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耍让孩子更聪明
上周表妹到我家做客,期间,我们聊到了她的儿子轩轩,这孩子今年四岁,该上幼儿园中班了。
表妹一脸愁容的说:“不知道是不是我怀孕时候吃的核桃太少了,这孩子看着就没有其他孩子机灵。”
“怎么会啊,我看着轩轩很机灵啊,上次你们来我家,我看他玩乐高玩的很好啊!”
表妹不屑地说:“那是玩,玩的好有什么用,都四岁了,连20个数都数不下来,他班里的同学都可以做20以内的加减法了。”
我看着她有点焦虑,忙劝道:“慢慢来,孩子很聪明,慢慢就可以学会了。”
“聪明?他笨死了!昨天我婆婆还买了个猪脑和核桃,想给他补补脑子,这孩子不知好歹,还不吃,气死我了。”
看的出来,表妹很焦虑,但是仔细想想,轩轩真的是个笨孩子吗?吃猪脑和核桃真的可以补脑子吗?
要想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聪明,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更聪明。
1、什么样的孩子才是聪明孩子?
“聪明”这个词我们经常说,但是却不一定去深究过它的真正涵义。
“聪明”其实说的就是智商,说一个人聪明也就是说他智商高,关于智商的说法各位专家有不同理论,我个人更倾向于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戴维·珀金斯的“真智力”理论。
突触
该理论认为,人的智商有三个主要构成部分:
第一部分叫做神经智力,它是以神经系统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主要衡量目标,受基因的影响非常大,也就是说神经智力基本是遗传性的。这类孩子属于天生高智商,神经智力强。
第二部分叫做经验智力,它是在不同领域长时间的学习、长时间的经验积累、长时间形成的技能体系或知识体系支撑的能力。比如《最强大脑》的很多选手,都是通过长时间的练习才达到高水平的。
第三部分叫做反省智力,简单说就是做人做事的方法和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跟人们的办事策略、积极的人生态度、自我监控和管理能力直接相关。
就像股神巴菲特那样,每天要做很多决策,这需要动用自己的理性和各种认知策略,来使自己的决策更科学,很多成功的企业家、政治家基本都是这种反省智力特别发达。
记不住没关系,只需要知道一个简单的公式:
真正的聪明是什么?
在这个公式里,神经智力和经验智力是平等的关系,但是反省智力是最重要的,可以统筹调配其它两种智力。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个天赋智商很高的孩子,长大后不一定有多大的成就,而那些反省智力好的,有策略、会思考、有韧性的孩子,却可以成就更大的事业。
搞明白智力是什么,现在我们看看家长们容易对智商产生哪些误解。
2、关于智商,家长们有哪些误解?
很多家长认为吃什么补什么;很多人都认为核桃、动物脑可以给孩子补脑子,也就是“以形补形”。科学验证,核桃中的 ω-3 不饱和脂肪酸确实对大脑有一定益处,不过这种脂肪酸并非只有核桃有,很多食物都有,比如三文鱼、亚麻籽、猕猴桃和花生等。也就是说,并非是核桃长得像脑子才有用,是因为其中的营养元素对身体有好处。
并非吃什么补什么
而动物脑子,特别是猪脑含有较高的胆固醇,补脑没有科学依据,但是吃多了发胖却是真的。
任何食物都要经过消化吸收,才能对身体有用处,与其这样单一食物补脑,倒不如营养均衡来的有效。
如果吃啥补啥,那吃猕猴桃会不会变成猴子,吃蓝莓会不会变成阿凡达?
有的人智力天生就高,自家孩子再怎么教也没用;目前很多关于智商的量化测试,其实都是关于智商的第一方面,也就是神经智力的测试,并不能反映一个人的整体智商水平,所以,智商测试高分不等于取得大的成就。
关于智商的组成让我们明白,除了神经智力跟遗传有很大关联外,另外两种智力都是可以通过后天养育来提升的,只要我们抓住儿童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完全可以将孩子培养成一个高成就的人才。
记忆力好的人智商就高,学习记忆术可以提高智商;记忆力在学习中确实非常必要,但是把记忆力直接等同于智商却是错误的观点。
因为真正的学习是理解,记住了还要理解,才能融会贯通,才能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发展,而不是仅仅死记硬背住一些公式定理。
仅靠记忆并不能让孩子更聪明
那么,说了这么多,到底家长要怎么做,才可以养育聪明孩子呢?
