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欢喜》真的特别不错,三个家庭为了孩子高考的事情,住在同一个学区房里,虽然都是中产家庭,但是也折射出许多家庭问题,今天若荷清寒就想说说三点:
1、父母必须一个严一个慈像方圆和童文洁就是严母+慈父组合。在家庭中,童文洁经常逼迫孩子读书写字,对孩子比较凶,但是方圆对孩子就比较松弛,还给儿子买金钱龟,逗蛐蛐。
家庭中一松一弛最适合孩子的发展,这有点像唱双簧的感觉。
当你对孩子唱红脸的时候,另一个大人就需要对孩子唱白脸,这样更容易解决冲突,不会让孩子觉得大人们都不理解自己,身边没有支持自己的人。
如果一个家庭父母都比较严格,孩子也会比较紧绷,找不到人交流和沟通,很容易滋生心理问题。
比如吴谢宇,因为父亲去世早,他的母亲就把所有的期望压在自己的儿子身上,希望他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规划人生,不能有自己的个性想法和选择,在这种环境下,没有一个松弛的父亲起辅导作用,他就会活得比较压抑。在大学的时候,他对同学说,如果没有说话的朋友,就会想自杀。
后来他亲手杀了自己的母亲,与其说让母亲解脱了,不如说也让自己得到了解脱。
虽然他成绩特别特别好,但是他的心理能力特别脆弱,我们的文化就已经比较压抑,如果在家庭中还有各种规则和制度,去束缚孩子的自由和天性,那么这个孩子就很有可能会自闭,或者产生其他心理问题。
2、孩子有孩子的成长,父母不可能规划孩子的一生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
做父母的都想把所有好的东西都给孩子,而且都希望孩子过得好。真的就是捧在手心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但是呢?你给的东西不一定是孩子想要的,比如说英子的妈妈。
她经常让英子去喝一些奇奇怪怪的养生产品,但是英子却从来就不爱喝,为了讨好妈妈,她只能强颜欢笑地吞进嘴里。
多少个孩子,为了照顾父母的情绪,变成了小大人,怕惹恼了父母,或怕父母生气,然后自己承担了本不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他们过早地成熟和懂事了,牺牲了一部分作为孩子的童年乐趣。
这样的父母,其实并不是出于爱,而是用爱的名义去绑架孩子。就像小陶虹饰演的妈妈一样,总是喜欢说,"你是妈妈的一切,妈妈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
看起来这些母爱特别崇高,特别伟大,但是背后隐藏的,却是母亲害怕被孩子抛弃,害怕与孩子分离。于是,她们会反向形成,孩子太小,离不开自己;孩子太小,需要被人照顾……其实不是孩子太小,而是因为他们离不开孩子,他们想要去照顾孩子。这样的父母有着强烈的分离焦虑,很容易把自己的焦虑感和紧绷感传染给孩子。
3、想要了解一个人,就先了解他的爱好在这三个家庭之中,杨杨的父母最让我感动。因为父亲工作的原因,杨杨的父母和他从小就分离了。
按照杨杨的话说,你没有资格管我,我是舅舅养大的。分开这么多年,青春期的男孩本来就很容易逆反,这个时候其实不好管教。
有句话说得好,爱一个人就要去了解他的兴趣爱好。
杨杨的爸爸为了了解儿子的兴趣爱好,这么大年龄还跑去玩赛车,然后又去玩电游,还注册账号上网和儿子聊天,只为了了解儿子的爱好,拉拢他的心里距离。
有一幕是当着所有父母和孩子的面,向儿子鞠躬道歉。一般父母都有自己的权威感,就算是自己做错了,也不会去正式的道歉。
但是杨杨的父亲,为了弥补儿子,做了很多事,比如陪儿子去玩篮球,还有其他各种用心良苦。
也许对于大人来说,事业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但是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陪伴却是最重要的,因为孩子的童年只有唯一的一次,错过了,就永远回不去了。
对于孩子来说,如果在童年,没有给足充分的陪伴和关爱的话,那么在青少年期之后就比较困难。
比如,张默的父亲因为忙于事业忽视了儿子的成长,对儿子有很强的愧疚感,不管儿子做什么,他都尽量去满足儿子,哪怕后来娶了邓婕,为了让儿子能有个完整的家庭以及充分的爱与关怀,甚至让邓婕不要去生育,失去了当母亲的权利和资格。
而这些年,张默又做了什么了,他吸毒以及家暴,总有不好的新闻爆出来。
对于孩子的管教期,最好的时机是在他的童年,而不是在他的青少年。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就是父母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去唤醒一颗幼小的种子,用自己的真实行动来慢慢影响它,让它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我们与其说是教育孩子,不如说是在用言行举止在影响着孩子。希望我们的孩子未来越来越好,如果喜欢本篇文章,别忘了关注我哈!
作者简介:若荷清寒,理科生中的奇葩。喜欢我,别忘了关注我哦!"-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