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别让父母的“爱”,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打扰”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

一个宝妈A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

她带着两个孩子在外面玩有一个小孩过来首先"招惹"她的女儿,又在她儿在打台球时继续过来“捣乱“,她很不高兴,直接告诉那个小孩:这位小朋友(她儿子)正在玩,你不要给他捣乱,如果你想玩,需要排队。她问我:不知道自己这种处理方式对不对?

我问A:那个孩子动台球的时候,你儿子是什么反应?她说:他应该挺生气的。我说:生气是他告诉你的吗?她说:那倒不是,我就是看他的脸色好像是很不高兴的样子。而且我儿子是一个"性格内向,平时就算多委屈也不会说出来"的孩子,就算真的不高兴也不会表达。

我问:为什么孩子平时受了委屈却不说出来呢?A想了想,答不出来,说:大概是这个孩子性格比较内向吧。我也说不上来。

家庭教育无小事,家庭教育往往折射出来的是很深刻的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今天,就着这件"小"事件,我们一起来谈谈家庭教育中的"大"问题。

1. 教会孩子"复盘"是养育孩子的重要环节。

复盘,按照心理学的层面来说,就是"叙事"。如果一个孩子可以精准描述自己的感受、事件的过程,那么这个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就一定不会差。

①语言复盘,对于宣泄情绪大有裨益。

语言复盘,通俗的说,就是用语言复述事件的发生过程。当然同时也意味着要开口说话,讲话,是"表达"自己的过程,而表达本身,具有疗愈作用,所以我们会有"表达性疗愈"这门课程。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有负面情绪,很生气或悲伤的时候,找个人聊一聊,似乎就没那么难受了——这正是语言表达的重要功能之一。

从这个角度说,让孩子多学会叙述事件,对于抒发孩子的情绪,有积极作用。一个孩子能够倾诉,就意味着他有能力宣泄。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是不能过夜的,一旦过夜,就会进入到潜意识中,对一个人施加长久的影响。这种影响很难觉察,但又意义深远。所以,从小帮助孩子获取宣泄情绪的路径,对孩子的人格成长来说很有必要。

A说她的儿子性格内向,遇到委屈憋着不说出来,正是因为很大程度上他没有获得"倾诉"这个有效的渠道。

对于孩子来说,从牙牙学语到听故事,读绘本,实际上都是潜移默化的培养ta叙事的能力,从孩子与父母之间最简单的对话开始,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学舌能力,就等于给孩子插上了一对管理情绪的翅膀。

② “学舌”能力是培养孩子内在综合能力的基础

首先,学舌本身需要记忆能力,孩子复述事情的过程,就等于是锻炼记忆力的过程,其次,故事本身有内在的逻辑可寻,锻炼讲故事的能力无形当中也锻炼了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第三,在复盘描述的过程中,原本混乱的思绪得以澄清和梳理,对于孩子重新解读事件很有意义。第四,在家长的引导下,孩子可以更好的看清自己的情绪和内在真实的需求。

很多人认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靠理科,而文科更多的是死记硬背。这种观点,实际上是一种谬误。语言中的逻辑组织能力在孩子的个体智能开发方面功不可没。从孩子小时候就训练其"准确表述"的能力,对孩子来说非常有必要,它是孩子日常交际和作文写作的基础能力。这种训练,会使孩子思维更为敏锐,同时可以增加孩子日常交际的信心。因为准确辨别词意是一项艰巨的智力训练,它能帮助孩子厘清他自己真正的想法和学会使用精准的语言进行描述,与人沟通。这正是我们提到的内在综合能力。

所以千万不要小看"说"这个功能,没有说或者不会说,不仅影响人际沟通的质量,对孩子自身能力的培养也有损失。

③ 家长需要:把"说"的权利还给孩子。

有的家长太着急了,孩子还没说出来,家长就懂孩子的意思了,有的家长本身有大量无法消化的情绪,自己本身表达欲就非常强烈。不管是哪一种,都会扼杀孩子"表达"的能力。前者包办替代,是对孩子自主表达能力的阉割,后者制造噪音,给孩子无形当中制造了表达恐惧。

