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每个妈妈心里,都会有一个疑问:天才是如何养成的?
前段时间看到《美国商业内幕》杂志上有这样一篇研究报道:受美国教育部扶持,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和范德堡大学发起了一个名为SMPY(Study ofMathematically Precocious Youth,数学能力超群儿童研究)的研究小组。这个小组以三位美国顶尖教育科学家为核心,从1971年起,便开始追踪全美5000名最聪明的儿童的成长轨迹,尤其是那些在数理逻辑上Top 1%、0.1%甚至是0.01%的孩子。
这是历史上研究天才孩子的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整整持续了40多年。
而由此,科学家们取得了一个重大发现——
哪怕是再聪明的天才孩子,他们也需要通过家长和老师的帮助,才能让潜能充分发挥。换句话说,先天的遗传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孩子是否聪明,IQ分值在幼年就可以评测出来;但他将来能否有所成就,关键在于后天的培养。
01
你是不是也大跌眼镜?我觉得这个结论非常有意义,我们一直在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而这个直接证明了教育和引导对于孩子成材的重要性。那么,妈妈们该怎么去发现孩子的优势之处?
对于低龄的孩子来说,他们天赋的闪光点可能还不会明显体现出来。这时候,爸爸妈妈除了在陪伴孩子过程中处处留心仔细观察,更直接的方法是从自己和另一半的身上去找。
不要忘了,基因的作用可是非常强大的哦!
我们来看看这些名人的父母——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母亲是美国著名商界人士,曾任IBM高级主管;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父亲其实才华横溢,有着超凡的演讲能力;
著名篮球运动员姚明,父母同样都是篮球好手;
......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家庭氛围的熏陶非常重要,一般来说,父母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往往会耳濡目染地传染给孩子。
社交网站Facebook的研究团队在针对英语国家560万个用户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后发现,孩子更可能崭露头角的领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遗传”,会多多少少受父母职业的影响,倾向于跟随父母的脚步——比如,科学家父亲培养出科学家女儿的概率,比其他职业的父亲高出3.9倍。
因此,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不妨直面自己的长短板,总结一下自己擅长的方向。要知道,那可是找到孩子天赋的一条捷径,说不定能够更高效地发掘出他们的潜能哦。
02
SMPY研究小组的发现也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如果疏于有效培养,孩子天赋再高,最终都还是会泯然众人。因此,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做一个有心的伯乐,对我们而言尤为重要。
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曾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
如果我们可以敏锐捕捉到孩子为之着迷的兴趣点,并对此不遗余力地加以重视、给予支持,那么兴趣就会变为孩子的特长,并最终将助力孩子取得更大成就。
美国心理学专家彼得•L•本森提出过一个“火花理论”。他认为,几乎每个孩子都具备某种潜力——包括兴趣、热情、天赋或者关注等等。这些潜力是他们的“火花”,一旦被激发,则能为他们带来巨大的快乐和自信,让他们更具前进的动力与方向。
但他同时也指出,仅有四分之一的孩子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大部分家长却没有让孩子的这股“火花”充分燃烧,甚至是完全忽视了它。
一个潜在的天才,却因为我们的原因而被埋没,这是多么可惜呀!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确定并强化孩子的火花,不断鼓励它,支持它,点燃它。
为了更好地挖掘孩子天赋的“火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耶鲁大学罗伯特•斯腾伯格教授研究了一种“多方面”测验,通过测试表格列举了20项孩子的日常行为,包括唱歌、画画、情绪表达、思维逻辑等方方面面。
比如,孩子“唱歌时音阶很准”、“能够精彩地讲故事”、“善于模仿各种动作和表情”等等。
这项测试旨在根据孩子的表现,推测出他们在某些方面的天赋所在,并重点加以培养。
根据表格内容:
如果孩子在6、12、18条表现突出,代表他可能有很好的音乐才能; 如果孩子在3、7、15条表现突出,代表他可能在数理逻辑方面有天赋; 如果孩子在4、11、13条表现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空间方面的才能; 如果孩子在5、9、14条条表现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身体动觉才能; 如果孩子在10、16、20条表现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自我认识才能; 如果孩子在2、10、19条表现突出,则代表他有很好的认识他人的才能。
很多妈妈会觉得,让孩子全面发展非常重要。因此她们往往会根据木桶理论,重点来补习孩子的短板。但其实,天才往往是在某一方面特别突出,而只有先“扬长”,才能更好地“补短”。
当孩子的天赋被及时发掘,他们在某个领域被认可之后,这份成就感将会大大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有助于他们在相对不熟悉的方面积极拓展,有所突破。
如果,你还不是很确定孩子的优势之处,那么我的建议是,多尝试吧!你终会发现孩子的闪光之处。
03
高尔基曾说:“天才就是劳动,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旺盛地燃烧起来,它成为熊熊烈火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劳动。”所谓劳动,在我看来就是实践和付出。
所以,让天赋引导孩子最终成功,当中还有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有针对性的努力,也就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这一概念,是由德国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提出的。它并不仅仅只是单纯把一件事情做一万遍的简单重复,而是需要建立一套反馈体系,帮助我们做到高效而可怕的勤奋。
这其中,需要有目标,有方法,集中注意力,同时学会对结果进行分析,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只有这样的刻意练习,才是有效的,才能帮助孩子不断进步。
那么,刻意练习到底应该怎么做呢?美国杰出新闻作者杰夫•科尔文在其作品《天才源自刻意练习》一书中,提出了建议:
1. 拥有一位导师
他们是各个领域的高手,能及时看到孩子的潜力,确定他们的学习区,给予他们更好的提点。
2. 大量重复的练习
在确定发展领域之后,需要全力投入。可以说,任何成功都不会轻而易举,其中重复练习的数量甚至达到了单调乏味的程度。
3. 可持续的结果反馈
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在一次次的反馈中直视错误,明确哪些方面需要改善,然后再集中精力去改进,才有可能不断提升,并取得最后的成功。
04
作为家长,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一个灿烂的未来。但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无论是智商爆表的天才儿童,还是大部分的普通孩子,他们都可能成材。但那当中隔着一个最核心要素,那就是后天教育。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我们的用心引导下,充分发掘天赋,种下成功的种子,让梦想开花结果。
✨作者简介
我是Sharon,两个混血宝贝的妈妈。海外留学生活多年,毕业于常青藤盟校。曾任职于跨国投行,后投身母婴行业十多年。希望在中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和你一起发现更多育儿惊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