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孩子因没完成作业、考试成绩不理想等原因遭到父母责怪、打骂,动辄离家出走,甚至自杀、杀死父母等极端社会案例越来越常见,这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产生这种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父母的管教方式,而其次才是孩子自身。
在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问题上,家长们普遍存在两个派别。一类家长支持"鼓励式教育",另一类家长支持“贬低式教育”。那么,究竟哪种教育方式更好呢?
"鼓励式教育"主张家长用温和、愉快的沟通方式,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适度的鼓励、赞赏和夸奖,让孩子充满自信、无心理负担地学习和生活。而“贬低式教育”与"鼓励式教育"截然相反,家长永远不满足孩子取得的成绩,用批评和贬低的方式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和斗志。
我主张"鼓励式教育",不赞同“贬低式教育”。我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批出来的。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爱因斯坦也曾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就是鼓励孩子去实际行动。”
一、家长为什么要进行“贬低式教育”?家长对孩子进行“贬低式教育”,无一不是借着爱的名义、打着爱的旗号。殊不知,这是爱错了方式,好心却办了坏事啊!
有的家长觉得这是在刻意地培养、锻炼孩子的耐压能力和抗打击能力,提升孩子的心理素质,以便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压力,成为一个心理强大的人。其实,孩子在儿童至青少年阶段,本来就要应付繁重的学习压力,处理与老师同学的关系,这些事情已经让他们感到力不从心、压力山大了,可是家长还要刻意在思想上语言上对他们进行打击,这是要压垮孩子吗?有的家长认为这样是为了让孩子戒骄戒躁,不要因为取得了一点点小小的成绩就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因此从来也不表扬和鼓励孩子,即使考试得了99分也会责备孩子为什么没考100分。这是对孩子过分的苛责,不合理的要求。试想,家长能做到在单位里业绩永远第一吗?自己做不到就不要为难孩子。只要孩子努力了,就足够了。还有的父母纯粹是为了拿孩子撒气,把自己在工作中和社会上遭受的不顺心的全部倾倒到弱小的孩子身上,把孩子当作负能量的垃圾桶。这纯粹是家长无能、无知的表现。这样的家长应该是少数。以上的情形,体现了父母的虚荣、焦虑、无情和懦弱。这种思想是危险的,这种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二、教育孩子,讲究的是将心比心。对待孩子的教育,很多家长做不到将心比心,甚至认识不到将心比心的重要性。别因为孩子小,家长就觉得自己可以高高在上,不尊重他。其实孩子比大人更敏感,更脆弱,更无助。
家长与孩子沟通时的态度、语气、表情、动作,会像种子一样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如果是积极的种子,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提升孩子的气质,增强孩子的幸福感;如果是消极的种子,会让孩子变得内向、胆小、怯懦,怀疑自己、怀疑人生,甚至摧毁他活下去的希望。
家长对孩子的语言暴力, 或所谓的贬低式教育,比如:“你怎么这么笨!”“没见过你这么懒的孩子!”“你还能干点什么?”“我真后悔把你生出来!”种种类似的对于孩子的打击,长此以往的话,真的会给孩子带来严重挫败感,从而价值观扭曲,对世界的是非曲直认识不清,失去自信和判断力,而长久的消极情绪影响必然会影响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孩子当然想逃避这样的环境,他无法忍受自己最亲最爱的父母这样对待自己。于是,孩子在心理不健康的情况下,做出极端的行为也不足为奇了。真有什么不良后果的话,父母也会后悔,可是,那时的后悔除了流泪还有什么用?早知现在,何必当初。
真心劝诫有“贬低式教育”想法或正在实施“贬低式教育”的父母们,立即转变你们的教育方式!
三、家长如何避免迈入“贬低式教育”的误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该带给孩子积极、阳光、温暖和正能量的东西,这样孩子才能充满力量,向阳而生。避免迈入“贬低式教育”的误区,家长至少应该做到这几点:
不要“俯视“孩子,学会和孩子平等相处。爱孩子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而是要在行动上真正地尊重他,鼓励他,呵护他,要让他切实感受到父母的爱,这样的爱才有意义,才是真正的爱。有了父母爱的滋养,祖国的花朵们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不要拿孩子与他人比较,你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家长要学会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特点,家长不要总拿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来比较自家孩子的缺点,这样的比较只能是自取其辱,家长觉得孩子恨铁不成钢,孩子觉得父母不爱自己只爱别人家孩子。多用赞赏的眼光给孩子鼓励和表扬,让孩子建立自信。对于孩子的努力,家长要表现出认可与赞同,并鼓励孩子要想取得满意的结果,还可以更努力一些。永远不要苛责孩子的努力,即使结果没有达到父母的预期。要鼓励孩子,让孩子不畏惧失败,而是勇于挑战,增强他的自信心。自信能让孩子元气满满,充满强大的气场,提高学习和做事的成功率。给孩子设置恰当的目标,避免高不可攀。家长要端正心态,不要对孩子提过分严格和不切实际的要求,应恰如其分,让孩子经过努力可以达得到、够得着,而不能遥不可及。家长对子过高的期待,容易让孩子在失败中失去奋斗的动力,也让父母在等待结果时变得不可耐烦。让孩子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没错,可是让孩子从地上跳起来去摘星星就太过分了。四、结语总之,对于孩子的表现,家长应该做出正确的、积极的、充满正能量的反应和表现,用自己的爱意,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有清晰的直观的认识,有足够的信心和意愿去继续迎接挑战。在恰当的目标下,孩子经过努力获得了成就感,在父母的鼓励与赞赏下,形成正向循环,孩子自然就逐渐变得优秀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