3、如何养育聪明孩子?
我个人参考了很多相关的书籍,加上我自己养育两个孩子的实践,给家长们总结几种实用的方法: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切管教的前提;亲密关系+管教=顺服 恶劣关系+管教=叛逆
这两个小公式可以很明了的看出来亲子关系对管教效果的巨大影响,当亲子关系融洽,我们管教孩子,孩子会认为,父母爱我,他们这是在保护我,所以我会听他们的;当亲子关系恶劣,孩子会认为,你管教我,就是想控制我,我才不要听。
美国心理学家史蒂夫·休斯提出,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构建:拥抱、共情、游戏、接纳。
拥抱。适时地拥抱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爱,感受到安全感,有助于建立安全依恋关系,所以,经常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吧。
共情。共情就是和孩子将心比心,感同身受。
育儿专家法伯和玛兹丽施在《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一书中提到一个事例。
一个小姑娘养了一只小乌龟,但是突然有一天它死掉了,小姑娘很难过,哭着告诉爸爸这个难过的事情。
这位父亲会怎么说呢?
“别难过,宝贝。”
“别哭了,我再给你买一个。”
这两种都不叫共情,孩子正在难过,让她别难过,超出了她的能力范围,完全没用,第二种估计会让孩子哭的更凶,她更加怀念死掉的这个小乌龟。这两种说法都是站在孩子的感受之外在教孩子怎么做,可是孩子此时需要的不是这些。
我们首先要说出孩子的感受:“哦,是吗?真没想到。”
孩子觉得被理解,会愿意倾诉更多:“我们还在一起玩游戏呢。”
父亲可以说:“是啊,它是你的好朋友,失去好朋友真的挺难过的。”
父亲这样说,始终和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是同调的,孩子的情绪得到了安抚,也更容易平复。
共情孩子的感受
游戏。
各种小游戏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好用,如果孩子不爱刷牙,可以闻闻嘴巴臭臭的游戏,逗得孩子咯咯笑,游戏中孩子开心的去刷牙了,然后还让你闻闻是什么味道。
接纳。对孩子要无条件接纳,这个词看起来简单,其实非常难做到。
大家来试着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假如你有一个14岁的女儿,有天她凝重的告诉你:“我怀孕了!”
你会作何反应?先思考一分钟再来回答。
你可能很生气,觉得孩子太不自爱了,也可能很愤怒,要去找那个不负责的男孩子。
美国教育专家麦道卫就面临这样的难题,他当时愣在了那里,冷汗直流,然后他轻轻的挽住女儿:“爸爸失业了,正好有时间陪伴你,我爱你,我们一起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刻,爸爸会一直陪着你。”
事实上,他的女儿并没有怀孕,是她的同学怀孕了,被父母赶出家门后自杀了,他的女儿很难过,拿这个问题来考验自己的父亲。
无条件的爱,是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所以我爱你,跟你的外在行为无关。爱一个人,不仅仅是态度问题,还关系到我们有没有爱人的技巧和能力。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提升孩子的创造能力;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在她的《宝宝也是哲学家:学习与思考的惊奇发现》一书中写道:孩子探究世界,逐渐掌握世界和事物的规律,在认识这些规律的基础上,他们才有可能发现多种的可能性,想象不一样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0-6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家长可以提供安全而宽松的教育环境,增加儿童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也就是突触。
给孩子提供多变的环境,比如家具可以经常挪动,放学的路可以换着走,绘本经常变换。
在读绘本的时候,不说结果,让孩子自己接着编,孩子动脑的过程就是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的过程。
