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一直有妈妈让我写写如何科学的断奶。
一直没写,为什么呢?
因为没脸写呀!
坚持科学育儿如我,在断奶这件事上,理智完败给了情感,是个彻头彻尾的反面教材。
但反面教材也是教材呀,至少妈妈们还能吸取教训嘛。
我始终是自然离乳的坚定维护者。
每次看着CC偎在我怀里吃奶,那一脸幸福的满足感,仿佛她拥有着全世界,也仿佛,我真的能给她全世界。
有的时候饿极了她吃的焦急,却还要皱着眉头警惕的四下打量,生怕有人跟她抢;有的时候奶阵上来被喷一脸,她一脸嫌弃的扭到一边,却也只能恋恋不舍的盼着赶紧喷完继续吃;有的时候她故意边吃边轻轻咬,冲我坏笑...我常常想,一个孩子真正能在妈妈怀里如此毫无顾忌、放肆亲密的时间,能有几年?
我真的有种不想她长大,让她在我怀里吃到天荒地老的冲动。
但,也许是我们彼此都过于贪恋吧,CC直到21个月还没断奶,更重要的是,也没有断夜奶。
我不觉得辛苦,也不觉得负担,如果由着我的性子,也许会断的更晚。
但是,当发现她的饮食和睡眠习惯都因此受到影响的时候,我知道,即便我依然有满槽的热血,也到了不得不说再见的时候了。
我以为CC这样大月龄,又高需求的宝宝,断起奶来必定是一场血雨腥风,心中自然做好了迎接暴风雨的准备。
却没想到,竟然只用了两天。
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若说在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值得借鉴的经验,到也能总结出一二。
1. 养足安全感
断奶对于宝宝来说,断的不仅仅是口粮,更是一种安全感的依恋模式。
所以在断奶之前以及断奶之中,一定要把安全感养足了,多陪伴,多高质量的陪伴。
建立安全感有很多方式,除了吃奶可以拥抱、亲子阅读、引入安抚物等等。
2. 足够亲密的替代者
除妈妈之外,帮宝宝培养一个亲密的看护人。
比如爸爸、奶奶、姥姥,在断奶之前,让宝宝多跟她们一起玩、一起睡,总之更熟悉一些。
因为断奶的时候,你也许需要其他人的帮忙。
CC断奶,是我和C爸一起帮她断的,平时CC几乎每晚都有爸爸相伴,哄睡和夜晚的接觉也都有爸爸在身边。除了我之外,我想爸爸应该是她夜间醒来看到的最让她安心的人。
如果决定由奶奶或是姥姥帮忙断奶,最好是提前培养感情一段时间哦。包括白天的玩耍、白天的小睡,以及夜晚的陪睡。
3.做好告别的前戏
决定断奶之后,就潜移默化的渗透:宝宝长大喽,可以吃饭了,奶精灵也要飞走喽,它要去帮助更多需要喝奶的小小孩儿。
CC21个月的时候已经很大了,通过绘本和讲道理,她基本已经能够听懂,而且明白,不再吃奶不是因为妈妈不爱她,而仅仅是因为她已经像大人一样了。
宝宝会很喜欢这种鼓励,“像大人一样”,始终是他们心之向往的一件事。
4.我就在离你不远的地方
我看过很多母子分离的断奶记录,直接把宝宝放去奶奶/姥姥家。
效果明显是意料之中的,孩子能有多大力量啊,能反抗出什么花样。
再者,你大概也常常听孩子的姥姥奶奶说过吧,“你不在的时候,他可乖了”。
为什么呢?
