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
1
1
1
“我深信,熏陶是不教之教,是最有效也最省力的教育,好的素质是熏陶出来的。”
如何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做父母的很少有不爱孩子的,但是,怎样才是真爱孩子,却大可商榷。现在的普遍方式是,物质上无微不至,功课上步步紧逼,精神上麻木不仁。
在我看来,这样做不但不是爱孩子,而且是在害孩子。
真爱孩子的人,一定会努力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以此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具体怎么做,要点有三:
其一,舍得花时间和孩子游戏、闲谈、共度欢乐时光,让孩子经常享受到活生生的亲情。
其二,尽力抵制应试教育体制的危害,保护孩子天性和智力的健康生长。
其三,注意培育孩子的人生智慧和独立精神,不是给孩子准备好一个现成的未来,而是使孩子将来既能自己去争取幸福,又能承受人生必有的苦难。
1
2
1
貌似深谋远虑,实则目光短浅。今日的家长们似乎都深谋远虑,在孩子很小时就为他将来有一个好职业而奋斗了,为此拼命让孩子进重点学校和上各种课外班。
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投入了可怕的竞争,从小学到大学,为了拿到那张最后的文凭,不知要经受多少作业和考试的折磨。
家长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一句话:不能让我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可是,在我看来,这种教育方式恰好一开始就是输局了。身心不能自由健康地发展,只学得一些技能,将来怎么会有大出息呢?
一个人从童年、少年到青年,原是人生最美好也最重要的阶段,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现在这个价值被完全抹杀了,其全部价值被归结为只是为将来谋职做准备。
多么宝贵的童年和青春,竟为了如此渺小的一个目标做了牺牲。
1
3
1
该怎样在应试教育的夹缝中生存?现行教育的尺度极其狭隘,无非是应试、升学、就业,其恶果是把孩子们培养成片面的人、功利的人,既不优秀,也不幸福,丧失了人生最重要的价值。
最令人担忧的是今天教育的久远后果,一代代新人经由这种教育走上了社会,他们的精神素质将决定未来中国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精神水准和社会面貌。
应试体制实际上把所有学生和家长逼入了一个赌局,一边是应试教育,另一边是素质教育,看你把赌注下在哪一边。
现在的情况是,绝大多数人把赌注完全押在了应试教育上,竭尽全力成为赢家。在我看来,这样做的风险其实更大,如果赢了,不过是升学占了便宜而已,如果输了,就输得精光。
相反,把赌注下在素质教育这一边,适当兼顾应试,即使最后在升学上遭遇一点挫折,素质上的收获却是无人能剥夺的,必将在整个人生中长久发生作用。
所以,以素质的优秀为目标,把应试的成功当作副产品,是最合理的定位。
在教育中,最不重要的是知识的灌输。
当然可以教孩子识字和读书,不过,在我看来,这至多是手段,决不可当作教育的目标和标准。
追求孩子识多少字和背多少古诗,甚至以此夸耀,那不但可笑,而且可悲。
教授知识的方法是否正确,究竟有无价值,完全要看结果是激发了还是压抑了孩子的求知兴趣。
活跃的理性能力是源头,源头通畅,就有活水长流,源头干涸,再多的知识也只是死水。
1
4
1
最有效、最省力的教育——熏陶。让孩子真正喜欢上智力生活,乐在其中,欲罢不能,对学习充满兴趣,是智育的最大成功。在这方面,父母的榜样能产生显著的作用。
那种逼迫孩子参加各种竞争的家长,自己在生活中往往也急功近利。相反,一个淡泊于名利的人,必定也愿意孩子顺应天性愉快地成长。
我基本可以断定,一个自己无为却逼迫孩子大有作为的人,他的无为其实是无能和不得志。
一个自己拼命奋斗却让孩子自由生长的人,他的拼命多少是出于无奈。
这两种人都想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的未遂愿望,但愿望的性质恰好相反。
我深信,熏陶是不教之教,是最有效也最省力的教育,好的素质是熏陶出来的。
因此,做父母意味着人生向你提出了一个要求:必须提高你自己的素质。
作者 | 周国平
文章来源 | 本文选自周国平的《愿生命从容》,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