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尔德•达尔笔下的《女巫》讲述了一段神奇而有趣的故事:在我们周围,生活着一群模样怪异的女巫,她们拥有魔力,能使小孩子从这个世界上消失。而“我”则在故事中遭遇了女巫,被她们变成了老鼠。最终,“我”却用充满智慧的头脑,扭转了局面,消灭了女巫。
《女巫》这个故事,看上去荒诞滑稽、情节惊心动魄,实际上“女巫”在故事预示着主人公“我”内心深处的某种不安与恐惧。这种不安的感觉经常会在孩子的成长中出现。为何故事中的女巫专门以消灭孩子为目的,也恰恰是这种原因。
在这个故事结尾,“我”终于在姥姥亲情的协助下消灭了女巫。这实际上隐喻着“我”战胜成长中内心忐忑的心路历程。
在很多故事背后都伴随着某种隐喻,这些隐喻背后又有着深远的道理。当我们用心去感悟,就会触动内心深处的某个柔软的地方,感到收获和启发。
接下来,我们就站在成长的视角,谈论一下这个故事。
女巫是一种符号,隐喻孩子内心深处对“安全感”的缺失在《女巫》的故事中,第一次接触到“女巫”,也恰恰是“我”人生最无助的时刻。
那一年,“我”在去挪威姥姥家的路上遭遇车祸,失去了父母,从此只有86岁的姥姥与我相依为命。也就在我无比悲痛的时候,姥姥开始给我讲述起关于女巫的故事。
后来,姥姥收到父母的遗嘱,不得不离开奥斯陆的老宅,陪伴我前往英国读书。在故事中,英国女巫最为残酷,这也是有寓意的:暗示着年迈的老人独自抛弃家乡,来到陌生的地方,自身的生活都难以自理。在照顾孙子方面也极有可能有一系列隐患。
在女巫出现的时候,恰巧是家庭权威丧失的时刻。原先的“我”曾经受到父母的关爱,有父母的管教,然而,失去父母的时刻,“我”来到姥姥身边,从此接触到了女巫的故事。
如果说有姥姥的照顾,我还处于相对“安全”的位置。所以,女巫的故事也暂时只是传闻。那么随着高龄姥姥的病倒,“我”不再受到家庭的庇护,各种各样的恐惧也开始像女巫一样,占据了家庭权威的位置。
在某年暑假,年迈的姥姥不幸得了肺炎,对86岁高龄的人来说是极其危险的一件事情。姥姥生命垂危,“我”的处境也变得更加无助——她是我唯一的亲人,如果姥姥有个三长两短,我将再无去处。于是,在我们去海边豪华宾馆疗养的时候,一大批女巫出现,将我变成了老鼠的模样。
在这种特殊的情境下,女巫的出现并非偶然,她们恰恰预示着“我”内心深处的那种不安定因素。这种感觉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容易出现。毕竟,孩子很幼小,需要获得爱和关心才能顺利长大。
《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中曾经提到过,文学故事中的许多东西,实际上都有着象征性的意义。比如:吸血鬼。事实上,吸血鬼在任何故事中都是一个符号。隐喻那些剥夺女性贞洁的恶毒角色。
而女巫,在这个故事中也像上边提到的吸血鬼一样,也是一个符号而已。女巫隐喻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内心的某种不安全感。教育学家阿德勒曾提到过: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果没有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就有可能成长为令人讨厌的模样,走上极端的道路。
女巫出现的时候,孩子往往会感到不安。而故事中的女巫不会直接杀死孩子,而是会把孩子变成任何成人讨厌的东西,然后被他们身边的大人的亲手杀死。这恰恰隐喻了: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安全感缺失,就很容易变成令大人感到讨厌的模样,最终走上歧途。
故事里的女巫试图消灭世上的每一个孩子,这种行为也隐喻了:每个孩子都需要得到足够的关爱,需要家长拥有一定的权威,用心照顾好自己的孩子。否则,孩子内心深处的不安,终将会把他们变成讨厌的模样。
女巫的“变鼠药”,预示着孩子缺乏真正的关爱与引导在故事里,有一个悲剧性的角色名叫詹金斯。他也是“我”在全篇故事中,亲眼见到唯一变成老鼠的孩子。这是个令人讨厌的孩子,出生在贵族家庭,十分傲慢无礼,不懂礼节,还特别贪吃。
他被女巫诱骗,吃了女巫大王递给他的巧克力。贪得无厌的他,竟然在约定时间跑到会场,继续傲慢无礼地向女巫们索要巧克力。最终,他被变为老鼠,还浑然不觉,继续吃着他的食物。
后来,“我”和姥姥找到了他的父母,希望将他顺利送回家,结果发现,他在家里感受不到任何温暖,父母都是那种尖酸刻薄的人。
无论姥姥如何向他的父亲解释詹金斯变成老鼠的事情,他的父亲都是完全心不在焉,即使姥姥竭力告诉他詹金斯的去处,他也漠不关心。只是一味的说着否定儿子的话。
