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懒癌”成为了一个很多人的心魔。
明明知道这样不好,但还是依然报复性的“一拖到底”。
其实,拖延症具有延续性。研究表明,幼儿期拖延的孩子,长大后出现拖延行为的概率比一般孩子高。
所以,预防拖延要从娃娃抓起。
很多家长在孩子出现的拖延行为后,也是非常抓狂。
“明明说好了,出门前把玩具收拾好,最后拖了半个小时才出门”。
幼儿爱撒娇,说不停,也是爱拖延的表现幼儿拖延行为,一般指幼儿在约定时间内无法完成相关任务。
对于幼儿出现的拖延行为,可分为言语拖延和行为拖延两种。
1、言语拖延
在语言活动环节,幼儿迟迟不开口,无法跟上别的幼儿的节奏 ;在幼儿园里,幼儿在如厕时与别的幼儿交谈而迟迟不能从盥洗室出来; 幼儿接受任务时,推脱说“完成不了”、“等一下”而推迟任务的执行;在安排任务后,幼儿迟迟未进行应答,对父母的指令采取沉默或置之不理的态度;幼儿回应父母指令,答应去做,但却未有实际行动执行指令;父母在布置任务后,幼儿用撒娇的请求来达到延迟任务的目的,如:幼儿请求道,“我 可不可以不做”、“我不会做”、“你能帮帮我吗”;2、行为拖延
幼儿在活动中干自己的事,无法集中到当前活动中;幼儿穿脱衣物动作慢,如入厕、午睡前后的穿脱衣服;幼儿在做游戏时,迟迟不开始任务;幼儿进餐时(包括吃饭和吃水果),迟迟无法专注,别人都吃完了,自己还未吃完;当游戏活动结束后,幼儿仍未停止当前活动,迟迟不愿结束;幼儿中午迟迟不闭眼睡觉而导致睡眠时间不够,到起床时间无法按时起床。抑郁质的幼儿爱拖延,注意力不集中也是影响因素拖延行为的产生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人格因素是天生的,有些幼儿的气质如此, 天生做什么都慢,这会对父母教养方式造成一定的影响。
而任务性质因素以及活动的环境创设也会使幼儿情绪发生改变,各因素间相互联系和影响,并使幼儿产生拖延。
1、气质因素
我们家女儿年年,她天生气质就是这样的慢性子,怎么说她都没办法,她还是一样这么慢。她平时胆小,反应速度慢且不灵活。
情绪比较敏感,每当有什么不会做的事情或是面临压力时她就选择逃避。
案例中的孩子就属于黏液质的小孩。
心理学上,希波克拉底将人的气质分为四种。
抑郁质的幼儿情绪脆弱,敏感,畏缩,缺乏信心,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粘液质的幼儿缺乏活力,行动迟缓,做人拘谨,这类个体在面临压力时,不但不会主动应对,反而容易采取回避的态度。
这两种类型的幼儿都会产生拖延行为,做事慢吞吞的,因此气质因素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幼儿的拖延行为。
气质为人天生所特有,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格因素造成的拖延行为无法改变。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后期的干预能让幼儿的拖延行为得到改善。
2、自我控制
我家孩子在家就是啊,每次叫她做什么事,她总是喜欢边玩东西边做事,然后就慢吞吞的。
比如:吃饭的时玩手指或桌上的饭粒啊,或者是搭积木的时候一边玩头发啊,她经常这样的,所以她就经常拖延。
这个案例中孩子出现拖延的原因,很可能是自我控制力差。
自我控制是指个体对当前活动的目标和所需达到的目的有清楚的认识,并能为完成目的排除不必要干扰。
自我控制包括注意力调控、认知调控、 情绪调控等方面。
注意力调控或情绪调控失败就会产生拖延行为。
如当幼儿在活动时无法抵抗外界干扰时,幼儿会分心,从而造成行动效率下降,就会导致任务无法按时完成。
3、动机因素
在幼儿园里,教师布置了任务,班上大部分幼儿都开始进行任务时,花花一直看 着书发呆。
老师问:“花花,怎么了呀?为什么不跟着别的小朋友一起完成任务呢?”
花花说:“我不想做,不做这个任务好不好?”
