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慕小七
01朋友因为5岁的儿子在绘画比赛中没得奖,闷闷不乐。
通过与朋友交谈得知,朋友对儿子的绘画要求一向严格,对于比例不协调,造型不美观等问题都会一针见血地指出来。
为此,朋友的儿子每次画画都战战兢兢,生怕出错。
按理说,在如此高的要求下,孩子的绘画水平优秀才对,可是为什么连奖都拿不到呢?
其实,早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就强调,绘画活动中要注重儿童"自由表达"理念的发挥。
现实中,阻碍儿童自由表达的家长却无处不在。
就像我的朋友,用成人的美术评价标准来介入孩子的绘画活动,忽视儿童的主体参与和绘画想法,这是有悖于儿童自由发展天性的。
美国教育家罗恩菲尔德把儿童绘画发展的过程划分为涂鸦期、前图式期、图式期、写实萌芽期、推理期和青春危机期等六个阶段,在他看来,5-6岁儿童处于前图式期,这个时期的儿童能象征地用描绘图式、记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李馨学者也指出,就5-6岁的儿童的创作过程而言,基本处于一种非自觉的状态中,这种非自觉的状态是一种轻松忘我、没有羁绊的自由境界,是一项"自由表达"的活动。
由此看来,保持5-6岁儿童绘画过程中的自由表达天性,十分必要。
具体怎么做呢?抓住以下几点是关键。
02 5-6岁儿童绘画的主题内容儿童画分为两类,一类是指成人以儿童熟悉、喜爱的事物为题材创作或绘制的儿童画。另一类是指儿童自己绘制的儿童画,本文所研究的类型是后者。
尽管儿童画或多或少地需要成人的指导,但其中的"童心"与"稚趣"是区别成人作品"成人化"的关键。从主题内容上来看,儿童绘画主要包含以下几类。
①旅游工具类
这一类的绘画内容主要涉及儿童外出旅游时乘坐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车、火车、出租车、公交车、飞机、游船等。
②人物类和游戏玩耍类
人物类主要涉及与儿童相处的家人、学校的老师同学以及玩伴。游戏玩耍类则主要涉及儿童在户外或室内游戏玩耍过程中的活动见闻的绘画呈现。
③花草虫鱼类
热爱大自然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在与大自然亲近的过程中,会将看到的画面以及部分想象的画面,通过绘画呈现。花朵、草地、虫子、鸟儿、太阳、鱼儿、蓝天、白云等是儿童绘画作品中常见的物象。
④宠物礼品类
儿童都会有自己的宠物与礼品,这是他们寻找乐趣的载体,因此也常在绘画作品中出现。
03 5-6岁儿童绘画过程中的个性"自由表达"有哪些体现?人与人之间由于性别、年龄、文化水平、职业等的不同,存在心理差异,对于5-6岁的儿童而言,其个性自由表达特点可以通过绘画作品表达出来。
①气质表达
儿童的气质特点往往可以通过绘画作品的线条、情景、造型特点等方面体现出来。
以下面两幅画作为例。
图1
图2
图1和图2都是关于机器人的画作,图1线条勾勒十分随意,可知作者是一名气质粗放型的儿童。
图2线条勾勒规则整齐,使用的是直线造型,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位恬静、稳重型气质的儿童。
当然,上述两幅画各有特色,都不错。
一般来讲,画面内容丰富、完整的作品,作者往往认真,有耐心。画面内容欠缺的作品,作者往往贪玩,虎头蛇尾。
②性格表达
根据儿童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儿童性格表现在绘画上时,没有很明显的"好"与"坏" 的界限。以下面三幅作品为例。
图3
图4
图5
图3、图4、图5都是关于大象的画作。图3会给人活泼、大胆、形象生动的感觉;图4感觉有点拘谨、放不开;图5则感觉严肃、比较认真。
三幅图均能体现大象的基本特征,并没有严格的好坏之分,都很不错。
③外在表现
心理学家通过案例研究得出,5-6岁的儿童绘画的个性自由表达除了表现在气质、性格等内在因素外,还有其他外在的表现。
