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已燃爆暑期档,10天票房破23亿,豆瓣打出8.6的高分,被封为“国漫之光”。
看过的人都是笑中带泪,时而被太乙真人的蠢萌带笑,时而又感动于哪吒一家的父子情深。尤其是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直接把观众的情绪带到了高潮,八臂哪吒的最终逆袭,也彻底凸显出父母之爱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不过,任何光彩的主角都离不开相得益彰的配角,在《哪吒》这部影片中,龙王和敖丙这一对悲情父子,作为配角同样让人感动,因为他们像极了现实困境中的你我。
01龙王对下一代的诉求更有普遍性李靖是谁?陈塘关总兵。在《封神演义》成书的明代,全国的总兵也不过20多位,按此推算,李靖至少是中将级别,而且,电影一开场,元始天尊就说李靖是有天命之人,预示着李靖的继续上升,李靖是妥妥的社会上层。
而龙王呢?表面坐拥四海,鳞虫之长,龙宫称王。可褪去华丽的外衣后,真相却是龙宫实为天牢,龙王也实为狱卒。
龙族通过努力,突破了底层妖族的烙印,实现了阶层的向上流动。可跃迁后却发现,再往上爬的攀登之路遭遇了天花板。无论是整治海底秩序的功劳,还是1000年狱卒的苦劳,都再也不起作用。
龙族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阶层,龙王是这个社会中层的典型代表。
而且,每条龙身上的铁索都时刻提醒龙王,他们随时有被打回到下层妖族的可能。
这像不像我们这一代年轻父母的处境?
改革开放的40年,每个人都搭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随着经济发展的大潮汹涌,身处其中的我们不断改善着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可是,在高速发展后的今天,一方面社会结构趋于稳定,另一方面财富阶层出现。如何继续保持向上的势头,甚至是如何维持已有的成就,这些都间接反应到了我们对于下一代的投入和要求之中。
龙王暗中取得灵珠,给了敖丙一个先发优势。这和我们托关系、找门路,不计血本地投入到学区房大战中本质上没有区别。
不过都是想给刚出生的孩子争取个被承认的资格,继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罢了。
有人说,敖丙的黑化是因为龙王把全族的命运都压在了他的的身上,正是这光宗耀祖的包袱太重,才改变了敖丙。
可是,当龙族用尽其他方法无法改变命运,当教育成了社会核心利益的分配手段,甚至是社会地位代际传递的护城河时。
为下一代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源,寄希望于培养下一代打破阶层鸿沟,就成了无奈又必然的选择。
龙王的焦虑与当今家长的焦虑一样,表面是追求跨越的焦虑,实际是恐惧陷落的焦虑,而每个深陷其中的孩子也都成了这种焦虑下的当代敖丙。
02敖丙的悲剧来自教育和现实的割裂很多人都觉得,敖丙的瞬间黑化让人接受不了,我倒觉得电影在这里处理的暗含深意。
敖丙搞了个声势浩大的冰盖,意欲砸死整个陈塘关的百姓,这看起来虽然气势汹汹,可是从效率角度分析,实不如1979年版《哪吒闹海》中直接水淹陈塘关来得更有效和直接。
冰盖的缓慢形成,更像是导演在表现敖丙内心的矛盾和抉择。
一方面是全族复兴的责任;另一方面是多年被当做灵珠培养出的善良。
讽刺的是,这个矛盾的根源恰恰来自龙王自身。说到底,龙王自己都没想明白,到底要让敖丙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偷灵珠是想让敖丙破除龙族身上的劣根,成为具有仙人资质的孩子,可最后却要求敖丙靠屠戮百姓,至少是投机取巧来达成成仙的目标。龙王的所作所为在这里前后很矛盾,所以也直接导致了敖丙后来的矛盾。
这像不像我们很多父母从小像贵族一样培养孩子的各种礼仪、习惯,长大后却告诉他社会是肮脏地,你要学会厚黑学才能生存。
龙王的初心是好的,却终究没有跳出自身思维的局限性。
幸运的是,龙王的教育却是成功的,敖丙最终选择了做好人。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思想实验。如果你是一列失控火车的司机,前方铁轨上出现了5个路人,而在这之前会经过一个岔路,岔路的铁轨上只有1个人。
你会改变列车的方向吗?
为五个而杀一个,该不该做?
