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父母,可能都见识过孩子“乖巧小天使”的另一面——“混世小魔王”,打滚哭嚎无所不用其极,让人头疼。
最近,上海市一个孩子就因为做功课的事和父母耍起脾气。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赌气吞下铅笔芯、胶带、餐巾纸,还把湿巾的水挤出来喝下去。
父母又急又气,还惊动了警察,来帮忙解决问题。
最后,男孩跟父母鞠躬道歉,并一起去医院做检查,折腾了一宿,才结束了这一场闹剧。
孩子发脾气是正常的,但过激的赌气行为要引起家长的重视。
因一时情绪的失控让身体受到伤害,得不偿失。
很多父母平时并不在乎孩子的负面情绪,总认为“小孩嘛,自己玩一会就好了。”
在他们眼里,孩子吃穿不愁,还能有什么不满意?
可是在这种看似平静的气氛下,孩子很容易将不良情绪埋进心里。
当类似的事情再出现时,就会变成导火索,让孩子忍无可忍,一下爆发。
所以,教育孩子如何疏导负面情绪,是家长必修的课题。
02 父母不应压抑孩子的负面情绪还记得那个12年没回家的北大留美高材生吗?
王猛从小成绩优异,是市里的高考理科状元。
不仅顺利地被北京大学录取,又以研究生的身份进入美国继续深造。
然而,在他22岁那年,他拉黑了父母,彻底决裂。12年里只因为换身份证需要户口本,在家待过6个小时。
他这么做的原因有很多,父母的包办、自身社交能力的低下,可给他致命一击的,是父母对他的情感忽视。
读高中时,他遭到周围同学的欺负与侮辱,回来告诉父亲,却被父亲大骂到凌晨一点。
他的父亲说:"同桌有什么影响?""最卑贱的狗才想要什么公平!""你凭什么要学校优待你?凭成绩好?"而她的母亲却呼呼大睡。
他说:"从那之后无论校方、班上的不良学生和家人怎么对待我,我都不哭,因为哭了就会更被看不起。"
年少时的他每次想向父母寻求帮助,都会得到他们的无视或责骂。
渐渐地,王猛变得沉默,毕竟自己连哭的资格,都被亲生父母所剥夺。
负面情绪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大,最后彻底爆开,他也决绝离开。
有时候,孩子的负面情绪是一种求助,打压或无视只会让孩子心门紧闭,丧失与父母沟通的信心。
《小欢喜》中的乔英子有个控制欲极强的母亲,她安排英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做选择。
哪怕英子哭着求她,她也要孩子听妈妈的话。
英子变得越来越沉默,整夜失眠,换上了抑郁症。
当情绪爆发的那一刻,她选择跳海来寻找自由。
作为父母,我们是孩子在世上最亲的人。
也只有在我们面前,孩子才敢哭泣和流泪。
孩子的每一次悲伤都是求助信号,如果你不但没有伸出援手,还嘲笑他,他只能惊恐地退回去,从此诚惶诚恐。
而那些压抑的情绪终有一天会爆发,伤害到父母和孩子彼此之间的感情,或是过激的行为伤害到了自己。
03 “镇压式”处理矛盾只会“火上浇油”孩子闹脾气的时候通常也是父母的火气最大的时候,但越是不懂得控制,“孩子闹,父母吼”,情况就越糟糕。
我有个朋友,是单位的领导,平日里习惯了说一不二,也把这种做派带到家里。
有一次,他儿子因为考试成绩下滑,闷闷不乐不想说话。
他叫了儿子几声,发现没人回应,火气就蹭得就上来了。
他指着儿子大骂:"你吃我的,喝我的,现在翅膀硬了不认爸妈了?"
孩子正烦躁着,就顶了两句嘴。
他火气更旺了,说道:"再这样你就别吃饭了!"