例如歌唱、交谈、自言自语等。活泼外向的儿童在绘画过程中伴随着大声交谈、歌唱等行为。内向恬静的儿童则倾向于自问自答。04 家长应该如何保持5-6岁儿童绘画过程中的自由表达天性?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黄翼指出,儿童的绘画是一种游戏,儿童并无意要所画的东西美观,也不大在意要准确,只是自由地发展他的意念而已。
美国的三位教育家卡洛琳·爱德华兹、莱拉·第尼、乔治·福尔曼在《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一书指出,在瑞吉欧学前教育体系中,美术被理解为内在于儿童的一种自我表达工具,是儿童的一种语言。儿童在绘画活动中的"自由表达",其作品便是他们表达自我的另外一种途径,是应该值得我们尊重与重视的。
由此可知,儿童在绘画过程中需要充分的自由与个性尊重,才能充分激发其表达天性。
但是,在现实中,常常看到家长对儿童绘画的苛责:
"你画的这是啥玩意,一点都不像"
"你画的头部怎这么大,腿不可以放这里"
"天空怎么是黑色的,重新画成蓝色"
类似的指责其实是不符合5-6岁的儿童认知水平的。这样,只会打击儿童绘画的兴趣与个性表达。
当然,也有一部分家长出于对孩子的宠爱,不管儿童的真实水平,总是称赞:
"宝贝画得真棒"
"宝贝画得是全世界最完美的"
此类评价并不客观,对孩子的个性表达也没啥意义。
家长批评也好,称赞也罢,有助于发挥儿童的自由表达天性才是最关键的。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尊重儿童绘画活动中的想法
绘画是儿童表达个性与想法的一种方式,由于个体差异,每个儿童都有其独特的想法,这从绘画作品的线条勾勒、造型特点以及内容丰富程度看得出来。
家长不能用简单的"像"与"不像"、"好"与"坏"来衡量作品的优劣,更不能为此否定儿童的个性特质。
家长应该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最大限度地发挥儿童的潜能,不以个人好恶来命令儿童服从改变。
②激发儿童绘画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
儿童是绘画活动的主体,家长应该把绘画主动权还给孩子,绘画的主题与内容,交由孩子决定。
家长要做的就是引导、启发儿童去发现生活的乐趣,鼓励儿童通过创作展现内心世界。
对于儿童画作的闪光点,要给予积极肯定,对于儿童画作中的不足,要委婉提出,并通过启发式的语气给予儿童帮助,鼓励儿童继续努力。
让孩子从绘画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保持绘画的激情,提升绘画的主观能动性。
③创设符合儿童个性发展的环境氛围
家长应该为儿童提供明亮、宽敞、舒适的物理空间,同时,不随意干扰儿童的创作,让儿童在极度放松的状态下绘画,为儿童营造轻松自然的心理状态。
这样的做法,不仅解放了儿童的双手,同时也能让儿童的心灵自由放飞,促进儿童绘画的"自由表达"。
④耐心倾听儿童的绘画心声
对于5-6岁的儿童而言,他们的绘画作品总体上比较抽象。体现在作品中,会选择他们认为物象最明显的特征来表现,而并非完全记录原物。如,画大象时,着重表现长鼻子,画长颈鹿时,着重表现长脖子。
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在构图上还会呈现出"头重脚轻"的特点,在人物绘画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部分儿童在绘画时,为了追求完整性,会把认为客观存在的物象全部画出来。如,把太阳、月亮、星星画在于同一幅画中。这其实也是儿童多维空间认知的表现。
总体上,尽管这一年龄段儿童的绘画作品与实际逻辑不太相符,但却是他们认知发展的真实表达。
家长不应该过分注重绘画的结果,而是耐心倾听绘画心理与创作心声,读懂儿童的真实想法,通过绘画表现,与儿童深入交流,了解心理发展状态,并展开针对性的疏导。以此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END.
作者简介:慕小七,自由撰稿人,多家平台原创作者,心理学研究者。用心码字,热忱生活,以走心文字与您一路相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