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妈妈不要你了!”不要对孩子开这样的玩笑,孩子并不觉得幽默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3
"

昨天路过小公园,听到一阵哭声,走近一看,是一个看起来2岁多的小女孩在哭。妈妈在旁边大声呵斥:别哭了,再哭妈妈不要你了!说完孩子哭的更起劲了。

“妈妈不要你了!”这句话是不是很熟悉,生活中似乎常常能听到这样的“恐吓”。

看到这个孩子,想起小时候的自己,也曾有过这样的遭遇。我5岁多的时候,有一次,妈妈有事出门,把我放到邻居家,让邻居阿姨帮忙看管,晚上再过来接我。

晚上天已经黑透了,妈妈还没来,我急的快哭了。邻居叔叔逗我:你妈妈还不来接你,你妈妈不要你了。

当时的我很害怕,自己一个人跑出去找妈妈,跑到院子里被阿姨拦下来。

妈妈来接我时,我委屈的大哭。至今想起来这件事仍隐隐心痛,叔叔说的那句话,让我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仿佛再也见不到我的妈妈。

01 一句玩笑也能造成严重后果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一个二胎家庭,大宝是个5岁的女孩,二宝男孩2个多月,

一天中午女孩将弟弟从5楼丢了下去,弟弟当场没有了生命迹象。后来找到导致悲剧的原因,原来当天早上邻居大妈对女孩随口说了一句无心的话:“你妈妈生了弟弟,不要你了!”女孩当场就哭了,没想到中午就出事了。大妈说当时也没什么目的,只是为了好玩。

悲剧的发生让人痛心,但痛心之后,我们不禁要思考,为何会这样呢?

在孩子心里,面对大人的话,他们无法分辨玩笑和真话,所以这样的捉弄会让孩子无所适从,认为妈妈真的不要自己了,安全感被破坏,甚至做出极端反应。

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往往来之不易,但要破坏这种安全感仅仅是一句话的事情。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安全感是孩子心灵成长的重要基石。

所以,千万不要对孩子说“你妈妈不要你了”,作为妈妈,如果有人对孩子这么说,即使说者无心,也请礼貌而坚决地予以否定,并告诉孩子,妈妈永远不会离开!

02 那些不适宜和孩子开的玩笑,请不要再开

“逗”孩子和“捉弄”孩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逗”孩子应该是以儿童的快乐为前提,大人把自己放到儿童的位置上,以儿童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制造出让儿童快乐的事件,其中包含着童心、快乐,甚至幽默和智慧。

而“捉弄”是大人用自己觉得好玩的方式,对孩子的捉弄,而这种方式对孩子却是很大的伤害。

这些“玩笑”不要和孩子开。

1.恐吓威胁式

有一种童年阴影,叫做“你妈妈不要你了!”而这个被很多大人惯用的玩笑,这种假装遗弃孩子的招数,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伤害,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放开我北鼻》第二期开播时,演员林更新首秀带娃。本打算穿上萌萌的香蕉服,企图用东北话搞定小老乡,怎奈孩子不买账,让林更新脱口而出了一句“你妈妈不要你了”,吓得宝宝当场大哭。可见,这句话的杀伤力有多大。

对孩子来说,爸爸妈妈就是自己的一切,这种“玩笑话”,他们会信以为真,会恐惧、没有安全感。如果这样的“玩笑”被重复强调时,后果就是让孩子的内心填满恐惧。

2.烟酒引诱式

曾经见到了一个大约1岁多的小男孩,还不会走路。他爷爷(也可能是姥爷)抱着他,一边抽烟,一边故意把烟递到孩子的嘴里去,逗孩子玩,有时还朝小孩吐烟圈,每当他这样做的时候,小男孩就会被逗得哈哈大笑。

我当时被惊呆了,忍不住就说:“大叔,小孩是不能吸烟的!”“他还不会吸,我就故意逗他玩玩。”

有很多爸爸在自己喝酒的时候,如果孩子在自己身边,也会让孩子尝试舔一口。可他们往往不知道烟和酒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大人饮酒还有那么多的副作用,更别说一切都还未发育成熟的孩子了。轻度可能伤害到孩子的肝和胃,重了说将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智商,甚至生命。

比如四川的一个2岁儿童,大人聚会时被大人逗喝酒,小孩喝2两白酒后身亡。

不要觉得只要逗孩子笑了就不是恶意的,这种玩笑,孩子并不觉得幽默。

3.欺骗不受承诺式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坚决反对捉弄孩子,他认为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经常被捉弄的孩子会出现品德方面的缺陷。

大人经常用欺骗孩子的方法,孩子就会慢慢养成不信任他人和说谎的习惯。

看过一则新闻:来自安徽的小燕之前一直在老家跟奶奶生活,直到去年才接到父母身边上学。父母此前曾经承诺:“期末考试全部90分以上,带你去看海。”

小燕很努力,达成了目标。满怀希望地等着去看海,却被爸爸一句话打发了:“这么冷的天,看什么海啊!”

