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二时教法代表是《般若经》。《般若经》为什么难懂呢?印度讲般若法门的大专家龙树说,你之所以读不懂《般若经》,是因为你不知道佛陀在表述他所证悟的境界的时候,他用了一个特殊的表述模式,即二谛。就是用讲两条道理的模式,来诠释着他老人家所证悟的世界的真实是什么。你晓得了二谛的模式,《般若经》是很好懂的。
1二谛的模式
龙树论师所说的“二谛”指的是世俗谛,和胜义谛。
那什么是世俗谛呢?就是佛陀为了度化我们这些凡夫,他老人家往往不得已,要屈身、迁就、妥协,从而跟我们这些凡夫靠拢、接近。为什么呢?因为佛陀觉悟了,佛 陀所证悟的世界,跟我们凡夫所理解的世界距离远不远?太远了。正如《心经》里说是“颠倒梦想”,也就是佛陀悟道以后,他发现他所证悟的世界的真实,跟我们凡夫理解的真实正好反了,这叫颠倒。凡夫学佛的目的,就是从我们凡夫的境界,要颠倒成佛对世界理解的境界。那佛陀说法,也就是试图把在他看来是颠倒的对世 界的理解,颠倒到他那边去。
所以学习二时教法,就是解构,就是让凡夫得意识到,“原来我这是假的”,所以你才往真处颠;如果你坚定不移地以为“我这真实的很”,我往哪儿颠,那这种人在佛教里面叫“一阐提”,叫做“信不惧”,就是对佛陀的教法,无论如何生不起信心,你跟他怎么说他都说释伽牟尼糊涂,说我世界很真实的。归根到底,解构就是佛陀说你是颠倒,是梦想,要把你从梦中喊醒。
但是佛陀度化我们容易吗,佛陀入道以后一看,哎呀这芸芸众生,对世界的理解,跟他这个智者对世界的理解距离太远了,所以在佛陀二时教法中,在解构我们这些凡夫认识上的真实的时候,他得一步一步来,否则凡夫接受不了,这一步一步的方法就是二谛。二谛是一套模式。什么叫模式?形 象地比喻就是,佛陀给我们说法时,他要考虑我们在座各位的水平,如果我们今天在座各位是一层楼的水平,那释伽牟尼今天给我们说法的时候,世俗谛就建立在一 层楼上,那二层楼就是胜义谛;那我们如果已经领受了胜义谛了,我们已经到了二层楼的水平了,那佛陀再给我们说法的时候,就把世俗谛建立在二层上,那三层楼 就是胜义谛;那如果我们已经是三层楼的水平了,那么三层楼就是世俗谛,四层楼就是胜义谛。所以你看在佛教典籍里面,一会儿说这个是世俗谛,一会儿说那个是世俗谛,这个是在不同楼层上,不同层次上的说法。不能争论具体内容是什么,它是个模式,这个模式其实就是个阶梯。什么是世俗谛,就是佛陀向 我们这些凡夫做了妥协而建立的道理;他为什么妥协,不妥协跟我们的距离太远,没法渡我们。佛陀得屈身妥协,从而一步一步地引导到佛的境界。佛教有专有的词 叫“随顺”,佛陀说法,随顺众生。佛陀说法,他不是为了显示自己有多高的学术水平,他是要用我们能听懂的方式来度化我们。所以世俗谛就是佛陀向我们这些凡 夫做妥协而建立的道理,但注意他建立的也是道理,这是佛陀随顺众生的。
什么是胜义谛呢,就是依据一个世俗谛,佛陀要引申出他作为智者对这个世界的更深刻的理解,也就是更接近智者对世界的理解。
2从“实有”到“缘起性”的存在
佛陀二谛说法,第一个世俗谛应该建立在哪儿?我想就应该建立在我们这些彻头彻尾的凡夫对世界理解的最大公约数上。佛陀为了度化我们这些彻头彻尾的凡夫,佛陀得彻底向我们妥协,而我们凡夫心中对这世界理解的最大公约数,我想就莫过于是什么?这个桌子存在吗?虽然我们已经知道,释伽牟尼认为它是不存在的,但是在 我们当今的凡夫的心中,这个桌子的存在是不需要讨论的,但是佛陀说必须讨论。佛陀为了度化我们,他想告诉我们“这个桌子其实不存在”,但是这话佛陀不能直接说,说了凡夫接受不了,那么佛陀说我向你们凡夫妥协,你们非认为这个桌子存在,佛陀说好吧,我今天姑且、暂时也承认了这个桌子的存在,各位这叫什么?这 就叫“实有”,这个世俗谛就叫做“实有”。什么叫做“实有”?“有”就是存在,“实”就是真实。为什么把世俗谛定为实有,因为我们在座的各位认为这个桌子实有,佛陀是向我们妥协,建立了第一个世俗谛“实有”。