小孩产生拖延,一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不想做某件事情,这就与动机因素有关了。
动机是促使个体产生某种行为的内驱力。
动机是个体的内心活动,而个体的行为则是这种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
拖延行为可能因为不同的动机或理由而在幼儿时期出现。
幼儿拖延的动机包括:
想和别人一样;逃避任务,不想做;还想再玩一会;追求完美,想做得更好。这些动机大致反应了幼儿拖延行为发生时当下的实际状况,知道了这些原因,父母就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引导。
4、注意力
画画时,父母教让孩子画长颈鹿,桐桐画到一半时却让妈妈读绘本故事。
妈妈:“你怎么不画了呢?”
孩子说:“我觉得绘本好看,所以和他们 一起看绘本,就没画了。”
上面这个案例,就属于典型的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注意力不集中大大降低了人们完成任务的效率,引发了许多的拖延行为。
幼儿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由于任务时间过长,幼儿的大脑发育尚未完善,幼儿维持注意力的能量不足。
二是幼儿对当前活动内容或任务不感兴趣,因此幼儿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当幼儿注 意分散时,幼儿执行当前任务的动力就会下降,转而去做别的他感兴趣的事,从而造成拖延行为。
由此可见,注意力品质是影响幼儿拖延行为的因素之一。
三种方法让孩子杜绝拖延,提高时间知觉水平是关键当幼儿出现拖延行为时,如若不及时进行纠正,其行为可能形成习惯,并延续到成年,会对个人生活和心理造成影响。
1、正念训练,提高专注力
正念是指个体有目的地把注意力不加评判地保持在当下的体验上, 并对当前心理事件进行觉知 的一种方法。
之前正念训练多用于成人训练中,但最近的研究表明,通过正念训练也可以有效提高幼儿专注力。
家长在家可以做“青蛙静坐”,创造安静的环境,让孩子像青蛙一样蹲着,关注呼吸。
在正念练习中,家长要提前准备好音乐和引导语,让孩子在无干扰的情境中,关注自己的身体壮体啊。
正念练习,每周要做一次,坚持一个月,孩子专注力提升就会非常快。
2、家庭游戏,训练时间知觉水平
有些幼儿由于时间概念不清晰,未理解教师规定的时间限制而无意中产生了拖延行为,并非是那些幼儿有意而为之。
为避免由于这一情况而导致的幼儿拖延行为,应帮助幼儿提高其思维发展水平。
根据皮亚杰幼儿时间概念发展的阶段论可知,幼儿在读幼儿园时,他们的物理时间的概念尚未完全建立,有时会不理解规定的时间是什么意思。
家长可通过《认识时钟》的游戏,让孩子正确的掌握半点与正点,初步知道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事情。
也可利用《魔力一分钟》的游戏, 让幼儿在动态和静态环境下感受一分钟的长短。
尝试一分钟跳绳、一分钟拍皮球、一分钟静坐、一分钟讨论, 理解一分钟的价值, 合理的利用与随意的散落, 一分钟都是一去不复返的, 从而深化幼儿对时间的认识。
3、成长自律表,提高行为健康水平
很多时候孩子拖延,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比如,有的小孩看电视,提前已经约好只看一个小时,但是最后却还是看了两个钟头。
其实孩子知道不能看太久,但是他却不知道自己看完电视后还应该做什么,所以就继续看了。
由于幼儿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很多时候不能对自己行为进行自我监控,这时就要外界信息的提醒。
而父母的提示,由于标准不一,而且带有情绪化,孩子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
所以,成长自律表就能成为孩子很好的行为“信号灯”。
利用成长自律表,父母和孩子共同制定全天的任务安排,完成任务则获得贴红花的奖励。
例如,在成长自律表中,约定周日8-9点看电视,9-10点读绘本。父母就提前帮孩子设定好闹钟,9点一到闹钟就开始响,孩子就要开始看书了。
这种共同约定,同时标准统一,也有合理奖励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孩子养成好习惯,闹钟的形式也能强化其对时间的认知。
相关阅读孩子注意力差,易发怒!美国军队用这种方法训练专注力,很管用!
注意力缺失,犯罪概率或更高!做这三类训练,孩子学习提升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