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谢宇,同学眼中的学霸,父母眼中的骄傲,邻居眼中“别人家的孩子”,顶着北大学子的光环,却成了弑母的阶下囚,令人唏嘘不已!
人们都想知道他是如何从人变成恶魔的,今年4月,随着吴谢宇被抓,吴谢宇弑母的动机逐渐清晰起来。据媒体报道,吴谢宇弑母是在“帮助母亲解脱”,他原本打算先杀死母亲,然后自杀,但在看到母亲的惨状后改变了想法。随后又有媒体报道,吴谢宇弑母是为了协助母亲自杀。
关于吴谢宇弑母的动机,有人说那不过是给自己开脱的借口,不管动机是什么,吴谢宇弑母却是不争的事实,悲剧已经酿成,剖析这件事产生的根源,或许更有教育价值。
吴谢宇弑母案发生后,无论是吴谢宇的舅舅,还是吴谢宇的前女友,以及吴谢宇母亲谢天琴的同事都谈到一个“严”字,吴谢宇从小就被妈妈严格要求,最终成长为大多数家长眼中梦寐以求的“好孩子”,不淘气、不顽皮,不叛逆,自律、上进、有远大的目标,可就是这么一个好孩子,为什么会杀死含辛茹苦将自己养大的母亲呢?
违反了成长规律的孩子注定是悲剧古有伤仲永,今有吴谢宇,看似两个人的经历风马牛不相及,其本质都是一样,他们都违反了孩子正常的成长规律。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反抗就是必须要有的行为表现。孩子一生要经历三个反抗期,第一个反抗期为2—4岁,第二个反抗期出现在7—9岁,第三个反抗期出现在12-18岁。
孩子出现反抗行为,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结果,他们要摆脱父母的束缚,从之前顺从地、被动地接受父母的照顾,到现在要证明“我可以”,这是孩子长大的标志,父母本该感到高兴,但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或者过于溺爱孩子,亦或者没有把孩子看作独立的个体,导致父母会想方设法地去控制、操纵孩子,让孩子变成我们希望的“艺术品”。
和一位宝妈聊天时,她曾这样抱怨孩子:“我闺女才两岁,非要学我们大人,用筷子吃饭,夹不起来,我帮她夹到碗里,她就哭,不帮她,她也哭,非让我握着她的手,帮她夹,真是折磨人。”
相信不少父母都曾遇到过这种烦恼,孩子做不了的事情非要做,做不好就哭,父母帮忙也哭,只有恰到好处的协助,孩子才满意。孩子为什么这么难缠呢?
心理学发现,孩子的成长中有一种违抗性突破地需求,是指孩子一方面希望独立、自主,另一方面又十分依赖父母,也就是说,孩子希望在父母的保护下更加独立、自主,如果父母能够满足孩子的这一需求,孩子才能发展出健全的人格。
但是,不少父母却喜欢听话的孩子,讨厌孩子制造麻烦,粗暴打压孩子的反抗行为。
孩子非要自己吃饭,妈妈担心孩子把饭菜弄得哪里都是,收拾起来麻烦,就会阻止孩子自己去吃,强行喂宝宝;
孩子想买一件蓝色的衣服,妈妈觉得蓝色不好看,不顾孩子反对,硬是买了一件桔色的衣服,并训斥孩子,“你一个小屁孩,知道什么,你选的颜色太难看了”;
孩子放学回家,和爸爸商量休息20分钟再写作业,“不行!现在就写,写作业怎么能拖拉,早写完早省事。”爸爸一脸严肃地说。
……
我们把孩子想自己做主的行为都看成是“不听话”,粗暴的打压,殊不知,这却是在扼杀孩子成功的可能性。
德国心理学家曾在2—5岁的儿童中挑选100名反抗性较强者,以及100名几乎看不出反抗性(非反抗性)的儿童,对他们进行了长达14年的追踪测试。
14年后,再次对这些被研究者的性格进行分析时发现,当初被判定为“非反抗性”的孩子,长大后意志坚定的比例仅占26%,而74%的孩子无法完全独立承担责任;相反,反抗性的孩子仅有16%的人意志不够坚定,其余84%的孩子不仅意志坚定有主见,独立分析和判断能力也都十分出现。这个实验说明,具有反抗性的孩子未来更有主见、意志力更坚定,更容易成功。
另外,孩子多年积累下来的情绪,早晚有一天会爆发,甚至有可能酿成悲剧,吴谢宇弑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只看到了吴谢宇杀死了母亲,却看不到他多年来被母亲粗暴打压,积累下多少的情绪。二八原则不仅适用于经济学,也适用于心理学,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愤怒情绪的80%的原因,是过去的经历造成的,吵架事件只占20%。
孩子反抗性太强,父母该如何教育反抗性强的孩子,教育起来很费力,因为他总要和父母对着干,背道而驰,以此来显示他长大了,这会让家长头疼不已,那么,到底该如何教育反抗性太强的孩子呢?
1.不要和孩子针锋相对
反抗性强的孩子,就是要证明自己长大了,他们极力要摆脱父母的控制,家长越是试图控制孩子,粗暴打压他,他的反抗情绪就会越大,父母若与孩子针锋相对,到头来一定会两败俱伤,不仅教育不好孩子,还会让孩子与你的距离越来越远。既然如此,我们不如退一步,不要让自己陷入到和孩子的对抗当中去。
2.无关原则的事情,逆着来不如顺着来
一次,二宝搭积木,非要把一根长方形的积木放在圆形的积木上面,这肯定是放不稳的,我告诉二宝不能这样放,可二宝非要这样放,我便随他去,放了N次,失败N次后,二宝的情绪崩溃了,一边哭一边闹。
我在一旁静静地陪着他,等他情绪好一些了,我告诉他,“宝宝,圆形的积木是不能放在长方形的积木上面的,你尝试了那么多次都失败了,对不对?”从那以后,二宝就再也没有将圆形积木放在长方形积木上面了。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让孩子亲自去试一试,只有试过了,他才会知难而退。
3.原则性问题,在坚守底线的前提下商量着来
周五,带两个孩子去古水北镇游玩,沛泽非要爬司马台长城,司马台长城非常险峻,成年人都很少步行上去,何况我们要带一个八岁孩子和一个三岁孩子,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为了安全起见,我拒绝了沛泽的这个要求,沛泽和我据理力争,“我不到3岁的时候,你们就带我爬香山,我不也是自己走上去的吗?”我和沛泽解释了缘由,并提出一个建议,我们可以乘索道去司马台长城,最终他接受了我的建议。
司马台长城比我们预想的还要险峻,老公抱着二宝,我拉着大宝,总算成功登顶,在攀爬的过程中,沛泽吓得腿脚发软,想打退堂鼓,我没有同意,让他坚持。因为只有让他亲自尝试了,他才会知道很多事情不是他想象的那么简单,才能让他们不再逞强,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总之,父母不要用压制的方式来对抗孩子的反抗行为,适当给他们尝试的机会,细心的启发,才能让孩子平稳地度过反抗期,少一些反抗行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