比如说,在文中这个小案例里,妈妈看到孩子有不高兴的表情,马上想的就是"替他解决麻烦",而且还理所当然的认为孩子不会表达。妈妈的这种想法,潜台词有两个。一是不相信孩子有自主表达自身情绪的能力,二是包办替代,对孩子的情绪过于积极,抢先替孩子发声。

还有的家长,在孩子年龄较小的时候,对孩子"过分体贴",比如孩子一个眼神,就马上懂的孩子的需要,孩子还没开口说"渴",妈妈就主动询问"是不是渴了?",这样,孩子就只需要点点头或者摇摇头就够了。那么无形当中,就不需要说话了,"懒"孩子也就培养起来了。

所以,鼓励孩子表达,家长首先要克服自己的表达欲,克服自己看着孩子说不出来的焦躁感,把说话的权利交还给孩子。

④ 家长需要:帮助孩子梳理情绪。

帮助孩子学会疏导自己的情绪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而梳理情绪的前提就是给情绪命名。也就是清晰、准确的描述自己的情绪。

比如说,那个小朋友动我的球杆,我很愤怒;比如说,那个小朋友动我的球杆,我很好奇(他为什么这么做?)…..孩子清晰的对自己的情绪命名,也就意味着孩子清晰的感知自己的情绪,只有先知道自己"怎么了?",然后才可以有接下来的行为。

家长可以在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帮孩子捋清楚自己的情绪,而不是用"我感觉不舒服"这种模糊的描述来描述自己,然后再以询问的方式,引领孩子去思考这个问题。可以参考如下思路:

他做了什么令你不开心呢?

哦,因为他动了你的球杆。那么你是怎么看待他动你球杆这件事的呢?

哦,你认为球杆是你的,或者你正在玩,其他小朋友应该排队…是这样的啊。

哦,那除了他故意给你捣乱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可能呢?

哦,也许是他想跟我玩?这也的确很有可能,那你要不要求证一下呢?

哦,在这件事里,你希望对方怎么做,会令你比较舒服呢?

哦,那你可以怎么跟那个小朋友表达你的意思呢?

哦,如果你这样表达,会有什么结果呢?

还有其他的方式吗?

用这种方式又会有什么结果呢?

……………

通过一系列的引领,家长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主动思考问题,更全面的看待问题,除了自身理解的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可能?以及主动思考自己怎么处理这件事,最后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思考去行动。

这样做,就避免了对孩子的包办替代——直接替代孩子赶走那个小朋友,也发动了孩子自身的独立思考,最后再鼓励孩子 "试试看",让孩子带着笃定和勇气去尝试,而不是空洞的命令"你去怎样说。同时,通过对多种情境的"提前演练",也丰富了孩子的认知结构,这样实际上也就在无形当中教给了孩子化解情绪的方法。

2.孩子永远是自己的主人,家长应该避免自己对孩子的"干扰"。

家长们需要清楚一件事:孩子是自己的主人,孩子需要且有能力自主的处理事情,即使ta处理的方式和你想象的思路完全不同。

①从心里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很多家长在内心深处是很难分清楚自己和孩子的边界的,尤其是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孩子也一样,当家长无法明确边界时,孩子也会产生相应的依赖心理。

出于对孩子的保护,同时也出于对自身需要的满足,父母会不自觉的产生"包办替代"和"控制"控制两种截然不同但异曲同工的管教方式。可以说,有包办替代的父母,一定会有控制,两者不分家。

就像文中的这个妈妈,她对孩子既使用包办替代的方式,同时,平时也会因孩子不按照她的期望行动而大发雷霆。包办替代和控制,是家庭教育中最常见,伤害性也最大的两种方式,就像硬币的正反两面,同时并存。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父母在内心深处没有将孩子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在潜意识里将孩子视为自己的"私人物品"——虽然很多家长都不承认这一点。最常见的表现就是,父母会特别强调,我怎么能不管他?这是"我"的孩子。

