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作者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哲人也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培养阅读习惯,当你的孩子爱上阅读,他将同时学会爱的方式,他会懂得爱自己爱他人爱生命爱世界。
用培根的一句话来高度概括读书的好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作家三毛曾说过:“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看过的书籍都已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然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中,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当中。”
的确如此,也许阅读的效果不会立竿见影,但如果它同吃饭睡觉一样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那么它就类似血液一样融入了我们的身体当中。
可能这样形容阅读的优势有些虚无缥缈,但阅读带给孩子的好处却是实实在在的。
阅读的好处1.开阔视野
博览群书才能博识,可帮助孩子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的认识和理解。
2.开拓思维
可以开拓思维、帮助智力发展,提升理解能力。
读书多的孩子,学习能力和创造力更强,读书多的孩子在思考问题时,丰富的语言能力会帮助他更深刻地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
通过开拓孩子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灵活性,提升钻研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想象力
阅读可以培养孩子想象力,提升写作能力,爱阅读的孩子理想远大,梦想无穷,创意无限。
阅读过程中积累的知识故事、大量词汇、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形式,都将成为孩子写作的素材、借鉴的范例。
4.增进语言表达,促进交际能力
会思考书中人物的言语、行为,思考能力、解读能力得到培养的同时,表达能力自然就得以提升了。
爱读书的孩子所接触的层面就会广,在与人交谈时不至于畏手畏脚毫无胸墨。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便可激发其培养出良好的交际能力。
5.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多读书,能教会孩子不畏惧自己的渺小,勇敢自信地做自己。敢于勇敢地去尝试去发现未知,对伟大的事物心怀敬畏。
学会待人和善,懂得善于运用智慧去克服更大的困难。
6.陶冶情操,培养气质
喜爱阅读的孩子,他的言谈举止总会有一种气度,那是任何金钱也买不来的气质,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很多家长都知道读书对孩子的好处有多大,但是却常常反映孩子读书没耐性,读着读着就打起了瞌睡或者动来动去,家长都很苦恼,但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其实这是正常的。
科学家实验证明,人的大脑并非为阅读而生认知脑神经学家告诉我们,这是因为:
人的大脑并非为阅读而生,把原生态大脑改造成阅读脑需要长达十余年、循序渐进的努力,才能完成。
这种改造不仅仅只是认知层面的改变,更是直接用眼睛观察得到、用仪器测试得到的大脑生理结构的改变。事实上,认知脑神经学家证实,没有大脑生理结构的改变,一个人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阅读者。
非阅读和阅读脑的区别科学家已经通过实验证实,不识字、没有阅读能力的人与阅读者的大脑生理结构存在显著差异。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和可信,科学家们选择了6个家庭共12个女孩,每组家庭的两姐妹成长环境、社交活动相似,各方面都相仿,唯一的差别就是,姐姐没有接受过教育,而妹妹受过教育。
科学家对这6对姐妹进行了大量的测试,通过磁共振成像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等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观察被试者的大脑激活反应。科学家发现:
受过教育的妹妹们的胼胝体后部更厚。胼胝体连接左右大脑半球,它的增厚使两个脑半球的信息交换更多、更快、更有效。
不仅如此,更多的实验也证实,健康的阅读者,无论是中文阅读者还是英文阅读者,都会不约而同地在左侧枕-颞区打造出一小块专门处理文字信息的脑区,脑神经学家称之为“文字盒子区”。
他们的“文字盒子区”在对文字刺激反应和处理过程方面越强烈、越迅速。
“文字盒子区”,其实就是我们大脑里专门处理文字信息的脑区。这块脑区不但接受和处理文字信息,同时还把处理后的信息发送到知觉、感觉、运动区。比如,我们 看到一个好吃的东西,就开始流口水,这就是“文字盒子区”的功劳。
