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一期播出的《我们长大了》中,马天宇与姐姐的一段争执想必戳中了不少人的泪点。
节目中十项全能的暖男哥哥嗒嗒因为要照顾妹妹而压抑着自己不能出去玩的情绪最终崩溃大哭。看到这里时马天宇红了眼眶,他坦然道他能理解嗒嗒的所有情绪,因为以前的他也是这样,一直以来照顾着所有人的情绪,但是那种无形的压力会一直压抑着自己,让人变得很累。而姐姐认为嗒嗒的妹妹只是一个单纯的依赖情绪,没有必要将成人的思维套用到孩子身上,他们只是个孩子,并非严重到了成人间的压抑情绪。
随后马天宇则坚定地说到,情绪不分年龄。
在这段争论里其实折射出一个长久以来的社会问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付出型人格。它在这个社会上屡见不鲜,在手足之间则显得非常顺理成章,传统的教育理念里,无论对错,大的总要让着小的,父母总以为孩子不懂,只是一时的情绪宣泄,但是孩子其实拥有着该有的一切情绪,父母真正应该做到的,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小孩,给他们一个释放真我的童年。
不难看出,马天宇在上过的很多节目中,都透露着许多超前的观念,追求温暖待人也让自己活得自在洒脱。
关于负面情绪,马天宇的回应则是谁带来的就要还给谁,不将负面情绪积压以伤害自己最亲爱的家人,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种需要磨练的能力。
关于家人,从小就一直受到姐姐照顾和百般付出的马天宇,在有能力之后却只想让姐姐们和亲戚们好好地为自己活一次。给家人购置房子和各类生活用品,为照顾姐姐的孩子去上专门的育儿课,陪同姐姐度过坐月子的时间,还时常带着家人一起出去旅游……多尝试、多寻找,也适当地给自己和家人独处的空间,没有谁一定要为谁付出,只需要好好享受和珍惜亲情之间的关怀。
关于自己,马天宇的定义是一个随性洒脱、不时内省的浪人。时常感恩过去的一切成长经历,将爷爷教育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看成人生信条,谦虚又温和地对待这个世界万物。
迈入而立之年,马天宇也懂得适时地放慢自己的脚步,时常旅行、时常学习、时常洞察,将沉淀下来的所有经历放在每一部影视作品当中,塑造着故事角色的同时也不断塑造着自己,这也是为什么在纷乱复杂、你追我赶的娱乐圈里,马天宇只是马天宇,追求真实内心的他也正循着自己的方式向这个社会浮躁说不,向自己的演艺目标前进。
千人千面的变化只在镜头亮起的一刹那,CUT的一声之后马天宇则遁入自己的舒适小屋过起老人式的生活,或一时兴起游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观己之心,率性而为,马天宇用着独有式的倔强,在不断地和这个世界对话。
文/盈盈
编/笑笑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