这种逻辑听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实际上经不起推敲。孩子继承了父母的遗传基因,从血脉上来说是父母"生产"出来的,但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无论ta从能力上多么孱弱,但从精神上就已经完全独立了——虽然ta那个时候还没有自主意识。

正如世界上不会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人不可能踏入两条一模一样的河流,孩子也不可能和父母完全一样。孩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是在ta的体系内最合理的,也是最符合ta自身成长秩序的,很多时候,父母会按照自己的认知来强行矫正孩子的行为,这实际上,是对孩子生长秩序的强行打扰。

为人父母需要经常提醒自己一件事:孩子是父母的,孩子是社会的,孩子更首先是ta自己的。

②很多时候,家长只需要做一个细致的观察者。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先哲的智慧早已经告诉我们,简单的、朴素的,往往是最优质的。

这个道理在家庭教育中也非常适合。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并不需要说很多的话,更多的时候,做一个细致的观察者远比做一个聒噪的广播器要有意义的多。

很多家长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都抱怨孩子不听话、逆反、自己讲的道理口干舌燥依然我行我素….然而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父母的话太多了。

再正确的道理,在讲第一遍的时候是金玉良言,在讲第二次的时候就平凡如草芥,到第三次,就臭如狗屎了。

做一个观察者,首先需要父母学会闭嘴。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的判断都是狭隘的、沾染了自己尘世的偏见的,但是父母往往以权威的身份,大言不惭的用自己的认知去解读孩子的世界。

我的一个朋友家里有一个两岁半的小孩,有一天,她早晨拿60℃的热水倒进乌龟缸里,结果烫死了乌龟。她爸爸勃然大怒,说孩子不懂事,甚至还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给孩子贴上了"小时候杀小动物,长大了就敢杀人"这样的标签。

事实上,孩子之所以这样做,只不过是因为她怕小乌龟冷,想给它加点热水暖和。在孩子的世界里有ta自己的认知,很多时候,受知识和认知水平的局限,ta的行为会显得很"幼稚愚蠢",但是这恰恰是孩子在探索世界的过程。

父母如果肯耐心观察孩子的行为,让自己的嘴巴比思考"慢半拍",就不会给孩子随便贴上那么多"恶毒"的标签,因为孩子远比大人想象的更加智慧、更有同情心、更加纯真。

家长很多时候做的不是父母的角色,而是"法官"或"警察"的角色,瞪着警惕的眼盯着孩子犯的错,然后高高在上的评判孩子,着急给孩子的行为定性、判决,居高临下的讲一大堆正确无比的废话道理,着急对孩子的"错误"实施处罚。

正是家长这些自以为是的行为,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增加了孩子的"被伤害感",亲手制造了逆反或自卑的孩子。

③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情感支撑往往比具体的指导更有帮助

昨天我回答了悟空问答上一个关于"校园霸凌事件频发,父母能为孩子做什么"的问题。虽然说的是校园凌霸,但实际上对于普通的家庭教育同样适用。

父母的爱是一个孩子一生的底气。一般来说受到校园凌霸的欺扰的孩子,性格都比较软弱,在遇到欺凌时多采取隐忍压抑的应对模式。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回避恰恰是最容易招致攻击的原因之一,换句话说,越逃避,加诸于身的霸凌和欺辱越多。

为什么一个孩子会在遭受欺凌的时候选择隐忍和压抑呢?根本原因是养育者没有给到孩子心理上的支撑。

当一个孩子受到伤害时得到的不是安慰而是雪上加霜的埋怨,当孩子受到委屈时得到的不是理解而是抱怨,当一个孩子受到欺辱时反而得到来自最亲近的人的羞辱...诸如此类,要么培养逆反的孩子,要么培养懦弱的孩子。