这个考验人性的实验没有标准答案。
但敖丙面对的选择其实比实验简单的多。对他来说,一面的铁轨上是5个亲人,而另一面的铁轨上大概只相当于一些动物。
可敖丙还是犹豫了。甚至在灵珠实力全开,加上平时的勤学苦练后,仍然输给了能力被束缚的哪吒。
我一度怀疑敖丙最后是不是真心想要和哪吒分个高低?或者内心深处本就希望被哪吒打败,这样既能给龙族一个交代,也不会违背本心的意愿。
教育和现实的撕裂让敖丙痛苦,也导致了他的放弃。
03自驱力让哪吒跨越了命运和成见整个影片中最精彩的一句话要属申公豹说的“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
而敖丙的痛苦也在这句话中可以找到应对之法。做到完美解答是李靖。
哪吒一出生所有人都知道他是魔丸转世,由此出现了整个陈塘关的百姓都在孤立他、疏远他,连小朋友都成立了驱魔小分队。这还不算,最惨地是小哪吒只能有3年的寿命。
作为父亲,李靖只说了一句话,哪怕是三年我也不想哪吒浑浑噩噩的活着。其实,他更不想的是哪吒到死都被人当妖怪。
从此李靖让哪吒拜太乙真人为师学习本领,不断鼓励哪吒以造福苍生,拯救百姓为己任,甚至不惜一再撒谎,就为了让哪吒相信自己天生就是一个好人。
李靖用一己之力,扭转了所有人,包括哪吒自己对自己是魔的成见。正是李靖的爱促动着哪吒实现了逆天改命。
可对待孩子,只有爱就可以了吗?
相比李靖,龙王对敖丙的爱一点都不少。
先是犯险偷取灵珠,为敖丙的成长打好基础。后是抠下身上最硬的鳞片为敖广打造万龙甲。
最硬的鳞片往往护在最弱的体位,从此龙王再也不是无敌,为了孩子,他有了致命的弱点。
抠下鳞片那一帧,注定成为影片中最悲情和让人心疼的一幕。
但龙王却比李靖少做了一件事——给孩子自由,发展他的内驱力。
李靖之于哪吒是想让哪吒成为他自己,而龙王之于敖丙,是想让敖丙成为自己理念的延续。
从此刻开始,两人的结局注定了不同。
关于逆天改命,电影的导演饺子自己也说不敢肯定。但是从哪吒和敖丙的对比中我们能看到饺子传达出的强烈情感,父母就是孩子的命运。
饺子原本学医,大三接触动画后开始弃医从画。饺子的家境并不好,父亲去世、母亲退休,日常的收入也只有1000多块钱的退休金。但是,饺子的母亲却全力支持饺子的梦想,给了饺子最大的自由。
在这种别人看来近似于啃老的四年中,饺子的第1部动画《打,打个大西瓜》横空出世,并迅速在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横扫30多个奖项。
饺子回忆说,那是最自由的四年,也是最自律的四年。
自由来自于爱,而自律来自于自驱力。
自驱力是一种自我驱动、自我激励的能力。
临床神经心理学家威廉·斯蒂克斯鲁德认为,父母越是为孩子安排好一切,孩子越缺乏自觉的能力。
培养孩子的自驱力。首先要做到成为孩子的顾问,而不是成为孩子的领导。
花时间去培养孩子的价值观,而不是为孩子制定现成的目标。
帮孩子意识到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是强迫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像李靖夫妇一样身体力行地去造福百姓,而不是盘在柱子上,整天讲着道理和发号施令。
其次,不要给孩子制造焦虑。
父母越焦虑,越培养不出自主的孩子。
压力和焦虑是会传染的,如龙王一样整日怨念深重,把阶层流动的压力传导给孩子,实在不如哪吒的妈妈陪她踢踢毽子,释放孩子灵动的天性,最终赢得无限的未来。
最后,给孩子做决定的权力。
影片中,李靖夫妇从来不会强迫哪吒做什么,而是给了他大量的选择权。想不想和太乙真人学本领自己选;想不想参加生日宴自己定。
他们只是从旁引导,哪怕是带着谎言的引导,也从来不会强迫。
在宽松的环境里,在自由的空气中,哪吒终于喊出了全片燃到爆的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只有我自己说了才算!”
而他的创作者饺子也一飞冲天,功成名就。
设计好一切的龙王,让敖丙的逆袭之路无疾而夭,而李靖的自驱力培养却成就了哪吒的柳暗花明。
或许,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孩子的成长注定要带上父母的期许,但这期许决不能成为束缚孩子的缰绳,更不能成为父母指挥的手段。
面对生存压力,愿每一个父母都能破除自己的成见,还孩子自由的发展空间,引导孩子不那么功利,在坚持自我中,实现自我;在家庭之爱中,得到包容和力量;在父母的鼓励中,成就最好的自己。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