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教会孩子与别人相处,单靠说教成效不大,注意这3点会更好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

暑假带孩子去探望外婆。外婆所在的小区又扩大了不少,小区中心多了一个儿童游乐设施,3岁的女儿一到就看好了那儿的滑梯。吃过晚饭,就让我们带她下楼去滑梯玩。

刚到滑梯的时候就她一个人,不一会儿一位年轻妈妈带着一个3岁左右的小男孩也来到了滑梯。刚到时,小男孩把女儿当成了他喜欢的一个小女生,特别开心地冲向女儿,接着发现认错人了,就开始对女儿极不友好,要么挡着女儿上滑梯,要么追着女儿用地上捡的小石子小树枝什么的试图扔她。

出言提醒变成了“恶语伤人”

发现苗头不对,我们选择站得离孩子近些,以免不必要的伤害。

通过站在两个哈子中间,挡住了小男孩的几次“进攻”。男孩的妈妈则远远地在一旁不断地唠叨着“要让着小妹妹,要和小妹妹一起玩。”

后来女儿爬到滑梯中间的小房子里,男孩跟了进去,顺便推到女儿背上往外使劲推她,女儿就喊着“你推我干嘛!”

此时,先生实在看不下去,对着小屋子说“小朋友,一起玩不要紧,但是不要乱来知道吗?”

先生话音落地,男孩的妈妈从旁边走过去,把男孩拉下来,哄到一边玩自行车去了。

但是过了没两分钟,男孩的妈妈气势汹汹地走回滑梯对着先生一顿吆喝“孩子做的不好,你找我啊!你对着孩子那么凶做什么?大家都是邻居,能不能不这样!!!”

男孩妈妈吆喝完气势汹汹地走了。

本是希望提醒孩子们一起更好地玩,却在这位妈妈那儿变成了“恶语伤人”。

她看似非常强大地捍卫着孩子不受任何伤害,可这种强大背后隐藏的是浓浓的焦虑。

一种担心风吹草动都会伤害孩子的焦虑。

但我们的孩子真的那么脆弱吗?或者是内心的恐惧太多?

家长们到底在担心什么

社会心理学里有这样的说法:动机是行为的原形,行为又是动机的外显表现。

这位年轻妈妈的行为,其实并不是单一的,很多家长都有类似的焦虑,只是她的情况比较典型。

不妨让我们试着剖析一下这位妈妈行为背后隐藏的动机。

焦虑源于对教育的认知:孩子的教育要和风细雨。

她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坚持的方式是说教。

不管孩子的行为如何,她都是在旁边不停地说说说。但是在她的絮叨声里基本上看不到教育的结果。

孩子依然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

不是孩子叛逆,而是因为教育的无效性。

心理学家认为,在教育中语言来表达的影响占到百分之三十五左右,百分之六十五的内容是通过非语言行为来表达的。

当一句话哪怕道理再正确,唠叨超过三遍之后,孩子一般就会充耳不闻——其实这样的结果还是好的,比较严重的结果起相反作用,让孩子产生叛逆心理,和家长的说教对着来。

其次,她担心别人的干涉会影响她教育理念的贯彻。

在成为孩子的父母之后,家长都会在实践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

先不说这位妈妈的教育理念如何,她将孩子带走,之后过来为孩子所受的“委屈”鸣不平,则说明,她的观念中,有“我的孩子只能我教育”的因素。

孩子从3岁之后,要进入幼儿园,慢慢融入团体、融入社会,如果看不到别人,不能在规则中与别人相处,总会受到这样或者那样的挫折。

另外,她内心还隐藏了另外一种焦虑:别人的教育会破坏掉孩子对“融入社会”产生排斥。

父母爱自己的孩子,这是自然规律的必然。

否则我们也不会在发现女儿有可能受到伤害的时候做些小的预防。也不会在屡次挡在伤害之前无效后,出言提醒了。

但是对于规则的提醒就一定是恶意的,就一定会让孩子有可能害怕与人交往吗?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真正影响孩子未来融入集体,与朋友相处的是看不到别人,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体谅。

育儿过程中,父母只有不断成长,孩子才能成长的更好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父母需要看到这些,才能让孩子更好地去适应未来的生活,在与人合作、共赢的基础上赢得自己的人生。

