乐,越需要家长的支持,同时学习过程也需要严谨的教材和进度,此外,因为需要大量的练习,儿童更需要家长及教师的鼓励,学习效果才显著并持续进步。应用铃木教学在一般音乐教育上,应突出五个重点:
(一)家长参与;
(二)鼓励儿童聆听音乐;
(三)反复加强练习;
(四)游戏化的教学;
(五)注重个别差异。
以爱为出发,相信人人皆可学音乐。一般音乐教学,着重的是音乐涵养与基本能力,不需具备天才式的超人能力。父母,教师都具备相同的观念,能热爱儿童,喜爱儿童教学,音乐教育的第一步就成功了一大半。能够以爱出发,学习气氛愉快,才能引起儿童真正的喜好,然后进行更深一层的教学。
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任何学习都要求循序渐进,由简而繁进而产生学习迁移。铃木的教学进度要求,正可作为参考,教师了解按部就班的教学进度,教学自然能有系统,教材的选择自然不但能顾及多数学生,也能想到少数学生的程度,尊重个别差异。
尤其当教师了解母语学习的精髓后,对儿童学习的进度,会更有耐心的去配合,儿童的发展期待渐进的学习成果。
一般音乐教育,学校老师要能灵活的跳开进度的束缚,配合学生的程度弹性的选用教材。
正向积极的鼓励。学习的增强原则,常涵盖各种不同的方法,铃木教学法建议教师永远采用正向积极的方法鼓励学生学习。教师可引用铃木对音乐教学的态度来鼓励学生们,引导学生享受音乐的乐趣。
聆听音乐。聆听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经由聆听音乐的过程,儿童习得音乐的基本要素及培养了对音乐的感觉。听得多才有可能唱得好、弹得顺, 合奏感觉才能对, 进一步的,能欣赏才能创作,听音乐可以说是音乐学习活动最重要一环。
趣味的学习。对大部分的小学生而言,在户外玩耍远比在室内学音乐要来得有趣多了,教师如能正视这现象,就应该想尽办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是上课的气氛,学习的过程,或是学习的方法,都得尽可能趣味化,学生才愿意继续学习。
反复练习。一般音乐教学仍需要注重练习, 经过反复的练习,音乐的技能才能熟练,无论歌唱,读谱,乐器演奏,皆需要靠不断的练习,以达熟能生巧的境界,进而产生新的技能或更深的音乐体会,这样的练习原则,可以适用到任何一项的音乐教学。
声明:
部分所载内容来源于各大网络平台,对此观点我们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学习等非商业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合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