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亲子关系中,教导孩子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是一项分非常兼具的任务。这是因为我们和孩子再需求上和理解上产生的矛盾。我们成人需要的是外表整洁,听话,懂礼貌。孩子可一点也不会在意这些。有多少个孩子会自愿的去洗澡,去说"请"或者"谢谢"家长要用很多时间来教导孩子,让他们的行为举止符合规范。但是,你会发现当家长的态度越来越强烈,孩子就会越来越反抗,或者是越来越默不吭声。
小时候的时候我也总是会觉得父母很烦,感觉是敌人一样,总是让我做着我不喜欢的事情:"去洗手......不要穿着裤子上床......进门要换衣服......说话声音不能小吗?......你涮牙洗脸没......,在这个时候我总是在想"能不能不要说了......怎么每次都是这样........好烦呀.........我说话声音怎么就大了........"
然后慢慢的我的态度就成了"我就是相干我想干的"父母的态度就成了"你必须要按照我说的去做。"于是,每天都会在家里上演"世界大战",天天吵不停,每天都会让我觉得很烦躁,父母也会很头疼。
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4个小方法,可以让孩子愿意和我们配合,也不会让他们有逆反心理。不是每一个技巧都可以适用于所有的还,也不是每一个技巧都可以适用于自己,每次都可以见到效果,但是,这4个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和孩子建立互尊重的平台,而互想尊重正式配合的开始。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4个方法:
1. 描述:描述你所看见的或者描述问题
2. 提示。
3. 用简单的语言表达
4. 说出你的感受
方法1.描述:描述你所看见的或者描述问题
举个例例子,我母亲是医生出生,对于卫生要求很严格,在家的时候需要将外面的裤子和外套换掉,不然不可以随便坐在沙发上。记得很多次都是回家以后直接就坐在沙发上,然后母亲就会大发雷霆:"和您说了多少次了,进门要换裤子,不要穿着外面的裤子坐沙发,你怎么就是记不住!"每次我都会很烦,依旧我行我素。
但是,如果母亲换个方式来说的话:"穿着外面的裤子坐沙发会有很多细菌在上面的。"这样我肯定会想"嗯,确实。"然后就去把裤子换了。 很简单,是不是?
大人在和孩子描述问题的时候,其实,你就是在告诉孩子应该要怎么去做了。
方法2.提示
想想看如果你在喝完牛奶没有将牛奶 放进冰箱,父母很严厉的询问:"是谁喝完牛奶不把剩下的牛奶放回冰箱?"会愿意承认吗?会愿意把牛奶放回冰箱吗?但是如果父母换句话说:"喝完牛奶要记得把剩下的放回冰箱哦,不然牛奶会坏掉的。"你是不是就会记得放回去了。角色互换一下放在孩子身上也是一样的。
当我们给了孩子这件事情的提示时,孩子就会知道怎么做了。
方法3 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一下,当你出门的时候忘记拿包,父母的哪种态度很让你记住呢?
长篇大论:您看你,又是要出门了忘拿包,如果包不长在你身上你就记不住拿。
简单的词语:天天,包
是不是下面的跟容易呢?孩子都是不喜欢说教和长篇大论的,他们根本听不进去,只是会觉的很烦,对孩子来说,越简单越容易记住,也越有效。
方法4:说出你的感受
孩子那里做的不对直接说出自己的感受就可以了,不要轻易个孩子贴标签,评价孩子的个性和品行。
比如:孩子在你和朋友说话的时候老来打断你,不要对孩子说"你怎么能这么没有礼貌,总是打断我和阿姨说话。"孩子也会很难过哦,换个方式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如果我和别人说话突然被打断,我会很不高兴地。"这样孩子也会理解你的感受的。
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两点哦
第一点:一定真诚
孩子的情绪是很敏感的,他会感觉到你真实的情绪,所以如果生气了就是生气了,生气的和他说就好,一定要真实,不然会适得其反。
第二点:第一次的不成功,不代表就是没有效果。
一次的不成功,只是代表还没有建立好合作平台,慢慢来,细水长流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