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为了你好——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妈妈说:“一个电影看两遍是不是闲得呀?”英子说:“”让你高兴怎么就这么难?”
当英子要跳河的时候,妈妈终于明白,都是为了你好,有几斤几两。生活中,很多孩子因无法承受父母过火的爱,会选择各种逃避的方式,有的方式相对温和一些,比如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来,也不理父母。还有的会选择过激的行为,比如失踪或者跳桥。现实的例子有上海孩子跳桥事件,这是个相对极端的令人悲伤的事件,很值得我们共同反思——做父母的该如何与孩子相处,并自我缓解焦虑。因为有很多的父母因爱而焦虑,或者说把焦虑理解为对孩子的爱。
不可否认,孩子学习成绩好是一味缓解父母焦虑的“良药”。但这药太贵也太重,贵重到让某些家长抛家舍业陪孩子高考。这说明绝大部分家长都非常重视教育,这是好一个好的现象。但重视的同时,却让孩子忙得喘不过气来。上学比成年人上班还早,做作业比成年人加班还要晚,压力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因为家长的焦虑,导致老师焦虑、学校焦虑、孩子更焦虑。
这种应试教育观念导致的焦虑,除了焦虑还是焦虑。在孩子还没有幼儿园之前,家长的焦虑就已经启蒙;从早教开始到高考,一路狂奔,就怕比别人家的孩子慢一下。几乎是不惜一切代价,要把孩子打造成一个神童,以便将来成为高帅富,或者白富美。我们在自问这到底是怎么了的同时,又压力山大的逼迫孩子把学习当成最重要的工作,因为,生活中始终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在做榜样。由此,除了前进,除了补习,就是没有停顿。
学习不是问题,高考进不了211、985才是最大的问题做一个好宝宝是真不容易啊,在娘胎里都逃不过学习和教育。胎教与其说是一种缓解焦虑游戏或娱乐,不如说是家长对孩子未来更聪明更有出息的期许。的确,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做父母的心愿。但这种心愿的达成,不仅绑架了自己,也绑架了孩子。很多的家长都在寻求一种更好的解决办法,想要摆脱这种束缚,最终却发现,除了帮着孩子拼命的努力学习、补课、做作业之外,并没有更好的办法。
当做家长把自己所有的资源,都用在帮助孩子提高成绩,想尽一切办法奔往211、985的时候,快乐只会建立在成绩单上。前两周,导演回了趟老家,一个朋友跟我说,他家的孩子今年考了个二本,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现在还在为要不要复读而纠结。我对朋友说,征求并尊重孩子自己和意愿,如果孩子不想复读,就别去逼孩子了。朋友说,孩子自己也很纠结。
我问为什么?朋友说,其实在去年高考时,孩子就过了二本线,但孩子自己想再复读一年,争取考个一本。未曾想,吃苦耐劳的辛苦了一年,还是一个二本,孩子都伤心的大哭了一场。听到这我竟无语以对,可以说他们家的孩子懂事了,明白高考是怎么一回事了,想要一个高的起点,也想要一个好的未来,这又有什么不对呢。后来,我对朋友说,多和孩子商量商量,要不要再复读,可以从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心理成本上来考量。现在还年轻,一切都有可能。高考是一条路,但也不是唯一的路。211、985毕业的学生里,照样有很多高分低能的饭桶,何必非要在一本和二本之间过于纠结。
缓解焦虑的三个办法人有焦虑是正常的,不焦虑才不正常。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方面,人活着就是面对一个个问题,有的问题小一些,容易解决,有的问题大一些,解决起来的代价大一些,但总能找到某种解决办法,这也是一个选择的问题。另一方面,有焦虑,说明有标准,有要求。为了达成目的去努力、去奋斗,是值得肯定。但要结合自身的现实条件去评估,达成目标的代价,是否能够承受。如果承受不了,就需要想想别的办法,不能把自己和孩子都逼到墙角。那么如何自我缓解这种焦虑呢?
一是从心理成本考虑。如果孩子的成绩一般,通过家长帮一起努力,能够提高多少就提高多少。能进一本就进一本,进不了一本,进二本也不是坏事。有的孩子为了考个好成绩,花了十二分的努力,但就是上不去,就没有必要再去逼了,不能让学习成绩压跨心理承受能力,否则会适得其反、得不偿失。因为心理健康比成绩更重要。
二是从时间成本上考虑。如查为了进一个理想中的学校,一再复读,时间成本太高太高。不能把大好的青春年华浪费在不断的重复高考上,高考的确很重要,但还有很多事情比高考更重要。有一次和一朋友聊天,聊着聊着就聊到高考上来了,他说为了考上理想的学校,复读了8年,号称现代版的“范进中举”。当年的同班同学都做了教授了,而他还是个高中生。我问他,现在是怎么想的。朋友说,“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三是从经济成本上来考虑。有没有这个经济能力,如果为了考上理想的学校,把家里的钱花光,没钱就卖房,把全家人都拖进垮。其实完全可以通过臬帐来解决这个问题,换句话说,进了211、985,毕业后参加工作,工资就一定比其它学校毕业的孩子高很多吗。这种高出来的成本又是多少呢。所以说,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都需要根据自己现实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脱离了自身的条件去追求某个目标,不是不可以,但最终还得用成本说话。
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尊重自己的愿意,听从内心的声音,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奋斗。但也最好的不一定是适合,适合你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生活需要焦虑,但不需要过火的焦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活出精彩的自我,因为我们不一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