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位即将成为新手妈妈的朋友向我推荐了一部热播剧,《小欢喜》。
与它的前作《小别离》不同,《小欢喜》将重点聚焦在了高考。三对风格各异的家长,三个气氛不同的家庭,面临的困扰都格外写实。
黄磊扮演的方圆和海清扮演的童文洁是一对典型的“严母慈父”,有一个活泼但并不让人省心的儿子方一凡。虽然文洁常常喊“方一凡你要死啊”,但不得不承认,方一凡是在蜜罐里长大的。妈妈“刀子嘴豆腐心”,爸爸幽默又包容。
正是因为不缺乏关爱,方一凡敢于探索,充满安全感。但另一方面,父母的溺爱也使他“有恃无恐”,他常常分不清做事的分寸,惹出了不少麻烦。
王砚辉和咏梅扮演的季家父母则颇具“空降”的意味。由于工作原因,季区长和妻子刘静在外地多年,直到儿子季杨杨高三的时候,才返回北京,陪孩子高考。
与很多强势的父亲一样,季区长会对孩子提出命令式的要求,然而说一不二的教养方式加上他在儿子成长过程中的缺位,导致隔阂愈加难以填补。
第三个家庭则是一个离异家庭。陶虹饰演的单亲妈妈宋倩是一位“金牌老师”,也是一位控制欲极强的母亲。她会在女儿英子的卧室安装监控玻璃,没收女儿所有的模型,更因为害怕耽误女儿准备高考,不允许她去天文馆演讲。
而沙溢饰演的爸爸乔卫东则和妈妈宋倩完全相反。他推崇“乐天自由”,会背着宋倩给女儿买乐高模型,带女儿去吃妈妈不允许吃的火锅。二人的教育理念时刻发生着冲击,在其中生活的英子常常叫苦不迭。
这三个家庭所体现的教养方式,几乎涵盖了我们身边所有的典型。我们太容易对这个故事产生共情了,在主角身上,很容易看到自己成长的影子。
我们这一代长大的过程中,和父母的相处遇到过太多波折,等到自己为人父母时,都不希望重蹈父母的覆辙。这部剧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及时建立有效的联结,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父母和孩子都会不快乐。
所幸,对于新手父母来说,问题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我们预先了解清楚,什么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联结,新手父母又该怎么做才能建立有效联结,就有机会减少与孩子的隔阂与冲突。
今天的文章,是我们送给新手父母的一份礼物。希望这份全新的育儿观,能够给新晋的爸爸妈妈以关键性的启发。
01.与孩子产生联结,能够帮助我们形成积极的亲自关系提起“联结”,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陪伴”。在这种观念下,大部分给予孩子足够关注的父母,会认为自己与孩子之间是有联结的。然而实际上,陪伴不等于联结产生,分离也不意味着联结失效。
比起时时刻刻的陪伴,联结更侧重于心灵的“在场”。也就是说,仅仅是同处于一个物理空间并不能让孩子对你产生信任,同样,你也不会因为长时间与孩子共处一室,就感到与孩子亲密无间。
0~9岁的时候,是孩子与父母之间形成联结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如果孩子感受到了你的“在场”,体会到你真正理解ta,那么孩子与你之间会产生联结。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联结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远,会一直延续到孩子的成年期;如果在这一阶段,父母未能与孩子建立联结,亲子之间矛盾就会日益积累,而变得难以解决。
*形成联结,究竟有哪些作用:
1. 让孩子形成爱自己与爱他人的能力
产生联结能够让孩子感到“恰如其分”的爱,它充足,但不是溺爱。联结被满足的孩子会有充足的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
因为在联结形成的亲子关系中,孩子会真切感受到自己能够让父母快乐,这种价值上的确认会让ta们觉得自己是值得被爱的。联结会成为ta们一生的动力源泉,让ta们敢于探索,有自信去交友,有能力去爱人。
2. 是父母能在亲子关系中感受到真正的快乐的关键
在真正的联结当中,父母是可以获得快乐的。因为ta们与孩子会选择用更具建设性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比如,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解法。这样的方式方法,会使得孩子更加信任父母,愿意主动与父母沟通,从而让父母从亲子互动中真正获得满足感、喜悦感。
02.没有与孩子建立联结的教养方式是怎样的?1967年,心理学家Diana Baumrind对100多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了一项研究,确定了三种不健康的教养方式。这三种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都没能够与孩子之间建立起联结。
1. 专制育儿
在这种养育方式中,儿童会被要求遵循父母制定的严格规定。如果不遵守,会面临惩罚。并且,专制型父母认为自己在孩子面前天然具有绝对的权威,在这种权威下提出的要求是无需理由的,孩子必须遵守。
这类父母是结果导向的,ta们孤立地关注儿童行为。然而让孩子出于害怕而一味顺从,并不能够真正教会ta们判断是非对错。惩罚性育儿也无法建立基于信任和尊重的亲子关系。
在《小欢喜》一开始,季区长用命令式语言要求季杨杨放弃赛车,专心学习,换来的是父子关系的更加紧绷。
2. 宽容育儿
宽容的父母,有时被称为放纵的父母,ta们爱孩子,却对孩子的要求很少。然而宽容与放纵之间只有一线之隔,父母对ta们的管教过于宽松,很容易导向溺爱。
在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可以较为自由地选择自己想走的路。但ta们同样不能够与父母之间形成良好联结。因为在过于充足的爱下长大,这些孩子是“有恃无恐”的,ta们对爱的理解有偏差,容易做出“任性”举动。
3. 游离育儿
