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隔代教育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的育儿模式。这种育儿模式减轻了年轻父母的育儿负担,但是由此衍生出的问题也让人头疼。
小陈是一个8岁男孩的妈妈。孩子放暑假了,小陈两口子把孩子奶奶接来一起生活。但是奶奶管孩子的方式有时让小陈接受不了,一方面在学习上老观念,逼孩子写作业,数落孩子不认真;另一方面在生活上又迁就孩子,比如小陈让孩子收拾自己的东西,奶奶就说小陈不关心孩子。有时候闹得一家人都不开心,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去沟通呢?
不管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需要,隔代教育正在中国家庭中普遍地存在着。
隔代育儿减轻了年轻人的负担,让老人的育儿经验也有了用武之地,但由于育儿观念的碰撞、两代人相处中的摩擦,在隔代养育的实践中,诸如此类的问题,往往让不辞辛苦养育孙辈的老人郁郁寡欢,让初为父母、斗志昂扬的新手爸妈身心疲惫。
其实,在这场因为亲情而产生的育儿格局中,没有不可原谅的对与错,考量的只是谁更善于沟通和体谅,谁的心态更宽容和尊重。既然隔代育儿的现状我们无法一时打破,既然当事者都是彼此至亲至爱的人,如何让隔代养育变得更顺畅、更开心便是身处其中的我们需要思考的话题。
隔代育儿的优势
“隔代抚养”的“利”还有很多,比如:
减轻年轻父母的负担
这是隔代抚养最根本的一个因素。如今的职场竞争非常激烈,有了孩子,压力也会随之增加,无论是从财力还是精力上说,年轻父母都吃不消。而有了老人的帮助,年轻父母才得以解决后顾之忧,专心于事业。
拥有更为丰富的生活经验
年轻的父母很多都是第一次和孩子打交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但凡出现一丁点儿小问题,都会变得格外紧张、焦虑。相比之下,老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淡定”得多。他们会有条不紊地把孩子照顾得细致、周到,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保障。
使长辈们和孩子获得情感上的满足
这在很多退了休的父母身上常常可以看到,他们曾经所有的关注点都在孩子身上,
然而当孩子成家立业,自己也就越发无聊了。帮子女照顾孩子会让他们感到有价值感,情感的需要也能得到满足。
隔代育儿的弊端
在很多隔代育儿的家庭中,老一辈人的想法大多还停留在“吃好喝好”的程度,忽略了孩子品德、性格的养成,这种“重养轻教”的育儿方式,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
过分溺爱
老人们往往都对孩子疼爱有加、过分关注,以至于事事代劳、处处迁就,导致孩子出现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问题。
引发家庭矛盾
无论是喂养理念还是教育观念,年轻爸妈和长辈们之间都易形成分歧,你有你的科学理论,我有我的丰富经验,当两者有冲突的时候,孰是孰非还真不好说。一旦沟通不好,就会上升为家庭矛盾。
孩子与爸妈感情疏离
长期由长辈抚养而与父母相处较少的孩子,自然而然会更加依赖长辈,而对自己的父母不够亲热。另外,长辈对孙辈往往溺爱、护短,造成孩子很难接受其父母的严格要求和批评,容易形成感情隔阂和情绪对立,使正常和必要的教育难以进行。
隔代育儿,祖辈有话说
我们只是辅助育儿。
虽说老人大多都心甘情愿地帮子女带孩子,但是子女们永远都不要忘记:自己才是育儿的主角,长辈只是协助者。因此,当孩子出现任何问题时,年轻父母要勇于承担责任,更不要对老人过于苛求。
孩子的问题真是源于隔代教养吗?