阅读初期的大脑和成熟的优秀阅读脑不仅仅没有阅读能力的人与阅读者的脑结构不同。在对文字刺激的反应和处理过程方面,正在学习阅读的儿童的大脑与成熟阅读者的大脑也大不相同。
阅读是一件需要视觉、语言、注意力、记忆力、感觉脑、甚至运动等各脑区通力合作才能有效完成的脑力活动。但最开始,这种合作是不存在的。
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在初学阅读的大脑中,兴奋点分散且不太有规律,左右脑平衡激活,好像十个仓库工人都认为这是自己的活儿来了,在整个仓库地跑来跑去。
仓库经过一番管理和整顿,十个人有人负责进货,有人负责出货,有人负责理货,有人负责记帐……,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吞吐能力大大提高,失误大大减少。
▲ 阅读新手的大脑-左右脑平衡激活
当大脑被改造成优秀阅读脑时,在阅读中的反应就像高效的仓库一样有序:视觉区感受到文字后,迅速将文字信息传递给“文字盒子区”,“文字盒子区”将文字处理后,又迅速把处理结果分发到各知觉、感觉、运动区。
▲ 成熟英语阅读者的大脑-左脑高效处理文字信息
最开始,脑神经的分工很粗糙,往往是多个神经元执行同一种分辨工作,最终通过学习和训练,发展到每个神经元对有限范围的刺激做精确反应,同时所有相关神经元又协同工作,从而掌握了快速阅读和理解文字信息的能力。
人脑神经元的数量有限,大脑神经回路,如果不经常使用,最终也会断掉。
但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联结却可以很多很多,而这种联结对认知更为重要。只要学习,大脑终生都可以建立新的联结。
正是因为阅读脑有这种特征,所以,孩子其实需要培养才能真正爱上阅读。
如何让孩子拥有阅读脑1.增加词汇量
阅读专家发现,有一个指标可以在孩子还不认字时就能预测孩子未来阅读能力,误差很小。
这个指标就是词汇量。
孩子从小听到的词越多,未来遭遇阅读困难的可能越低,阅读成就越高。相反,那些“词贫”生则有更高的几率遭遇阅读困难、学习困难、和提早辍学。
多与孩子对话,多使用丰富的语言,哪怕孩子不能完全听懂,丰富词汇的刺激对孩子的语言也大有益处。
2.增加家里藏书量
教育家做过这样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家中藏书500本的家庭,平均能将孩子的教育向前推进3.2年。
除此之外,家中藏书量越高,爸妈本身的教育程度对孩子的受教育水平的影响越小。
意思是即使父母只是小学生文化,但是如果家里有很多书,与那些受到高等教育的孩子相比,差异并没有那么大。
3.亲子共读
在家中营造出共同阅读的氛围,从而让孩子在耳闻目染之下喜欢上阅读。如果父母一边看电视,一边叫嚷着孩子快去看书,孩子心理是不服气的,就算表面上捧着书看,内心也是在神游。
亲子共度可以很有效的起带头作用,亲子共读时间越多,孩子就更能从看书、阅读中得到快乐,对阅读这件事产生兴趣,然后逐渐地过渡到自主看书、学习。
4.允许孩子读自己喜欢的书,比如小说
不能用大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世界,父母眼中对孩子有用的书无非是跟学习紧密相关的,比如优秀作文100篇,而孩子心中可能更倾向于校园漫画、小说等。
拿小说来说,很多家长认为小说是闲书,会耽误学习。但脑科学家通过实验确定,阅读小说其实可以增强脑神经的联结。
好的小说能让人感同身受,大脑中的感官和运动神经也会随着角色的活动而不断变化,增强联结,进而在生理上改变我们的大脑。
不管什么年龄阶段,在选择看什么书上,我们不妨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
如果是孩子自己挑选的书,他们会更愿意去读,也会感受到更多乐趣。在这种乐趣的加强效应下,会持续地选择阅读自己喜欢的书,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5.不要询问孩子阅读效果
父母与孩子一起读完书后,大都要求孩子复述故事,或是向孩子提问,比如:这本书讲的什么内容?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主要人物是谁?……
对于这些问题,如果孩子回答对了,家长会夸赞一番,如果孩子回答不上来,家长就会批评指责。
这样其实会让孩子有厌烦的心理,失去读书的兴趣,太注重阅读的效果难免让孩子内心沮丧,父母应该知道,让孩子体会到阅读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这样孩子才能放松阅读并且真正爱上阅读。
6.阅读年龄要适合
阅读需要众多的脑区合作才能完成,而不同脑区的联合要依靠髓鞘。髓鞘是包裹在神经细胞轴突表面的一层胶质细胞,可以保障信号传递更准确、迅速。
正常来说,孩子要到4-7岁,神经纤维的髓鞘化才基本完成,这时才有培养阅读脑的基础。
有研究发现,一些不顾孩子大脑的生理成熟度而超前识字的孩子,到小学三年级以后,阅读能力基本被普通孩子反超。
打造阅读脑是个长期工程,唯一不变的法门就是坚持每天阅读,不断刺激,不断训练。
教育离不开脑科学,想要孩子拥有阅读脑,由上所说是需要经过培养的,阅读,拥有“阅读脑”。在一定程度上,学习的本质也是改变大脑的过程,这就是脑功能的可塑性。当我们理解了阅读背后的脑机制,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打造“阅读脑”。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