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
忍不住总想为孩子操心的心理,是父母们爱的体现。可是你见过让孩子“与世隔绝”的爱么?
01、保护孩子,就是让她“与世隔绝”?前两天刷到一则新闻,实在是令人哑然。
青岛一位8岁的小女孩,一直被妈妈“圈养”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幼儿园只上了两天就回来了,从此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没有双引号,是真的与世隔绝。女孩没有玩伴,现在连爷爷奶奶都快不认识了……
相信,有不少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什么?这是亲妈吗?
你没有看错,这还真就是亲妈干出来的不靠谱的事情。可是女孩的妈妈梅女士也觉得很委屈,因为她的初衷是:担心孩子受到外界的伤害。
她说,自己从来不限制孩子的自由,女儿想玩什么、想学什么,她都会尽量满足。
女孩的爸爸和梅女士已经分居4年了,对妻子的这一做法也觉得很难理解。眼看着孩子就要错过最佳的上学年纪了,他都快急死了。可是,梅女士谁劝也不听,依旧我行我素。
被问到为什么不让孩子上学时,梅女士表示,在幼儿园都得听老师的,怕委屈了孩子,所以宁愿自己教。
有网友表示可以理解,毕竟近40岁才得女,比较宝贵。但更多的网友则表示,这太极端了,让孩子脱离社会,会引起孩子更多的心理问题!
担心孩子受伤害,就让她与世隔绝,这真的是为了她好吗?
02、那些你看不到的伤害想到了《黑镜》中,一个叫萨拉的小女孩。
萨拉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她的妈妈很爱她。在她三岁的时候,有一次在游乐场走丢了,这让她的妈妈后怕不已。
于是,她的妈妈将她带到了一家科技公司,在她的大脑里植入了一个叫方舟天使的芯片。这个芯片不仅能实施检测萨拉的生长治标、定位、还能自动屏蔽掉一些不利于她成长的语言和画面。
这和前面新闻中提到的这位妈妈,何其相似?都想让将孩子保护得密不透风,让她们杜绝受到外界的伤害。
当一条狗冲着萨拉叫唤的时候,狗会变成马赛克;当同学在一起看带有血腥画面的图片时,她看到的是马赛克。不甘心的萨拉,让同学讲解给她听,结果同学也变成了马赛克……
萨拉为此困扰不已,她选择自残、叛逆来对抗母亲的控制。
意识到不对劲的母亲,终于选择关闭屏蔽,让女儿看到这个真实的世界。可是一切都晚了,真实的世界,让萨拉有些手足无措,一时难以接受。她吸大麻、和有前科的男友来往,甚至还想尝试贩毒。
而萨拉一次撒谎后的失联,让萨拉的母亲焦虑不安,再次偷偷开启了监控。没想到,萨拉发现了这一切。她怒不可遏,将母亲打昏在地,最终选择了逃离。
一个生活在“桃花源”里的孩子,可以无忧无虑地成长。可是,现实中是没有“桃花源”的,不管是谁,都不可能和社会彻底断裂开。
太多父母打着“为你好”的旗帜,对孩子进行密不透风的控制。他们不希望孩子接触不好的东西, 不希望孩子叛逆,可是孩子是会渐渐长大的。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应对困难挫折的经验,如何锻炼出一颗强韧的内心?
03、有一种爱,叫“退出”连岳曾说,越是没本事的父母,越是固执己见。他们迫切需要有一个人绝对服从与相信他们,以抚慰自己的失意。
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孩子都不应该成为父母的“私有品”。他们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也有自己的路要走。
而父母哪怕有再多的“为你好”,也没办法改变伤害孩子心理的事实。
那个被圈养的8岁女孩,一旦走出母亲的保护区,她能用正常人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吗?她能有养活自己的能力吗?如何与人相处、如何面对困难挫折……
如果父母不相信、也不去培养孩子的能力,始终不放手,那这才是对孩子最深的伤害。因为,孩子会错失最佳的学习时机和适应时期。
一旦“桃花源”的梦境被打破,他们将会对这个“不太完美”的世界手足无措,一点自我保护的能力都没有。这对于孩子来说,何尝不是更大的伤害?
心理学家克莱尔说:“父母真正的成功,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但愿父母们能够清楚这一点:爱,不应该是永远的占有,而应该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菈妈:自由撰稿人,喜欢阅读经典育儿和心理学书籍,专注科学育儿和亲子情感的二宝妈。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欢迎关注我,一起探讨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