面对不守承诺的爸爸,小姑娘很委屈,决定回老家找奶奶。还好,遇到好心人,报了警。警察才将小燕送回家。

最终小燕爸爸当着警察的面,保证等天气暖和些,一定带小燕去看大海。

天冷,海边不好玩是事实,可以跟孩子说换个时间去,但不应该告诉孩子不能去,这就等于不遵守承诺呀。如果父母能早些给小燕言说明,天冷不适合去海边,但可以等暖和了再去,是不是就不会有此风波?

有时,为了让孩子达成什么目标,就会哄骗孩子,随意给孩子一些承诺,然而说完就忘了。殊不知,这实际上是在教孩子“人可以不遵守承诺”。

有一句话特别火:孩子不听我们的,他模仿我们。

深以为然,如果父母随口一承诺,事后却忘记或者违约,不仅伤了孩子的心,也会让孩子学会“欺骗”。

4.捉弄愚弄式

尹建莉老师在《好妈妈生活好老师》中提到女儿圆圆的事。圆圆爸爸有两个同事很喜欢和圆圆玩,但他们不是正常地和孩子说话,而是把她当个小动物一样捉弄。要么装出很凶恶的样子,强行要来抱圆圆,圆圆吓得直躲,他们则乐得哈哈大笑;要么煞有介事地要圆圆喊他们“爷爷”,孩子不懂事,就叫了爷爷,逗得办公室的人都笑起来。

尹建莉老师说,当时圆圆一定从大家的表情中感觉到有什么地方错了,但又不知错在哪里,她一定很惶惑,很不安。再后来他们又让圆圆叫爷爷,圆圆不叫,他们就假装生气了,说这个孩子不懂礼貌,弄得圆圆不知所措。

过一段时间后,尹建莉老师发现圆圆和外人打交道时流露出不自信,说话不像以前那么大方了,经常是想说又拿不准,眼神一片犹疑躲闪,尤其是和陌生人打交道时。

孩子的世界很纯真,这样捉弄孩子,会让孩子不知所措,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增加孩子的恐惧和对他人的不信任。在大人眼里,也许只是一个小玩笑,但在孩子眼里却是大事。

就像尹建莉老师说的:“捉弄”孩子,是成人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哭泣和害怕,目的是逗大人高兴,给孩子带来的是羞辱、担忧和失落。

03 和孩子开玩笑或者遇到开不适宜的玩笑,父母要注意什么?

我们希望在陪孩子的过程中,使用“游戏力”和“幽默”,但在进行玩笑前也要注意一些问题,别让不适宜的玩笑伤害了孩子。

1. 在和孩子开玩笑之前,想想可能出现的后果

在开玩笑时,大人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一下哪些话或是哪些行为是孩子可以接受的。 如果玩笑话说出后,孩子会感到焦虑、紧张、生气等不好的情绪,就不要开这种玩笑。

比如“你妈妈不爱你了”“再闹就把你扔垃圾桶”“外面有坏人抓小孩”类似于这种可能会引起孩子恐惧的话不要说。

2. 保证会兑现开玩笑时的承诺,不要随意承诺自己不一定做到的事情

玩笑虽归玩笑,但是一旦对孩子做了承诺,无论多小都应该去努力达成。 或者,就不要做出自己可能无法达成的承诺。对孩子来说,没有兑现的承诺比不说更可恶。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里有篇很有名的《曾子杀猪》,说的是父母答应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

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上,儿子吵闹着要去。由于距离远,孩子比较小,不好带,曾妻就不想带。

为了让儿子不去,就说:你乖乖在家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肉。小孩子就不吵着跟去了,在家等母亲回来杀猪。

等她从集市上回来,发现曾子正在抓猪准备杀,赶紧阻拦说:我不过哄孩子的,你怎么能当真呢?

