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带女儿在公园钓鱼,一个一岁多的小男孩沉迷于把水池的水往外泼,年轻父母在旁边一边夸奖孩子能干,一边拍视频。孩子得到鼓励就玩得更疯,半个小时之后,整个地面全是积水,包括米妞在内的三个孩子都滑倒过。
在工作人员出面后,孩子终于被父母制止,但理由居然是:”宝宝,我们走,叔叔不让我们玩了。“ 在这期间,父母始终没有告诉孩子,公共场合泼水影响他人是不文明的行为。因为在他们眼里,自己孩子的开心才是最重要的,其他都是浮云。
前段时间在北京一家书店一名小男孩大声阅读英文书籍,影响书店其他顾客。一位工作人员小声提醒男孩放低声音阅读而遭到小男孩的威胁和大骂:
“信不信我抽你?!
我影响谁了?!
你哪只眼睛看见他们在看书了?!”
家长前来平息事端,这样说:
“你忙你的,别理他。他还是个孩子。“
宠爱自己的孩子没有错,关起门来溺爱孩子也是个人家庭教育,外人无权干涉,但是当这些孩子开始对他人、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时,这就不是家庭教育的范畴了。
当这些被捧成“宇宙中心”的孩子遇到心愿不被满足或者行为遭到质疑的情况,会很痛苦和不解:他们的世界里,任何人都应该是围绕着自己转、听自己的话,满足自己的一切愿望的;他们从心底里无法接受被反驳和被拒绝,也鲜少有同理心。
“宇宙中心”们心里、眼里只有自己的需求和快乐温和一些的例子就是有些孩子家境普通,却要求家长买名牌;长大以后,花钱的能力远超过赚钱的能力,用花呗、信用卡去买相当于几个月工资的奢侈品,美其名曰“每一个精致猪猪男孩/女孩一定要拥有”。
极端一些的例子也比比皆是,网络上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因啃老要钱不成而弑母弑父的新闻。人的欲望无穷大,当孩子体会到自己在家处于无人撼动的宇宙中心地位时,就会无限行使自己的权利去追求无限的欲望, 却忘记了身边人的付出和辛劳。
拒绝孩子成为“宇宙中心”怎么做?其实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孩子成为家里的“小王子”、“小公主”有很多方法,只要从小事着手,循循善诱,孩子都是很懂道理的。
1. 妈妈,你能少夹点吗?
最近天气太热,我已经很久没有认真做饭了。米妞已经放假在家,前天小家伙铆足了劲钦点了三个菜,其中有她很喜欢的蚂蚁上树。我俩口味不太一样,所以我还单独给自己做了爱吃的苦瓜炒牛肉和空心菜。
两人食也有五个菜。
晚餐期间米妞看我夹了几筷子蚂蚁上树,跟我说:“妈妈,你能少夹点吗?”
我:“ ??? ”
米妞:“你吃了,我就不够了…”
我:“不能,全家的晚餐全家吃。我专门按照你的愿望做了三个你爱吃的菜,你喜欢,可以选择多吃,但是家人也有权利一起享用,你在享受服务和优待的同时无权剥夺我们的权利,这不是你独享的食物。如果大家一起吃光了,你还想吃,我愿意再去做一份。“
米妞愣了一会儿:“好的,妈妈,请你也吃粉条。”
2. 三人餐食,两家餐馆
关于出门吃什么,我们仨也经常会有不同意见。米妞是个很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孩子,所以每次她都有明确指定的餐厅和餐点。一般情况下,如果我们没有刻意要去的餐厅,都会满足她的要求,跟她一起。
偶尔在我们都无法说服对方的时候,我们会寻求折中方案:打包其中一家餐厅的餐食然后一起去另一家餐厅吃。
我也会时常示弱:“米妞,妈妈真的很想吃XXXX,你陪陪我吧。下次我陪你吃你想吃的。” 她知道我言出必行,不会蒙她、骗她,也会相信我下次一定会迁就她。这样一来二往,她慢慢知道家人需要相互迁就和退让。
虽然很多朋友都说米妞特别懂事和讲道理,但毕竟是小小的孩子,难免“猫一阵狗一阵”。
3. 草莓风波
某个冬天的下午,在米妞的要求下我们给她买了盒草莓回家。晚餐后按照惯例,一家三口一起分享。我俩看她很喜欢吃,其实都默默地收着嘴,只吃了几个。过了半天,小嘴吧嗒吧嗒把草莓草莓全吃完以后还想要,我答应她明天再去买,一来担心她吃得过多肠胃不耐受;二来,冬天八点过,天已经黑透了,她也该准备洗漱休息了。
结果,她就开始坐在地上,撒泼打滚儿大闹起来:“就要,现在就要!” 眼泪鼻涕裹着嘴边的草莓汁到处横飞,这种状态持续了很长时间。
我俩坚持到最后也没有“屈服”,小姑娘一边哭一边用余光瞄我们,看我们未做任何妥协,见势不妙,默默擦干眼泪自己消停了。
孩子需要父母的照顾,但照顾不是无底线的妥协和满足。
婴儿可以享有一些特权:饿了渴了、不舒服了都用哭声来表达,随时随地都有家人来解决问题,但是四岁多的孩子,如果已经可以熟练用语言表达情绪和想法,再动辄撒泼打滚来表达抗议或者达到目的,我不赞成。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这些都是小事,没必要在小事上跟孩子较劲。但如果这些小事全都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家人或他人的感受,我不能坐视不理,更何况漫漫人生路,大事能有几件?
如果爱孩子,就应该让她具备基本的同理心;如果爱孩子,就应该对她讲道理,而不是一味地无条件满足一切要求;如果爱孩子就应该和她一起修正生活中的小瑕疵。毕竟当她走入社会之后,没有人会包容她的无理取闹,更不会有人在意她失去“宇宙中心”地位之后的失落和无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