游离育儿的特点是父母对孩子要求少,沟通也少。虽然这些父母满足了孩子的基本需求,但他们通常会脱离孩子的生活。在这种模式下,父母通常是缺位的,虽然被极少管控,但孩子无法感受到和父母之间的联结,缺乏陪伴和安全感。
在《小欢喜》中,季杨杨的父母就涉及到了这种育儿方式。二人因为工作原因,多年在外地生活。虽然后来调回了北京,但长时间的亲子分离导致季杨杨很难重新接纳他们。
03.安全联结背后,是健康的爱安全联结意味着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爱是平等的。
父母会释放自己的情感需求,同时为孩子提供情感支持;孩子也会呼应父母的需求,与父母之间形成良好互动。
具体而言,安全联结有以下几个特征:
1. 解决家庭中的冲突
与孩子之间形成安全联结的父母,会和孩子平等相处,共同解决问题。ta们不仅仅从作为父母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更会通过孩子的角度看待事物。
这类父母能够识别并回应孩子行为背后的情感。在ta们的影响下,孩子也会习得解决问题的积极方式——他们能够反思自己行为背后的情绪和心理需求,同时会向父母寻求帮助,并相信总有建设性的方法可以解决问题。
相比之下,很多传统的、不与孩子产生联结的育儿方法,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惩罚和奖励改变孩子的行为。然而这样却极易让孩子出现防御和叛逆心理。
在剧中,面对父母的批评,季杨杨的“不痛不痒”和方一凡的“油嘴滑舌”都告诉我们,惩罚-奖励的教养方法实际上效力极为有限。
2. 回应,而不是反应
与孩子建立了安全联结的父母,能够理解孩子的行为。当被孩子激怒的时候,他们能够用语言指出自己感受到的情绪是什么,并对孩子的行为给出共情和理性的回应。
没有建立联结的父母,只会觉得孩子无理取闹、完全不会付出尝试理解的努力。他们会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反应——如果被激怒了,则用行为宣泄自己的努力,甚至会辱骂、责打孩子。
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回应,ta们会信任我们。同时父母的这种回应情绪、不是直接付诸行动的表现,也会成为孩子处理情绪的行为模范——所谓言传不如身教就是这个意思。
3. 要好玩、充满爱,还要坚定
与孩子形成安全联结的家庭,会给予孩子充足的爱和陪伴。同时,关爱并不是没有限度的。在这样的家庭中,仍有纪律要遵守,孩子需要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但错误发生之后,有联结的父母会和孩子一起大笑,用幽默化解压力,也让孩子更愿意放下叛逆,做出调整。
4. 联结可以持续一生
早期形成的安全联结,会带来持续一生的积极影响。这种积极影响不仅是对于孩子的,也是对于父母的。安全联结会帮助父母“解决”自己的问题。
在联结形成的过程中,父母会给自己一个消化过去感情的机会,通过回顾与反思,完成情感的释放,从而在育儿中采取更积极的姿态。
04.父母与孩子之间怎样建立安全联结?我们在前文提到,0~9岁是与孩子之间建立安全联结的关键时期。所以,新手父母最好能够在一开始就意识到联结的重要性,并与孩子一同建立联结。
如果像《小欢喜》中的父母一样,没能够在育儿早期与孩子建立起令人满意的联结,只能后来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弥补过去的创伤。
1. 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父母是与孩子建立安全联结的发起者,想要让孩子与你之间形成良好互动,需要首先解决自身的问题。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让情绪引导行为。
在生气或沮丧的时候,可以先尝试着捕捉这种情绪,思考一下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当你意识到自己行为模式的问题的时候,你才能够更好的爱孩子、爱自己,从而形成安全联结。
2. 进行耐心、清楚的沟通
安全联结的基础,是清楚、耐心的沟通,以及对孩子的信任。父母需要积极、耐心的倾听,让孩子能够畅所欲言。如果你的孩子比较小,不听话,与其提高音调或者打断孩子的表达,不如尝试做一些眼神沟通,蹲下身子,轻抚孩子,以平和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
3. 设置清晰的边界
在耐心倾听的同时,父母也应表明自己的要求,设置清晰的边界,让孩子明白,哪些区域是不可涉足的,哪些底线是不能触碰的。这样孩子们在明确知道什么是边界的同时,会和父母保持良好关系,也能够得到更好的成长。
4. 为孩子腾出时间
建立联结需要父母腾出时间与孩子在一起。虽然我们想要自己的时间,但事实是,付出是有回报的,如果孩子感觉自己让你快乐了,ta会享受这种互动,并且确认自己是有价值的。
“腾出时间”并不是要求父母时时陪伴。在联结的建立过程中,陪伴意识更加重要,只有心灵的在场,才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被爱”。非全天守候的方式,也可以教给孩子独处的重要性,避免儿童的分离焦虑。
提起《小欢喜》中哪个妈妈最受欢迎的时候,大部分观众心中会浮现出季杨杨的妈妈刘静。大家给出的理由是类似的:她温和,从来不会高声呵斥或使用命令式语言,永远用平等的姿态跟孩子交流。虽然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缺位多年,但她在用合适的方式进行弥补,重新与孩子建立联结。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与孩子之间也需要这样平等、温和的爱。联结即产生于此,它不是单方面的压倒式付出,也不是完全不触及彼此生活的“自由”,它很复杂,但为了营造健康、持久的亲子关系,我们也必须做出相应的努力。我们相信,对于每一位父母,这份努力都无比值得。
欢迎关注头条号“知我心理学”——2018年度健康头条号。
700万用户信赖的心理学社区,在这里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