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喇叭:刘鸿雁工作室,一对一微信咨询进行中,有书面咨询回复与文字、语音咨询,满足不同家长的需求,如果您对孩子教育、家庭关系、个人成长存在困惑,请留意文末的预约二维码。
人是社会性的,每个人都需要群体的归属感,甚至有些人还需要在群体中有存在感。因此,一个孩子即使懂得物权、能分清自己和他人的权利,也必须得学会分享,否则他将无法在群体中立足。所以,我为咨询的家长,提供了如下建议:
建议家长按以下步骤让孩子学会分享:
1、明确家庭物品的归属
家庭中的物品,除公用物品外,都应该有明确的归属。平时用“宝宝的”、“爸爸的”、“妈妈的”这样一些词让孩子明白物品的归属概念。
2、养成拿取物品征得物品所有人同意的习惯
我们在公众场合这方面都会做得很好,但在家里,就会自然而然的不分彼此,想拿就拿。如果你想让宝贝建立物权意识的话,从此刻开始给孩子做一个良好示范吧。我们听说过一些小朋友干的小“坏事”吧,比如小女孩拿妈妈的化妆品学着给自己化妆,淘气的小男孩甚至把妈妈的口红当画笔在家里涂鸦。
这些小坏事一定是宝宝擅自拿了妈妈的东西才会发生的,不管妈妈是觉得宝宝的这种行为有趣还是淘气,都可以趁此机会帮宝宝建立物权意识,向宝宝说明:家里的玩具是宝宝的,口红是妈妈的,不可以悄悄地拿妈妈的口红,妈妈不开心了哦,就像宝宝的玩具被妈妈悄悄地拿走了一样,宝宝也会不开心的。
家中最好准备一个装玩具的东西,让宝宝自己收拾玩具,这样宝宝也知道每天在哪里拿取玩具,即使是需要家长和宝宝一起收拾玩具的时候,也要向宝宝说:“我来帮宝宝收拾玩具,可以吗?”玩具多了放不下,家长需要准备新的玩具箱时,征得宝宝同意:“这些玩具很挤哦,它们很不舒服呢,这里有个更大的地方,让它们搬新家好不好?”
3、引导孩子学会分享
经过以上的训练后,宝宝在外就会做到:既不会让别人拿自己的东西,也不会随便去拿别人的东西,但我们家长还需要宝宝学会分享。
宝宝在小区遇到其他小朋友的时候,免不了对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感兴趣。家里的玩具再多,也挡不住宝宝对新物品的好奇。有些好面子的家长,会认为宝宝的这种行为让自己很丢脸,所以直接就对宝宝说:“我明天给你买一个。”我不建议这么做,因为孩子要什么就得买什么的习惯往往就是这么惯出来的。
其实这是宝宝学会分享的好机会,引导孩子开口征得别人的同意,如说:“米米姐姐,玩一下你的玩具可以吗?”(有的孩子语言表达不流畅,简短几个字也可以,重点是孩子明白意思)。大方的孩子让宝宝玩,家长就要适时地引导宝宝,说:“你看米米姐姐多大方啊!她让你玩她的玩具了,宝宝是不是也应该把自己的玩具给米米姐姐玩呢?”
如果是不大方的孩子,家长就需要引导宝宝换位思考:“米米姐姐的玩具给你玩了,她就没玩具玩了,所以她不愿意呢。宝宝先把自己的玩具给米米姐姐玩,我们再问她借她的玩具好不好?”
在物权意识和分享之间,一定是先建立物权意识,再引导孩子学会分享。特别是孩子在2-2.5岁之间,正是物权意识建立的关键时期,切不可操之过急,如孩子不愿意则不要硬来,否则将严重影响孩子对自身权利的保护意识,从而习惯以退让方式解决问题。
温馨提示:头条号上现有不少家长咨询儿童心理问题,因三言两语无法获取全面信息,也无法有针对性地给出建议。刘鸿雁工作室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预约请加微信号“lhyxinli”,注明“头条号”。
来源:儿童心理成长 刘鸿雁
一对一辅导咨询进行中!
携手与您一起搭建与孩子心灵沟通的桥梁,培养孩子的社会情感能力,帮助孩子们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学会自知、自信、自我管理和自我尊重;具有社会意识和人际关系管理的技能,能理解与包容他人、对他人产生情感共鸣,建立积极、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创意性地解决问题和做负责任的决定。
详细了解点击这里
咨询预约/联系我们
问题快速查找:A叛逆,B爱发脾气,C固执,D嫉妒,E敏感,F急脾气,G磨蹭, H爱告状,I哭闹&耍赖,J立规矩,K胆小和不自信,L安全感,M抗挫,N拿别人东西,O教育方法,P做个好爸爸,Q入园焦虑,R不合群,S兴趣培养,T注意力,U性心理,V二孩教育。请关注本号后回复对应的字母,如“叛逆”回复“A”。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