老人给子女带孩子,受累暂且放一边,最顾虑的是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不少年轻人一面享受老人的劳动,一面又质疑老人的育儿质量,让老人受累又伤心。当孩子在成长中出现一些问题时,很多年轻的父母武断地将责任一股脑都推到老人的身上。其实,哪个宝宝在长大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是年轻人自己带,就一定能避免这些问题吗?如果真是老人的问题,大家一起改正,可有些问题并非是由隔代育儿引起的,所以请年轻父母在探究原因时少一份冲动。
要求不要太高。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恨不得将最优质的养育方式都用在孩子的身上。在这种心态下,年轻人较容易对长辈的养育方式感到不满意。但是这么高的要求大多数老人真的很难做到,毕竟年龄大了,体力不支了,更希望得到子女的理解和包容。年轻人与其对老人提过高的要求,还不如跟老人互补,老人做不到的由父母来完成。
不能设定双重标准。
有些年轻的父母要求老人对孩子这样那样,可轮到周末自己带孩子时,他们自己原来也很难做到。这样的双重标准让老人心里很不舒服,也会觉得子女的要求很不合理。
隔代育儿,注意沟通技巧
面对可能产生的分歧、矛盾甚至冲突,年轻爸爸妈妈们应如何化解呢?
技巧1:甜言蜜语
老人年纪大了,越来越有点小孩子脾气。所以,当分歧出现时,无论是对父母还是公婆都要善于用“哄”的方式,提出问题前多说些甜言蜜语来做铺垫。例如在说问题之前先“殷勤”一下,嘴甜一点,手勤快一点,赞美老人把孩子照顾得多么好,家里收多么井井有条,再轻描淡写地说出问题。这样在老人的虚荣心得到满足、身心愉悦的前提下,什么事都好商量。
技巧2:有重点地说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有很多事都显得力不从心。你上班前嘱咐他们,孩子几点起床,完成什么作业,几点上课外班,午休多长时间….一连串的事情让老人应接不暇。结果从早到晚老人忙得头昏脑胀,然而你回到家发现孩子没午休、作业没完成….这也不对,那也不行。然后你忍不住发牢骚,老人还觉得委屈,感觉出力不讨好。所以,在交代老人事情时,要简明扼要,捡重点的说。说太多,老人会觉得太繁琐,同时还会感觉你很哕嗦,质疑他们的能力。
技巧3:找“权威”说
如果年轻父母在意见上真的与老人发生了重大分歧,也不要针锋相对,建议采取曲线救国的战略,即借别人的嘴说你想说的话。例如不妨和老人一起看一些育儿节目;邀请老人陪同自己参加一些育儿知识讲座;购买一些育儿的书籍摆放在家中;请社区中的一些老人崇拜的“权威人士”到家中做客。老人大多都迷信“权威”,让“权威”去说,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技巧4:在适当的场合说
想对老人提意见,要学会选择场合,根据老人的兴趣爱好,营造气氛,抓住时机要尽量私聊,不要当着孩子、家人、邻居、医生等人的面说。老人往往很要面子,被当众一说,会觉得下不了台,不但不会改,还会更加固执。另外,老人特别不高兴时也不适合说,老人心情本来就不好,你再提意见,只会让矛盾激化。所以,对老人提意见要选择场合,适当营造一下气氛。例如陪老人去晨练,回来的途中适当提起;送老人一件心仪已久的礼物,再婉转说出自己的想法;陪老人看有类似问题的电视剧,聊天中自然而然地引出话题。
技巧5:有技巧地让孩子表达
当问题出现时,有时和老人沟通后,你会发现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无用功,他们依然我行我素,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难道我对孩子不好吗?我就这样做。这时你不妨冷静下来。试想如果换个角度让孩子表达,或许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例如孩子不喜欢喝水,爱喝饮料,老人还一味惯着。你可以给孩子看一些相关书籍或讲一些多喝水有益健康的小故事,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主动选择喝水,进而拒绝老人提供的饮料。这样既不会伤了与父辈的和气,也养成了孩子的好习惯,
技巧6:借自己缺点说
和老人在育儿观念上有冲突,不妨反着说,即告诉老人如果不怎样做,孩子就会变成他不希望看到的那样。对公婆可以用自己当反面教材:对爸妈可以“牺牲”老公。例如:对待孩子挑食,你可以对公婆说:我现在经常生病,就是小时候我爸妈不管我,挑食导致营养不均衡造成的;对待孩子爱吃糖的问题,你可以对父母说:孩子他爸为什么整天吵着牙痛,不就是小时候我婆婆惯的嘛,糖吃多了。有这种对比在,老人自然会为了显示自己的教育水准,积极地避免他人的错误,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