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视剧《小欢喜》收视率的飙升,“高考”这个极具代入感的话题再次被人们热议。
从《小欢喜》里3组家庭对待孩子高考的态度中,很多人惊呼说看到了自己父母的影子。尤其是3位个性鲜明的妈妈,让人印象深刻。
比如,像宋倩这类控制欲特别强的妈妈,把自己的梦想喜好强加在孩子身上,结果孩子受不了她窒息般的爱,心理压力巨大,抑郁到要跳海。
比如童文洁这类河东狮吼式的妈妈,平时不好好教育引导,临近高三才开始重视孩子学习,希望孩子一夜之间扭转天性,吃成大胖子,考上好大学。结果孩子早已偏离了学习的航线,再想纠正已然来不及了。
还有刘静这类缺席孩子童年的妈妈,她已经错过了参与孩子成长的最好时光,当别人家的孩子在拼命学习时,面对叛逆不听话的儿子,她只能从头开始,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耐心化解孩子内心的隔阂,重塑健康的亲子关系。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可以说一个家庭幸运或不幸,妈妈都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还记得广西南宁的高考状元杨晨煜吗?他以总分730分创下了广西高考的最高纪录。众多媒体就来向状元妈妈取经育儿之道。
杨晨煜的妈妈说:“孩子肯定要从小培养,所有的习惯必须在他没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时候全部帮他打好,监督(习惯养成)的过程很痛苦的,你得时时刻刻监督他,留意着他。你自己也要自律,而不是像现在很多人丢给孩子一个手机就ok了。给他定型了以后,这一路很好走的。”
状元妈妈的这番话,无疑给了很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们以启迪和反思,优秀的孩子不仅仅只是孩子努力就够了,同样也离不开妈妈正确的养育观。
最近在看一本书《为何家会伤人》,作者是心理学畅销书作家武志红老师,他拥有非常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为誉为心理学大咖。
书中对于中国式家庭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与解读,同样给了我这个新手妈妈很多的启发,每一个孩子的问题几乎都是父母的问题,而童年时期正是孩子人格形成、习惯养成、三观培育的关键时期。为了避免孩子长大后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妈妈,从小就应该给予他们正确的养育,让他们不仅身体要健康成长,心理也要健康成长。
01 聪明的妈妈会亲自养育孩子到三岁很多人看了日本电影《无人知晓》之后都有一种沉痛的无力感,只希望这样的事不是真的。
影片讲述了4个没有户口的孩子被母亲突然抛弃后独自生活的故事。贫穷弱小、孤立无援、无人知晓像大山一样压在4个孩子身上,他们毫无反抗之力,孤独而无助,就这样被他们的母亲、被这个社会遗忘着。然而,这个故事在日本是有真实原型的,很难想象,这些孩子以后会长成怎样的大人。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这样的事件离自己太远,自己那么爱孩子,疼ta还来不及呢,只会想尽各种办法给ta最好的,怎么会那么狠心的“抛弃”他呢!
可是又有多少父母在以“爱”之名,行“抛弃”之实?想想那些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在农村生活的“留守儿童”!想想那些忙于工作只有周末才有时间陪孩子的“周末父母”吧!
很多父母不管是辛苦赚钱也好,忙于应酬也罢,真正留给孩子的时间却很少,美名其曰:“我这么拼命,还不都是为了孩子!”然而,你们想过孩子的感受吗?这些从小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会带着一种怎样的孤单和缺憾长大?就像《小欢喜》中的季杨杨,童年里很少有父母的陪伴,这让他与父母的关系很糟糕而且越来越叛逆,不懂得如何与父母、甚至身边的人相处。
心理学界有一种说法越来越深入人心:妈妈要陪孩子到三岁,三岁之前不要有长时间的分离。
一个聪明的妈妈,应该从小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积极关注以及充分的信任,敏锐的关注并感知到孩子的内在需求和心声。
做妈妈的只有处理好自己与孩子的关系,让孩子在童年时期获得了充足的爱和安全感,孩子长大后才会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与他人之间建立信任、良性的关系,就会很自信的去探索世界,不怕跌倒。
武志红说:“若你够幸运,有一个好妈妈或好的抚养者,你的感受不断被碰触被确认,你会形成一个丰盛而灵动的自我。”
所以,与其给孩子优越的生活条件,不如给孩子充分的陪伴和爱吧。
02 聪明的妈妈会给孩子不过度的爱在看这本书之前,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家是温暖,家是港湾,家怎么会伤人呢?我们的父母怎么会害我们呢?