比如《不一样的卡梅拉》,卡梅拉的经历就可以让孩子自己随意想象,我的女儿想到它会到中国来,她带着卡梅拉去了哪里,发生了什么,孩子很喜欢这种活动,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
还有绘画,也是很好的提升创造力的活动,让孩子跟着自己的想象涂鸦。这一点邓超和孙俪夫妻俩做的就很值得学习,经常看到他们的孩子随意涂鸦,教育家尹建莉女士也提到,给孩子一面绘画墙,孩子会给你一个惊喜。
涂鸦的孩子更聪明
对于孩子的努力,要及时鼓励和表扬;对于经验智力的提升,一定的练习是必要的,为了提升孩子的积极性,需要给孩子制定合适的目标。
这个目标是动态的,根据孩子的具体发育情况来随时变化,比如孩子刚学会26个英文字母,你就让他被英文课文,这显然不是合适的目标。
制定目标要保证挑战性,但是又不会挫伤孩子的学习热情。
当孩子有了进步,要学会鼓励孩子,鼓励孩子要具体而适度。
教孩子认识和管理情绪,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比如,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学习成绩的进步,我们就可以称赞他:你考试之前准备得非常的充分,非常的努力,复习的时候也特别仔细,所以有很多容易出错的地方你都做对了。
和孩子一起看电影《头脑特工队》,让孩子认识到人的情绪有很多种,每一种都有它的用处,即便是负面情绪也是如此。
心理学教授魏坤琳在《聪明养育》一书中告诉我们:害怕能让我们摆脱危险;愤怒能让我们调动资源、对付威胁;厌恶能让我们远离讨厌的事物;悲伤能让我们慢下来,理智的面对问题。
当孩子有的负面情绪,我们首先要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给负面情绪起一个可爱的名字,慢慢用理性控制它。
通过游戏、玩耍,提升孩子的专注力;比如绘本《生气汤》,就是教孩子如何认识并管理情绪,家长们也可以在孩子生气发脾气的时候,帮助他找到一个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的发泄方法,宣泄自己的情绪。
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学习的时候注意力不够集中,想尽各种办法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对游戏是非常感兴趣的,我们可以把他认为非常枯燥的学习任务,转换成小游戏,帮助孩子们延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
比如孩子词汇量少,就可以经常玩词语接龙的游戏,这个游戏我和孩子经常在接送她上学放学的路上来玩,孩子不知不觉的学会了很多词语,而且不落俗套。等孩子大一点,就可以玩成语接龙了,记住更多的成语。
教孩子认字也可以用小游戏,和孩子比赛在书中寻找某个字,看谁找的又快又多。
其实家长只要用心,可以找到很多提升学习专注力的小游戏。
通过积分卡,提高孩子的自控力;孩子每天有很多的任务要完成,家长总是催,效果并不好,而且不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构建,所以要把重点放在如何让孩子自觉主动去完成任务上。
我女儿的积分奖励卡,一个月总结一次
这里推荐一个积分奖励法,就是把每天的任务或者你希望她做的事情列表呈现出来,每个项目设置一个积分,她做了一个事情加一分,没做不扣分,然后汇总一周或者一个月的分数,如果超过多少分,给予什么奖励,可以是她喜欢的布娃娃或者某一本书。
这个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很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和自控力,好习惯一旦养成,这个表格就不需要用了。
我的女儿在小学二年级,我就是用这个方法,让她养成了各种好习惯,当然不是每天都有效,但是我们自己也不是时时刻刻自律的,更何况孩子,做不到没关系,明天再加油。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制定合适的项目内容,分值也可以调整。
所以,养育聪明孩子最重要的不是吃了什么,而是家长做了什么,通过各种有效的行为,构建孩子更多的大脑突触,提供宽松而安全的环境,有效鼓励孩子,提高自控力和专注力,鼓励孩子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创新力,我们才能够真的培养出一个聪明的孩子。
作者:四点老师,一儿一女的妈妈,凌晨四点看书更文,教育行业从业十年,专注家庭教育和儿童成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