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越来越能吸引大家的目光了。
近些日子,又有熊孩子高空抛剪刀,点燃邻居车库等事情发生。不仅对他人造成了困扰,有时候简直是在拿生命开玩笑!
熊孩子被卡墙缝
各种触目惊心的事件都在提醒着我们,教育出一个熊孩子很可怕,他们做事完全不考虑后果。
当然,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后果,完全是随性而为。但是作为父母,肯定不希望自家孩子成为别人口中的熊孩子。
如何避免自家孩子成为下一个熊孩子呢?
01熊孩子的出现和他的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一方面与家长的不管不问有关系,比如采用“放养”政策的。
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留守儿童身上,他们一般由家里的老人照顾,但很多老人觉得让孩子吃饱穿暖就行,却忽视了教育。
钻搅拌机
错过了最好的教育阶段,就会出现越来越难管教的情况。
另一方面也有的家长想管教自己的孩子,但采取的是错误的方法,例如棍棒教育。
中国自古就流传着“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谚语。
我们都经历过孩童时期,当我们被打骂时,心里就变得服气了,懂事了吗?我们不过是害怕那些棍棒,只好选择听话顺从。
甚至有时会让孩子记恨在心,这是一种很可怕的教育方式。
02要不然,就是命令式的教育。你必须要怎样,否则我就会教训你。
妈妈在训斥孩子
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可能表面上会很听话,暗地里却是个熊孩子。
我们想让孩子变得懂规则,明事理,可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却是最不讲道理的。
不听孩子的反驳,只是一味的打压,从来没有真正试着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是什么让孩子变成了这样。
对孩子一遍又一遍的说教,为什么他总是听不进去?
对于孩子的反驳,总是直接反驳回去。惯用的语句比如:“你还给我顶嘴?
训斥孩子
我们不与孩子讲理,又怎么能期望自己的孩子变成一个讲道理的人?
又或者出现孩子越打越皮,越训越反抗的现象。
有个读者跟我说,自己的孩子现在都不怕打屁股了,以前还会哭,现在打完,起来就跑着去玩了,根本不怕你。
这就是我上面讲到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打压孩子的情绪,没有尝试着去理解孩子。
这也怪不得我们,因为我们很多人从小就是这么被教育的。自然而然的我们把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用在了孩子身上。
打骂孩子
如果你不想让这种错误在下一代身上出现,希望你能继续看下去。
03我们要教导孩子懂规矩,知礼仪,首先需要在情绪上认同孩子。
行为规矩要教导孩子遵守。但是在遵守规矩的同时,尝试去接纳孩子的情绪,不去阻止或否定。
教育自己的孩子
比如说,晚上刷完牙之后,孩子要吃零食,你不答应,孩子就生气哭闹。这时候,很多家长会选择用严肃的口气命令孩子;又或者选择哄孩子,但在孩子继续哭闹的时候,就会变得不耐烦,直接用命令的口气说:“不行!”
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我们换位思考一下。
当我们小时候非常想吃零食却被呵斥的时候,心理是什么状态,是不是感觉委屈满满却又无法倾诉?
正确的做法是,你抱着她,告诉她:“妈妈知道你很想吃零食,零食真的好吃,我也想吃,但是晚上刷过牙就不可以吃了,明天妈妈陪你一块吃,好不好?”
拥抱孩子
如果孩子继续哭闹,你可以对她说:“妈妈知道你吃不到零食很伤心,很生气,那我们摸一摸它,我们和它约定好明天就吃它。”
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情绪得到了充分理解。这样她就可以自由地宣泄情绪,让负面情绪能量流走,而不会压抑情绪。
情绪也是一种能量,它在我们的心里来来走走,要让孩子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
作为家长,我们只需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支持和爱,鼓励他们学会与负面情绪共处。
拥抱孩子
如果你选择去压抑孩子的情绪,那么孩子长大后不会处理负面情绪,就会选择替代品让自己转移注意力,比如吸烟,拼命工作等,又或者出现莫名其妙的焦躁,都是很可怕呢。
我曾见过一位妈妈在街口哄自己的孩子,开始的时候,妈妈还在好声好气的安慰孩子,可随着孩子越哭越凶,妈妈显得不耐烦,吼了一句:“你哭什么哭?”
孩子倒是不哭了,可那种不被理解、恐惧或者悲伤等负面情绪就会被孩子压进心底,得不到正常的宣泄。
安慰哭泣的孩子
还有一位妈妈跟我说,女儿每次哭泣时,她都会静静在旁边陪着,不说话。等着女儿哭完了,再询问女儿发生了什么。
她说,不能让女儿觉得只要哭闹就可以得到关爱。
04最后还要说一点,就是我们要以身作则。
你和孩子说要懂规矩,知礼仪,学会和自己的负面情绪相处,可是你自己却做不到。
你遇事焦躁,总是为生活中的一点小事发火,又或者经常在家里吵架。这些行为都会被孩子看在眼里,并学着模仿。
小孩子很多行为都是从模仿父母开始的,并且会对他们长大后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个典型的例子。
你盘着腿在沙发上打着游戏,却告诫孩子不要打游戏,要好好学习。
与孩子共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很多行为,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是行为举止,谈吐上,也包括思想性格方面。
避免孩子成长为熊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作者:心灵之翼——唤醒心灵的力量,与你一起成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