但是佛陀说我毕竟是智者,我承认了这个桌子的存在,这只是一种方便,一种妥协,是为了度化你,我不是想跟你同流合污。我们凡夫一旦认为一个事物是存在的,我们就认为他是一个好真实的存在,可佛陀说我姑且在世俗谛上承认了桌子的存在,但是在我智者的心中,其实这张桌子所谓的真实存在,并不是你这个凡夫所理解的那么真实的存在,在我这个智者的心中,这个桌子的存在仅仅是“缘起性”的存在。大家注意“缘起”这个概念,在此时,就是对凡夫所以为的桌子真实存在的“实有”概念的轻微解构。佛陀说,其实在我智者的心中,这张桌子你非要让我承认是存在的话,它的存在也不是你凡夫想的那么真实,其实它不过就是那么种种条件聚合起来的、一个马马虎虎 的一个叫做存在的存在。这就是我们凡夫对存在的理解的一次轻微的解构,很轻度的解构,我们听的道理有点道理没有?讲这段道理大家还是蛮认同的,那你说难道 这张桌子在我们眼前存在不需要条件吗?我们总是这样反问,大家一想,需要条件。还记得吗,我们说这张木头桌子,需要哪些条件?需要种子、土壤、水分、阳光,需要植物的生长,需要伐木工人伐木工具,运输工人运输工具,还得人的需要,还得设计,还得制作,还得有人卖。这些种种条件的聚合,使得我们认为此时此 刻我们眼前有一张桌子在存在着,释伽牟尼想说的是你们非认为那讲台是存在的,我今天迫不得已姑且承认了这张讲台的存在,但是我要告诉你,你认为的存在就是一个永恒、真实的存在,但在我这个智者的心,它的存在不过就是你坐在那儿,三天三夜说不完的那些条件的一个临时组合。也就是这个存在其实并不如我们凡夫所想的那么坚实,这就是对我们存在的一次轻微解构。讲到这儿大家好不好理解?“释伽牟尼还真有两下子,这道理说得还确实有点道理。”
3缘起性空
原来我们凡夫境界里一切的存在,都是种种条件聚合而成的,原来不是像我们原来觉得那么真实、那么坚实的存在,这个观点如果能接受,那么缘起又变成了世俗谛,我们上二层楼了。
如果“缘起”是世俗谛,什么是胜义谛?“性空”是胜义谛。也就是说你既然承认了佛陀认为的世界是缘起的,那你就必须接受下面一个佛陀的更深刻的见解:就是一切缘起的存在,肯定就不存在着一些独立的条件,独立的“缘”,那个独立存在性就肯定不存在。对吧。也就是说,你只要认同了释伽牟尼关于这张桌子是缘起的观点,那就意味着你已经认同了一个道理,就是说这张讲台所谓的存在,它不过、它仅仅是那些条件聚合而成的;那就意味这这些条件没了,那这张桌子就没有了,如 果条件没了,那桌子还在那儿站着,那这个东西就是不缘起的。
所以,如果你认同了“缘起”,你就应该能够开始接受“性空”。所以讲到这儿,我们听着还顺耳,至少我们这些在座的各位,中国的社会精英,而且在座各位都是好 学的人,善思考的人,讲到这儿还是可以,这个道理不是讲给所有的老百姓都能接受的。但是为什么我们听起来还是挺有道理的,因为佛陀毕竟向我们做了什么,做了大幅度的妥协了。
宁可法灭 不可法坏
心量广大 犹如虚空
心量广大 遍周法界
庄严精进 开放宽容
广摄善法 利益众生
于晓非·慈愿净名佛学读书会编辑整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