而詹金斯的母亲,则是一个爱慕虚荣的家伙。仗着自己是有钱人,不屑于去听一位老太太的话。这对夫妻每天享受着上层社会带给他们的物质条件,沉浸于表面的豪华之中,他们在情感方面十分尖酸刻薄,根本不去管自己的儿子。
也许,詹金斯得到的东西都是最好的,他的父亲也经常会在他闯祸的时候,出面为他摆平一切。可是,这些都不是关爱詹金斯的表现。当他们听到姥姥谈论詹金斯的时候,二位根本不去寻找很久都没出现的儿子,而当他们看到变成老鼠的詹金斯以后,更是一脸嫌弃。詹金斯的母亲及其害怕老鼠。
等到故事最后,姥姥将詹金斯交给他们的时候,他们也没有接纳这个变成老鼠的儿子。而詹金斯很可能最终只会落得被父母弄死的悲惨结局。
相对于詹金斯而言,“我”就幸运了许多。在姥姥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变为老鼠以后,依然获得了足够关爱。最终,亲情给了我足够的勇气,使我最终战胜了女巫,。
詹金斯的悲剧与“我”的胜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何两人会有不同的结局?原因就在于家长对待孩子变成老鼠的不同态度:
姥姥在“我”变成老鼠之后,给了我足够的支持,她始终站在我的角度,协助我解决各种问题。
而詹金斯夫妇却对他们的孩子漠不关心,他们习惯了上层社会势力的处世态度,在发现孩子变成老鼠以后更是一脸嫌弃。种种迹象表明:变为老鼠的詹金斯,注定无法拥有完美结局。
都说孩子成长过程中,亲情陪伴很重要。爱,能创造奇迹,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拥有足够的底气。
在《女巫》的故事中,女巫总是在想方设法消灭周围的儿童,恰恰隐喻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恐惧与不安全的因素。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很多情况下,他们会需要身边成年人的帮助。
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等到成年以后,内心深处的某些隐患也会伴随在他们心灵的深处,成为他们终身的束缚。这种束缚就像某种诅咒,在内心深处挥之不去。
很多心理学的书籍,都会在分析心理问题的时候,提到童年时代的某种缺失。甚至在《拖延心理学》一书中也曾经提到过:拖延源于对事物的恐惧。而这些恐惧从何而来?有一部分原因就在于童年时代的经历。这些经历可大可小,比如:源于孩子在处理各种问题的时候,大人没有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致使他们不断尝试过程中,不断遭遇挫折后留下的心理阴影。
很多童年时代遗留下来的不安会伴随终身。如果,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家人能陪伴在他们的左右,给予他们足够的安全感,帮助他们有效处理各种成长困惑,及时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帮助,孩子就不会受到“女巫”的伤害,最终健康的成长。
透过《女巫》,我们能感受到满满的亲情,姥姥的关爱,使我在困境下度过了重重难关,最终通过智慧战胜了邪恶的女巫。这种潜能也恰恰通过成年人的支持而被激发出来,通过我和姥姥谈心似的讨论,看似微不足道的讨论,使我更加冷静睿智。而姥姥的支持,则是我坚强的后盾。
实际上,故事中姥姥所做的事情就是这样简单。绝大多数人,如果愿意,他们完全能够对自己的孩子做到。其秘诀就在于——给予他们十足的爱,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理解与包容,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与适时地帮助。然而,就是这些微不足道的支持,却能使孩子更加健康成长。
在家庭成员的支持与关心下,孩子内心深处就会感到有一种力量支撑着他们。而这种力量能使他们心中感到踏实,将更多精力集中在如何通过智慧解决问题,激发出他们自身强大的潜能,最终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参考资料:
《女巫》
《自卑与超越》
《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
《幻想世界中的自我建构——论罗尔德•达尔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拖延心理学》
《让孩子的大脑自由》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