孩子一气之下咋了碗筷,转身就要出门。
我的朋友想拉孩子的袖子,谁曾想孩子挣脱的时候直接划伤了父亲的脸。
两人就在家里打得不可开交。
等母亲闻讯赶回家时,家里一片狼藉。
父子俩都在地上躺着,疼得哇哇叫。
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父母自己不要失控。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火星撞地球不会让地球越变越美,只会两败俱伤。
胡适也曾说过:"世间最可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
试想一下,如果是你处在烦躁的时刻,还有人一副臭脸对着你,你是不是也想一拳打上去。
孩子有了负面情绪是正常的,做父母的也要体谅,多多疏导。
04 了解孩子心理,对症下药心理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原理叫:皮格马利翁效应,揭示了心理暗示的效用。
人总会受到别人或环境的影响,所以,当孩子产生负面情绪,不妨巧用环境让他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
比如,知乎上这个父母带孩子看病打针的故事:
儿子感冒,需要抽血,一进病房就畏畏缩缩。
恰好前面一个小女孩正在打针,哭得撕心裂肺,儿子看了感觉更害怕,放声大哭,身子扭来扭去,就是不肯打针。
父母急得满头大汗。
此时,收费台上的护士走过来,对儿子开始了神秘的“忽悠”。
她说:"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啊?我跟你说个秘密啊,我们医院呢,有两种针,一种是疼的针,一种是不疼的针。你要选哪种呢?"
儿子愣了愣,窃窃的小声说:"不疼的"。
护士说:"你声音太小了,听不见,大点声音喊出来。"
孩子果然乖乖大喊:"我要不疼的"。
随后,护士给孩子抽血,整个过程就变得非常愉快。
孩子坚信自己打得是不疼的针,放松下来之后,生理上的痛也减轻了不少。
小孩子对打针产生恐惧的负面情绪是正常的。
这时,如果父母指责,孩子会委屈;讲道理,他未必能听得进去。
都不如结合孩子的心理状态,对症下药,更好地帮助孩子进行情绪疏导。
这样父母的压力也会减轻不少。
05 用成熟的方法处理情绪有人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孩子处理情绪的方法,多半从父母的言传身教中习得。
那么,作为父母要怎么做呢?
(1)反思自身行为
印度电影《神秘巨星》中有个女孩叫尹希娅,她想成为全世界最优秀的歌手。
然而她的父亲却是个暴力男,一旦遇见不顺心的事情,就会摔东西,严重的时候还会对母亲拳打脚踢。
尹希娅非常讨厌爸爸,可身上却不知不觉有了父亲的影子。
当她和妈妈起了争执时,她夺门而出,到处砸东西,肆意宣泄情绪。
她对妈妈大喊:"我们过得是什么破日子,我们甚至没有呼吸的权利,没想到你居然这么傻,你是个胆小鬼!"
尹希娅梦想逃出父亲的魔爪,却渐渐变得和他一样,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负面情绪。
毕竟父亲教她的就是摔东西。
作为父母,如果看到孩子用比较极端的方式处理负面情绪,就需要好好思考,自己平日里心情不好时是怎么做的。
如果自己也是用暴躁的方式发泄情绪,就请立刻停止。
否则孩子会见样学样,伤害自己和家人。
(2)遇事先静一静
我有一个朋友,是有名的暖男。
每当他和妻子话锋不对,感觉要吵架的时候,就会提出:"让我们先冷静冷静。"
然后两人再调整语言,把攻击性的语言换成客观地表达观点,解决问题。
他们的孩子良良也学会了这种方法。
当他觉得自己想要发脾气的时候,他会找个地方静坐一会。
那时候他什么也不做,就是闭上眼睛数羊。
良良说,“数一会就没那么生气了。”
如果还是想不通,他就会把事情经过告诉父母。
平日里,老师都夸他性格好。
这样的孩子沉着冷静,真的很优秀。
当发现自己沉浸在负面情绪里走不出来时,停止回想那些不开心的事。
走到开阔的地方,冷静下来。
深呼吸,关注一些美好的事物,有些情绪自然而然就会消散。
(3)将情绪写出来
我小时候,父母经常告诉我:"如果感到伤心,就把你的想法写在纸上。"
所以,当我难过时,我就会把伤心事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逻辑列在纸上。
有时候写着写着,我自己就想通了。
其实,很多事情没有想象中的严重,只是我们会钻牛角尖。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换个视角往往就能柳暗花明,海阔天空。
人生路上总有坎坷,所以学会处理负面情绪。
父母也许能护住孩子一时,却保护不了他们一世。
孩子的负面情绪,归根究底还是要他们自己解决。
学会自我关怀,是每个孩子成长的第一步。
他们必须学会用合理的手段,把阴霾驱散,帮助自己恢复平静。
作为父母,我们既要以身作则,也要给予帮助,冷静地分析,温柔地开导。
总之,我们的夙愿只有一个:
永远能在孩子的眼神里,看到阳光。
- END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