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

妻子觉得很有道理,同意了杀猪。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对小孩子,也要言而有信。身教重于言传。说话不算数的父母,孩子也就学会了不遵守承诺,家长也会丧失权威。

所以不要轻易对孩子许诺。确定自己能做到的,再对孩子承诺。

3.别人对孩子开不适宜的“玩笑”及时给孩子解释

综艺节目《不可思议妈妈》,其中有个选玩具或妈妈陪伴卡的环节。蔡少芬的两个女儿按着本心选了玩具,但是工作人员反复强调说“妈妈已经碎掉、没了”,她们忍不住哭了。

蔡少芬马上赶往现场抱着她们并一个劲地安慰“妈妈没死,不要怕”。事后,蔡少芬说:“她们觉得陪伴不用卡我都陪。”

蔡少芬在节目中为了女儿,把规则抛之脑后,不顾一切地保护她们,值得我们每位家长学习。

我们作为父母,在面对其他人的玩笑时,也要挺身而出,在第一时间拒绝对方继续伤害孩子。

遇到不适宜的玩笑,给孩子做出解释,尽可能消除这样的话带给孩子的心理负担。

开玩笑,对大人来说,也许是寻找快乐的一种简单方式。然而,不适宜的玩笑,只会让孩子的安全感被剥离,影响孩子的性格发育。

如果孩子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会让他认为说话可以不负责任,不利于孩子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容易养成不守信用、说谎等毛病。

法国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儿》中说:人在刚出生的早期期间,也即是尚处于单纯纯真的时期,其所承受的感知,将对他的终身发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孩子很天真,很容易当真。可是,那些利用孩子的天真来开玩笑以满足自己捧腹大笑目的的行为,不仅伤娃,更容易摧毁我们和孩子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任大厦!

最后用陶行知先生的这首诗结尾:大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为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

我们都应该记住这首诗,共勉!

"

标签:

上一篇: 为自己而活

经销商朋友:

您是否苦苦寻找好的药品?

作为一个医药产品经销商,当你为药品的同质化数量越来越严重,竞争

越来越激烈,市场越来越饱和而头痛时。

清阳多动宁胶囊作为一个几乎无同类产品竞争,市场空间巨大的药品,是不是您苦苦寻找的产品?

害怕投入不一定收获?

没关系,清阳多动宁胶囊严格受市场的保护,是国内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纯中药胶囊制剂。


: 0371-63293388,

扫描二维码
: 184330264

河南灵佑药业有限公司

地  址:郑州市黄河路126号江山大厦

邮  编:450008

电  话:0371-63293388

传  真:0371-63718833

邮  箱:duodong123@163.com

多动症自测40题 儿童多动症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菲尔普斯 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孩子多动症特征 多动症改善 冲动型多动症治疗 多动症训练 多动症的危害 好动症治疗 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症教育 多动症饮食 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不集中测试 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是什么原因造成 小孩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 小孩子多动症表现 多动症儿童的特征 多动症表现 小孩多动症怎么办 小孩多动症 好动症 小孩多动症的表现 什么是多动症 造成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儿童 多动症症状 孩子多动症 多动症一般在几岁 多动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多动症有哪些表现 小儿多动症的自我疗法 孩子多动症有哪些症状 多动症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得多动症 多动症家庭训练 孩子多动症的表现 小孩有点多动症 多动症是病吗 小孩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是怎么得的 5岁小儿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吧 多动症孩子 小孩子多动症 好动症和多动症的区别 多动症多少钱 多动症早期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几岁开始 多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如何判断多动症 孩子多动症症状 多动症孩子的特征 多动症几岁能确诊 多动症儿童的表现 多动症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的药 孩子多动治疗 治疗孩子多动 多动如何治疗 多动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的症状 好动 多动症怎么治疗呢 多动 小儿多动病 儿童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如何治疗 儿童多动症怎样治疗 少儿多动症 儿童多动是怎么回事 孩子好动是多动症吗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好动症的小孩怎么治疗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儿童多动障碍 幼儿多动 儿童多动训练 多动症自测40题 多动症医院 小孩好动 治疗多动症的医院 治疗多动症 怎样判断孩子多动症 孩子厌食怎么办 小孩调皮好动 多动症的治疗 儿童多动症状表现 多动孩子 孩子好动教育 小孩多动 孩子多动教育 小孩有多动症怎么治疗 中医治疗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