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我们都在谈养育孩子、教育孩子和培养孩子的问题。
那么,这个“养”字到底该怎么理解,怎么把握?
其内涵应该是尊重生命,尊重孩子,培植精神,养育人格,让孩子自由成长,让生命快乐健康。
从事教育工作这么多年,我以为,要真正养出各方面健健康康、积极向上的孩子,就必须讲慢养、牧养、顺养。
01
孩子成长讲究慢养
“慢养”不是故意“慢”,而是育人上尊重生命。
有耐心,不盲从,不急于求成,更不能够急功近利。
让生命按着自身的规律一点儿一点儿地成长。
生命的成长需要日积月累,不能够“催化”成长。
现在困扰许许多多家长的,是社会上教育的功利主义倾向日益严重,导致我们许多家长盲从了不正确的教育做法,都去催化孩子的成长。
这么做如同“揠苗助长”,过度“施肥”。
和“慢养”相对的,自然就是“快养”。
现在“快养”的现象非常严重。
幼儿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中学化,学生学习奥数化,人生成长分数化——这样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过度“施肥”就使得学生“营养失衡”。我这里说的“营养失衡”是指孩子的成长被异化,不能够很健康地成长。
在孩子的成长上,如果我们不能够静下心来,不能够耐心地去育人,那么孩子就会在这种“快养”的教育当中失去真正的自我。
孩子的生存权、受教育权和自由生活权就会受到破坏。
02
孩子成长要讲究牧养
这是一个非常形象的说法。
“牧养”有“放养”的意思,但不是放手不管。
我们要像有经验的牧人放牧一样,把羊群带到肥美的草地,让羊尽情地吃草。
我们要把孩子引到更广阔的、富有意义的知识空间,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愿望和热情。
从这个角度上讲,激发孩子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牧养”的核心价值。
比如让一个孩子热爱阅读,让一个孩子有目的地去实践,去参观各种博物馆,去参与各项社会公益活动等。
这种“牧养”的方式,都是有利于调动孩子成长的积极性的。
他们会非常快乐、非常主动、非常积极地参与到活动当中。
现在的问题是更多的家长“圈养”孩子。
孩子活动交往的范围很小,成长方式也非常单一,甚至枯燥。
许多孩子每天就是上学、做作业、写试卷、上培训班,有的在学前就过早学习系统的学科知识。
家长替代了孩子的成长,束缚了孩子的发展。
“圈养”让孩子的生命失去了更多的意义与光彩。
03
儿童成长要讲究顺养
“顺养”不能够理解成溺爱,也不能够理解成放任自流。
不是说孩子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那样就失去了我们教育实际存在的价值。
我这里说的“顺养”,是指要因材施教,是指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健康甚至高雅的兴趣和爱好。
促使孩子有个性地成长,鼓励他成为最好的自己。
当一个学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的时候,我们家长、老师,应该呵护,应“顺木之天性”,发展他的个性,开发他的潜能。
所有的家长,所有的老师,所有的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如果能更多深层次地思考孩子,发现孩子,尊重孩子,才能真正为了孩子,才能使我们所营造的环境更有利于孩子的生命成长。
如果真能如此,孩子们成长的每一天都会是快乐的!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学高分宝典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