所以,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说,给予孩子接纳、信任、理解、共情,就等于是在给一个孩子树立心理的坚强支撑,有爱滋养的孩子内心一定是强大的,人性善良又自带锋芒,既不会恃强凌弱,也不会被白白欺负。

另外,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父母本身压抑隐忍,懦弱胆小,也就等于是给孩子树立了这样的榜样,在孩子心中,自己心目中的"权威"都是不堪一击的,那么弱小的自己一定是更加弱小的。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敢于向家长求助,受到委屈的时候敢于依靠家长,那么这样的孩子一般不会成为校园霸凌事件的受害者。

孩子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家长的问题,家长有力量,孩子不会弱,家长以爱滋养,孩子内心就会强大。与其讲那些大道理,如果做好一个家长该尽的本分。

情感抚育和树立规则,是家庭教育中两项最核心的内容,对于孩子来说,在成长的过程当中,父母的情感支撑能够有效的缓解它的情绪,让ta内心稳定,当孩子遇到难题的时候,家长适当的引领——而不是教导,给到孩子的是四两拨千斤的帮助。

对待孩子,"不求不应,有求当应则应"则是一个行为准则。怎么"应"才是科学的"应"?"应"的内容又是什么?这里面的尺度需要父母细细思忖,仔细揣摩。本文给了大家一些思路,但是真正知行合一,还需要细致的觉察和反复的实践。

我们都是第一次做人,也是第一次为人父母,对于每个人来说,这都是无比珍贵的体验。和孩子一起成长,做人格完善的父母,对自己,对孩子,都是最有意义的事。

"-

标签:

经销商朋友:

您是否苦苦寻找好的药品?

作为一个医药产品经销商,当你为药品的同质化数量越来越严重,竞争

越来越激烈,市场越来越饱和而头痛时。

清阳多动宁胶囊作为一个几乎无同类产品竞争,市场空间巨大的药品,是不是您苦苦寻找的产品?

害怕投入不一定收获?

没关系,清阳多动宁胶囊严格受市场的保护,是国内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纯中药胶囊制剂。


: 0371-63293388,

扫描二维码
: 184330264

河南灵佑药业有限公司

地  址:郑州市黄河路126号江山大厦

邮  编:450008

电  话:0371-63293388

传  真:0371-63718833

邮  箱:duodong123@163.com

多动症自测40题 儿童多动症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菲尔普斯 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孩子多动症特征 多动症改善 冲动型多动症治疗 多动症训练 多动症的危害 好动症治疗 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症教育 多动症饮食 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不集中测试 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是什么原因造成 小孩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 小孩子多动症表现 多动症儿童的特征 多动症表现 小孩多动症怎么办 小孩多动症 好动症 小孩多动症的表现 什么是多动症 造成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儿童 多动症症状 孩子多动症 多动症一般在几岁 多动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多动症有哪些表现 小儿多动症的自我疗法 孩子多动症有哪些症状 多动症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得多动症 多动症家庭训练 孩子多动症的表现 小孩有点多动症 多动症是病吗 小孩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是怎么得的 5岁小儿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吧 多动症孩子 小孩子多动症 好动症和多动症的区别 多动症多少钱 多动症早期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几岁开始 多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如何判断多动症 孩子多动症症状 多动症孩子的特征 多动症几岁能确诊 多动症儿童的表现 多动症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的药 孩子多动治疗 治疗孩子多动 多动如何治疗 多动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的症状 好动 多动症怎么治疗呢 多动 小儿多动病 儿童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如何治疗 儿童多动症怎样治疗 少儿多动症 儿童多动是怎么回事 孩子好动是多动症吗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好动症的小孩怎么治疗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儿童多动障碍 幼儿多动 儿童多动训练 多动症自测40题 多动症医院 小孩好动 治疗多动症的医院 治疗多动症 怎样判断孩子多动症 孩子厌食怎么办 小孩调皮好动 多动症的治疗 儿童多动症状表现 多动孩子 孩子好动教育 小孩多动 孩子多动教育 小孩有多动症怎么治疗 中医治疗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