不是你不够好,而因为,你让他安心。
他只敢、也只愿在你面前撒娇、耍赖、挑战底线。
他知道天大地大,只有你愿意宽他、容他。
如果没了你,没了念想,反抗有什么意义,孩子又不傻。
但老实说,我真心不推荐这种做。
断奶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道坎,断成功不是最终目的,通过断奶让孩子明白自己长大了,并帮他建立起吃奶之外的培养安全感的模式,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吃不到奶,失去了习以为常的安慰方式已经够可怜了,不要再把他送离熟悉的妈妈身边,让他陷入新的恐惧当中。
但是呢,如果一直闻着妈妈的气味,而忍住不让吃,对双方来讲也是一种很大的煎熬,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你站在离他不远的地方。
CC只用了两个晚上,就不再哭闹了。
第一个晚上,不出所料的照例在12点多醒了,我轻轻跟她说,妈妈去下洗手间哦,然后溜去客厅,由C爸哄睡:“妈妈去厕所喽,爸爸在。”(这就是前期培养另一个亲密看护者的好处,如果对宝宝来说,爸爸偶尔接替妈妈是正常的,她就不会有很强的戒备心。)
CC要求抱抱,于是C爸抱起她,但是不借助吃奶很难放下,一放就哭。
大概是我见犹怜,于心不忍吧, C爸就抱她睡了两个小时。
放下之后,我再回来,继续陪她睡,睡了一个小时之后,又醒,C爸继续登场“妈妈去喝水了,CC先睡。”
然后又抱起,抱了一个小时之后放下。
那一晚CC醒了三次,即便被抱着也睡得迷迷糊糊。
第二天早起的时候,看到我在她身边,CC还是要吃奶。
我鼓励她,昨晚CC一整晚都没吃奶就睡着了, 真是太棒了。奶精灵去帮助小小朋友喽,CC作为大孩子要自己吃饭喽,我们去喝粥好不好。
也许是前一晚折腾的有些累,她居然痛快的放弃了吃奶同意了吃饭。
有了前一晚的经历,其实她基本已经知道,确实已经不能再吃奶了,更重要的是,她也明白了,自己好像也“不需要”吃奶了:不吃,不影响睡,也没影响玩。
所以第二晚,她只醒了一次,而且是由我来哄睡,她说吃奶,我说不吃了吧,妈妈抱抱你睡,吭哧了两声,睡着就一觉到天亮了。
过了第二晚,她就再没提过吃奶的事,就像失忆般,突然忘了这个前一天还在她生命中几乎最重要的事。
我这才意识到,也许她早就准备好了,是我不愿离开。
5.若要不相念,最好不相见。
断奶成功之后的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没让CC再见过她曾经的“饭碗”。
不管是睡觉、换衣服,我都有意避开,即便跟她一起洗澡,我都坚持穿一个小背心,等她洗完之后,我在洗。
我是想,没必要给孩子徒增不必要的诱惑,那么小的孩子没有多么坚定的理智,来抵抗诱惑。
等她习惯了没奶的日子,忘记了吃奶的感觉,自然也就谈不上诱惑了。
所以大约在2个月之后,我小心翼翼的试着脱掉衣服跟她一起洗澡,悄悄观察才发现:人家根本已经熟视无睹了。
很多妈妈都说孩子奶是戒了,但是养成摸着“妈妈”睡觉的习惯,其实这也算是断奶不彻底的后遗症。
宝宝虽然不再吃,但还是把“妈妈”作为依恋对象,只是把“吃”妥协为“摸”,这次戒了“吃”,下次还得戒“摸”。
不如一开始就来个一次性了断。
眼不见,心不念。
等宝宝真的放下了,再见也不迟。
CC第一次看小表弟吃奶,是她断奶一年后了,她流着满嘴的哈喇子表示很羡慕,小姨逗她说,你要不要吃?
她说,我妈妈的没水了。
说完又感觉不太甘心,跑到我身边表示也要吃,我掀开给她,她吸一口摇摇头遗憾的表示:真的没水了,我长大了,我要吃饭的,小表弟才吃奶。
C妈说
以上就是一个被爱冲昏头脑的妈妈的断奶经历。
妈妈们常问,到底多大应该给宝宝断奶,理论上讲9个月之后的宝宝,夜间就不需要进食了。
像我这种愣是凭着一腔热血把夜奶也撑到21个月的,也是够反面了。
但是,如果时光能倒流,我一定会更加科学的调整母乳喂养方式,在不影响CC饮食和睡眠的前提下,让母乳之路走得更长一些。
只要她要,只要我有,我希望能陪她走更久,更久。
因为很久很久之后你会发现,怀中那个脸上洒满阳光、眼睛微闭、睫毛轻颤、双拳紧握、大口吞咽的模样,将会是你此生最怀念的时光。
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C妈-报社育儿编辑,新时代、新父母、新理念,公益普及婴幼儿养育、疾病、心理知识。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快手辅食,移步微信公众号:CC爸妈(cc-bama)
觉得文章还不错,分享给需要的朋友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