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家有儿女》中的鼠标在跟刘星互换家庭后,在刘星家闹的笑话吗?由于不会制定计划,不管看见别人干啥,他都要跟着去。夏东海问他有没有制定计划?他说:“没有制定过,在家听爸爸的,在学校听老师的,其余时间听刘星的!”小雨评价他是“跟屁虫”!
这就是不会独立自主、不会思考的典型。
作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离开家后能独立自主,然而如何做到这一点,家长常常陷入迷茫。
儿童心理学家达琳·斯威特兰与丈夫罗恩·施托尔伯格,共同编著出版的《让孩子学会思考:家长能教的最重要的事》告诉我们,培养独立自主,善于思考的孩子,只需这四招。
作品封面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独立,而是家长不给孩子机会。
主持人王牧笛在《财经郎眼》中谈到“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时说:“现在的父母干预感特别强,小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吃饭、穿衣、工作、婚姻父母都要求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办”!
《少年说》中就有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个四年级的女孩勇敢地向爸爸喊出:“我不要做“表格女孩”,我要把自己的人生活成画册”。原来从出生到现在,小到每天早上吃面条还是包子,大到以后高中大学读什么专业,父母都已经替她想好了。如此一来孩子还怎么独立呢?
要想让孩子独立,父母得学会适度放手,提供充满锻炼机会的环境。
1、让孩子做家务。根据孩子年龄,安排合适的家务,让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从吃饭、穿衣、洗碗、到整理房间、扫地、拖地、洗衣等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2、让孩子管理自己的学习。鼓励孩子设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认真执行。
3、去超市购物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机会。通过寻找、对比、查看、挑选产品,能提高孩子独立能力。
父母不可能一直陪伴在孩子身边,帮他解决问题。孩子总有一天要走向社会,独自面对世间的风雨。所以让孩子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助蝶破蛹的故事大家都听过。一个孩子发现了一个蝴蝶蛹,看到里面挣扎的蝴蝶,忍不住用剪刀剪开蛹壳,帮助蝴蝶出来。出壳后的蝴蝶由于身躯臃肿,翅膀干枯,不久就死了。所以有时候别人的帮助并不见得就能好心办好事。
美国总统里根的父亲就深谙这个道理。11岁的里根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破邻居家的玻璃,赔了邻居12.5美元。父亲借给他这些钱,并要求一年后归还。从此里根开始了艰辛的打工生活,并在半年后归还了父亲12.5美元。孩子可以犯错,但要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青少年时期是大脑“执行功能”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应该巩固强化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步入大学进入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独立自信、心思缜密的人不可或缺的条件。研究表明,没有犯错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儿童的大脑发育以及形成计划、解决问题、决策制定的能力将受到严重影响。
所以,父母能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就是让孩子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父母重过程轻结果很多父母一心追求考分数、上名校,但著名作家老舍偏偏与众不同。他要求孩子不必非考100分,不必非上大学不可。他要求孩子诚实虚己,自劳自力。他的四个孩子舒济、舒乙、舒雨、舒立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颇有建树。
曾国藩有句名言:“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被梁启超先生用来教育儿子梁思成。莫问收获的梁思成成了中国建筑学的开创者和奠基者。
所以,作为父母不能太急功近利了。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孩子的成绩更重要。要鼓励孩子多多尝试。
图片来自网络
四、让孩子自食其力现在不管是现实生活中还是影视作品中都不乏“啃老族”的身影。表面上看受伤的是父母,其实伤害最深的应该是孩子。
如何消除“啃老族”这一现象呢,最有效的莫过于在孩子小时候就鼓励他自食其力了。
其实,鼓励孩子自食其力,古今中外不乏先例。
民族英雄林则徐有句名言:“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清康熙年间,刘荫作为贵州巡抚告老还乡后,怕子女养成“等、靠、要”的思想,用一生的积蓄为家乡建了一座桥。他对儿女说“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生活自己创,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里根,虽然贵为美国总统,但他决不让孩子依赖自己。儿子失业时也是一边找工作,一边靠领取救济金度日。
比尔·盖茨、股神巴菲特等名人都热衷于慈善,而不是把钱留给子女。
名人尚且如此,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更要鼓励孩子自食其力了。
自食其力的办法很多,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在帮他们找出达成目标的办法和让他们自己制定完成目标的计划之间做出选择。
孩子可以给家人帮忙、省钱、做额外的家务、改善在校表现,甚至是在生活中的某一方面取得进步来赚钱或积分。
在街上发传单、做家教、摆摊、节日卖花、捡废品、卖报纸等等赚钱的方法,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意愿来选择。
图片来自《东南商报》
《让孩子学会思考:家长能教的最重要的事》告诉了我们要想培养独立自主,勤于思考的孩子,充满锻炼机会的环境、孩子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父母重过程轻结果的态度、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一样不能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