一是要用适当的方法教会孩子规矩。

当孩子有破坏规则伤害他人的行为时,说教没有效果,比较好的做法是用限制行为法。

父母不要重复唠叨,在孩子有伤害别人的行为时,将孩子抱到一边,停下他的玩闹,平和认真地告诉他某些行为不允许。

等孩子平静了放孩子去和别的孩子玩。

一旦再犯,不要说教继续将孩子饱离,等孩子再次平静,重复规则,让孩子去玩。

如此一般三次,孩子就会注意此类行为。

二是看到他人,才能更好成长。

其实每一个家庭和个体在成为父母之前大部分都没有经过专业学习,都是遵循原生家庭的教育理念,或者自己的后天学习摸索得来的。

在育儿过程中,不断会遇到新情况。只有父母不断学习成长,孩子未来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对于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在集体中的教育,更是应该有原则和规矩。

只有父母打开内心,看到他人,才有可能让孩子也看到他人。

三是给孩子以界限,才能吸引更多的阳光。

这位妈妈在带孩子的时候,应该是知道自己孩子的特点的,所以才会在孩子刚一出现,就在旁边“教育”自己的孩子“旁边有小妹妹,要友好地和小妹妹玩。”

而在自己儿子被我先生提醒的时候,她并没有感觉到这提醒之中的善意,而是将此看成对孩子的恶意。

国外幼儿园在孩子破坏了规则的时候,也有一个time-out(计时隔离)的惩罚方式,即暂时剥夺儿童参与集体游戏的权利。

如果用语言提醒孩子遵守相处规则是恶意,那么这种种规则又该如何让孩子明白?

孩子如果没有界限感,其实内心是不安定的。因为他总想去试探界限在哪里。

而一旦有了界限感,孩子内心会更加笃定地去做自己更值得做的事。

作为年青的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焦虑,但是治愈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内省。

看看自己到底焦虑的是什么,之后通过了解、学习、让自己成长,才能真正打开自己的世界,也相应地开拓孩子更加宽广的成长之路。

——————————

我是晨光微晓,学英语、爱绘本、专注育儿心理、育儿经验分享的俩娃妈,欢迎关注交流。

"

标签:

经销商朋友:

您是否苦苦寻找好的药品?

作为一个医药产品经销商,当你为药品的同质化数量越来越严重,竞争

越来越激烈,市场越来越饱和而头痛时。

清阳多动宁胶囊作为一个几乎无同类产品竞争,市场空间巨大的药品,是不是您苦苦寻找的产品?

害怕投入不一定收获?

没关系,清阳多动宁胶囊严格受市场的保护,是国内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纯中药胶囊制剂。


: 0371-63293388,

扫描二维码
: 184330264

河南灵佑药业有限公司

地  址:郑州市黄河路126号江山大厦

邮  编:450008

电  话:0371-63293388

传  真:0371-63718833

邮  箱:duodong123@163.com

多动症自测40题 儿童多动症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菲尔普斯 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孩子多动症特征 多动症改善 冲动型多动症治疗 多动症训练 多动症的危害 好动症治疗 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症教育 多动症饮食 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不集中测试 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是什么原因造成 小孩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 小孩子多动症表现 多动症儿童的特征 多动症表现 小孩多动症怎么办 小孩多动症 好动症 小孩多动症的表现 什么是多动症 造成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儿童 多动症症状 孩子多动症 多动症一般在几岁 多动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多动症有哪些表现 小儿多动症的自我疗法 孩子多动症有哪些症状 多动症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得多动症 多动症家庭训练 孩子多动症的表现 小孩有点多动症 多动症是病吗 小孩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是怎么得的 5岁小儿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吧 多动症孩子 小孩子多动症 好动症和多动症的区别 多动症多少钱 多动症早期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几岁开始 多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如何判断多动症 孩子多动症症状 多动症孩子的特征 多动症几岁能确诊 多动症儿童的表现 多动症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的药 孩子多动治疗 治疗孩子多动 多动如何治疗 多动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的症状 好动 多动症怎么治疗呢 多动 小儿多动病 儿童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如何治疗 儿童多动症怎样治疗 少儿多动症 儿童多动是怎么回事 孩子好动是多动症吗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好动症的小孩怎么治疗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儿童多动障碍 幼儿多动 儿童多动训练 多动症自测40题 多动症医院 小孩好动 治疗多动症的医院 治疗多动症 怎样判断孩子多动症 孩子厌食怎么办 小孩调皮好动 多动症的治疗 儿童多动症状表现 多动孩子 孩子好动教育 小孩多动 孩子多动教育 小孩有多动症怎么治疗 中医治疗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