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在街心公园散步,围着池塘的环形跑道上有很多人在运动,跑道旁边的空场上有人打羽毛球,我第一时间就留意到一位老人和一个中年女性在打球,而一个孩子夹在他们中间。
因为个头不够高的缘故,她把羽毛球拍举起来也够不着球,只好尴尬地看着那只球在头顶上飞来飞去。我走到第二圈时,忍不住又去看那个“可怜”的孩子,脸上挂着汗珠,时不时举起球拍,试图去打那个注定打不到的球。那两个大人打的很投入,投入的让我有点生气,怎么能这样?走到第三圈时,情形依旧,那个孩子已经不再举起球拍了,无助地站在那里,无奈地看两个大人打球,这时,我要生气了,脑子跳出来的是阿德勒书中关于孩子教育的某些观点,一瞬间,我几乎就要上前和两个大人说说了。但我,毕竟没有去。
第四圈时,那位老人已经坐在旁边休息了,那位中年女性和那个孩子在打球,孩子的球发的不好,通常发几次才能发出去,而每次失败时,旁边总有人在笑,我有些不忍心去看那个孩子,觉得孩子几乎都要失去信心了。第五圈时,孩子刚好发出去一个球,而她的球友没有接到,似乎有些失望和生气,孩子喊了一句什么,那位应该是她母亲的孩子走过去,细细地在说什么话。等到第六圈的时候,我觉得我似乎犯了一个错误,我看到那个老人和中年女性都在耐心地教那个孩子打球,那个孩子反倒是学得有点不耐烦了,大概是累了吧。第七圈时,我又留意到孩子的球友和老师,一直很耐心,依旧是不急不燥,尽管看起来比自己打球时还累。
这时,我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而且,庆幸自己没有上前去“教育”别人。人的学习总是分阶段的,从书本上学到一些知识后,我们总是试图去应用,这时,我们往往会犯自以为是的毛病,轻易就给别人下一个“不对”的标签,殊不知书本知识总是有局限的,类似于从显微镜看一小片地方,而现实生活中,却要面对整个世界。这中间,有一个距离,或者说是差距。其次,教育孩子是一个需要耐心和技能的,前者是态度,后者是技术,两者缺一不可,而且,如何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更考验一个人的水平。第三,要有节奏。我们总是急于教育别人,总有带着被教育者直奔主题,很轻易地就忽略了过程,结果,目标与愿望总是南辕北辙。
这时,我想到我们自己的保安队伍中的培训。在保安队伍中,向来讲究“传、帮、带”,以老带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以上的毛病:
老队员要么不愿意带新队员,可能是因为没有耐心,也可能是因为没有动力,更可能是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顾虑。在愿意带新队员的老队员中,又很容易犯急于求成的毛病,也很容易犯“好为人师”的毛病。急于求成的,试图让新队员一天之内变成无所不能的老同志,这当然不可能的,但很可能会让新队员压力山大,大到甚至走人;而好为人师的,则是喜欢将新队员管的死死的,类似于将新队员当成自己孩子来管,管的既细又死板,更要命的是,他在教的过程中,处处体现着一种优越感,意思是我比你强,而且是我一直比你强。
这就很不好了,因为如果以后新队员真的成长起来,要么很快就会被带他的老队员排到对立面,很容易被冠以品行不好的帽子,因为攻击一个技能比老队员要好的新队员,只能从品行下手了,毕竟他的很多工作方式明里暗里对老队员是一种看起来的“不尊重”。而更多的情况是,新队员永远不可能成长起来,因为他很快就发现躲在老队员的后面,是一件成本很低也很舒适的事,他没有必要冒着被戴帽子的风险去做出力却很难讨好的事。
如果真是这样,这个分队的风气就会出问题。经常锻炼身体的人会发现,你用你最熟悉的方式锻炼,是最舒适的,但未必是最科学的。从舒适到科学的转变过程中,用作是显而易见的,难度也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在打擒敌拳的时候,越是不熟越是想在队伍中混的人,打拳的速度就越快,这时,教练会一直喊着“慢下来、慢下来”,但这个慢下来,不是你要慢就能慢的,它是你技术提高之后的结果,而不是你的意愿。从这个意义上讲,慢下来,是需要功夫的。而培训队员或者教育孩子,却是一定要慢下来的。
作者:深圳市宝安区保安服务公司 郭祥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