事实上,过度的爱才会带来伤害,很多父母并不懂得把握这个度。
《小欢喜》中的宋倩为了让女儿专心备战高考,大包大揽了孩子的一切,还给孩子安装了隔音墙和透明玻璃窗户,就连女儿吃什么,玩什么,交什么朋友,梦想是什么都要管得死死的。这样“囚禁式”的母爱,让英子感到窒息。
知名心理学家曾奇峰说:“如果孩子没有秘密,那么孩子永远长不大,如果父母什么都替孩子做主,那么无异于世在杀死孩子的生命”
如果你总是这样“以爱的名义”抢在孩子前头干涉过多,十几、二十几岁了却还像对待2、3岁的孩子那样对待ta,什么都帮他们做,完全剥夺了孩子自由探索、独立成长的可能。那么,孩子只会在这样的爱中越长越迷茫,越长越糟糕。
武志红老师说:“溺爱等于过度地阻碍。”你可以轻易帮助一个16个月大刚学步的孩子拿到一个10米远的玩具,但是你却很难帮助16岁的他们交友、学习、谈恋爱,更难帮助26甚至36岁的他们实现人生价值和梦想。
聪明的妈妈会给孩子不过度的爱,不会事事替孩子做主,而是给孩子空间,让孩子学会思考和探索,自己做决定,自己解决问题。她们绝不怕孩子会因此遇到挫折和困难。相反,这是一笔难得的人生财富。
03 聪明的妈妈不着急家长们常常把“让孩子赢在起跑线”挂在嘴边。自从带孩子上早教,就听说有的小孩6个月就开始上各种班,照着“全能宝宝”的样子进行养育。
然而,殊不知,香港家长重新刷新了“起跑线”的概念。在电视纪录片《没有起跑线》中,我们看到了香港家长在对待孩子教育这件事上的“疯狂”程度。一对父母为了让孩子入读“只收10名1月份出生学童”的学校,精准计算受孕时间,信誓旦旦地表示,要让孩子“赢在子宫里”。
我们几乎可以想象,这个孩子未来的人生道路一定也是被父母精确计算好的。
知名心理学家徐浩渊一直从事着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他说:“父母才是孩子们学习压力的主要来源。”
现实生活中,经常上演着“孩子不急父母急”的剧情,父母对孩子造成的压力一点也不比应试教育低,久而久之造成“双输”的局面。就像《小欢喜》中的宋倩,辞掉工作,专门陪读,一心想让英子考上清华,结果逼得女儿要跳江自杀。
刘心武说:“不能将你的自我,寄生在孩子身上。”很多时候,我们看上去是为孩子做了很多牺牲,其实我们只是选择了一种“最懒惰”的方式来对待自己和孩子,那就是自己不成长,把自己的成长和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
转嫁焦虑和压力多容易啊!自己终于有理由不努力,只要孩子能一刻不停歇的追求上进自己就心安理得了。
殊不知,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人格和梦想。如果把与孩子的关系变成债主与债务人那样紧张的关系,将会滋生很多家庭问题。
聪明的妈妈会给予孩子更多的倾听和理解,不会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她们会让孩子知道成绩与爱并不是划等号的。
聪明的妈妈会和孩子一起成长。她们不会有劲就往孩子身上使,她们同样关注自己的成长,做说到做到的榜样。她们还会鼓励孩子多些兴趣爱好,让孩子知道人生还有很多其他各种各样的快乐,教会孩子从现在开始,学会享受生活,而不必非得等到考上清华北大。
网络上经常有人调侃,父母需要先培训再上岗。其实,这样的观点一点也不为过。妈妈也是第一次做妈妈,需要学习,需要掌握得当的技巧,也需要积累经验。
而做聪明妈妈,更是要做好与孩子一起成长一起改变的准备。如果你觉得孩子身上有着某些问题,首先就要从自己身上找答案。
不要让家成为一个伤人的地方,而是要让孩子知道家不仅仅是温暖和爱的安全岛,家更是自由和独立的启蒙地,通过正确的爱的滋养,让孩子的心理与身体同步成长,成长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本文作者 | 乐小馨:用阅读和人生面对面,用写作和自我谈恋爱,用手账和时间交朋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