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我们要从一组数据说起,这组数据发表于2011年3月16日,距今已经有8年时间了,但看到这组数据时,依然让我感到震惊。这组数据来源为健康网发表的《中国儿童自杀报告:中国儿童自杀率世界第一》,下面是我从报告中提炼出的几点关键信息。
1.国际平均自杀率仅为10万分之10,中国自杀率是国际平均数的2.3倍,中国是世界上儿童自杀第一大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2.中国儿童在自杀原因的排列中,学习压力过重占第一位(45.5%),其次为早恋(22.7%),父母离异(13.6%)。3.在自杀者的年龄排列中,12岁占第一位(40.3%),其次为14岁(22.7%),11岁和13岁(13.6%)。在自杀者的性别对比中,女孩子远远高于男孩子:女孩占(72.7%),男孩仅占(23.7%)。
看过这组数据后,不知大家有何感想?虽然之前曾多次看到有关青少年自杀事件的新闻,但从来没想过青少年自杀是如此严重的事情,而且很多青少年自杀的原因,在我们成年人看来都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比如考试没考好、作业没写完、被老师批评了等等,所以,很多人将青少年自杀的原因归结为现在的孩子太脆弱了,认为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太好了,没有了经历挫折的机会,成了温室里的蔬菜,所以才会不堪一击。
不可否认,有这方面的原因,但不全是,因为青少年的自杀意念往往是在很短时间内做出的决定,不像成年人那样,会经过复杂的思考,酝酿很长时间,通常是因为被某件事刺激到了,冲动之下做出的选择,简单地说,就是情绪失控导致的不可挽回的悲剧。所以,要解决青少年自杀高发的问题,家长要从了解和管理孩子的情绪入手。
孩子的情绪为什么容易失控孩子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或者你只是很委婉地批评了他,都可能会导致孩子情绪失控,突然大哭,对着你大喊大叫,甚至跺脚、摔东西,这很容易激起父母的愤怒,在说教无效的情况下,有可能动手打孩子两巴掌,但这根本不解决问题,因为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他还会暴跳如雷,那么,孩子的情绪为什么这么容易失控呢?
这就要从人的大脑结构说起,脑神经学家保罗·麦克莱恩通过研究发现,大脑的前额叶主要负责思考、判断、决定先后顺序、情绪调整和控制冲动,但是前额叶有一个漫长的发育时间,从出生到小学四五年级才初步发育完成,不过水平并不高,只能进行一些符合孩子年龄的思维与判断,比如认真完成作业、遵守班规等,是不可能像成年人一样进行负责的思考与判断的,即使到了青春期,思维与判断能力也不是很强,一般平均要到27、28岁,前额叶的功能和作用才会得以完善,才会进行理智的判断与思考。
也就是说,孩子的情绪容易失控是生理原因决定的,所以,我们不能要求孩子像我们成年人一样,遇事保持冷静,不能情绪化,这是根本做不到的,就像我们要求婴儿握笔写字一样,婴儿手部的精细化动作发育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他连笔都握不住,怎么能写好字呢?
认可孩子的情绪,孩子的抗压能力才会更强前两天,沛泽爸带沛泽去上吉他课,因为记错了时间,提前了半个小时,让沛泽颇为不满,反复嘟囔一句话“白白浪费半个小时!”因为上课的地方就在图书馆,沛泽爸便提议先到图书馆看看书,可沛泽依然吵闹个不停,怪爸爸不该记错了时间。
沛泽爸也恼火起来,“我记错时间怎么了?你的课有9点上的,有9点半上的,我记混了而已,你上课,为什么不自己记时间,我把你养这么大,就犯了这点错误,值得你反反复复地说吗?”于是,爷俩便火山撞地球了,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沛泽爸觉得儿子不懂事,不体谅自己,沛泽觉得明明是你的错,凭什么责怪我。
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因为一点小事,孩子就变得不可理喻,许多父母不懂得认可孩子情绪的重要性,总是试图通过压制、打压孩子,让他们屈服,这个办法在孩子小的时候会很奏效,因为他无力反抗你,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个办法会越来越行不通了,家长与孩子的矛盾会日益凸显,孩子就有可能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比如自残、自杀等,这是不良情绪积累的结果。
要想改变这一现状,父母一定要学会认可孩子的情绪,孩子表达情绪的方式不同于成人,不会用语言表达伤心、难过,而是通过行为来表达。小伟和小亮两人在搭积木,小亮不小心碰倒了小伟好不容易才搭好的积木,小伟动手打了小亮,小亮哇哇大哭起来。
如果我们不问青红皂白地责怪小伟,“你怎么打人啊?你看都把小亮打哭了,以后谁还和你玩啊!”小伟一定会暴跳如雷,因为他的愤怒没有被理解,情况会变得更糟糕,如果我们说:“小伟,你现在是不是特别生气,因为小亮碰倒了你的积木。”小伟会很快安静下来,然后我们再对他说:“我理解你的心情,如果是我,我也会生气的。”最后我们和他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那么,这样一件小事会让孩子明白情绪不仅发生在自己身上,也发生在别人身上,是很正常的现象,渐渐地,他也就学会了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懂得尊重自己的感受,也尊重别人的感受。在孩子遇到挫折困难时,父母给予孩子的关注、理解、支持,都能帮助孩子消化不良情绪,缓解压力,从而提高抗挫能力。
相反,如果我们不关注、不认可孩子的情绪,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不被爱的、不被关心的,他为了引起别人的关注,就会以更加暴怒的行为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哭得声音更大,开始砸东西,甚至伤害自己等。其实这是孩子向家长发出的求救信号,他不知道怎么处理内心的难受了,可父母并没有理解孩子的这些行为,反而会因为孩子的这些坏行为更加严厉地惩戒孩子。
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确实是错误的,别人不会和自己一样这么难过,从而变得自卑,认为自己不够好,自我情绪的调节能力也会很差,于是就会出现情绪会更加叛逆,行为更加极端,就极有可能酿成悲剧。我们看到的那些因为父母抢了孩子的手机,不允许孩子玩游戏,孩子就跳楼自杀的事件,其实都是孩子长久的情绪没有得到他人认可积累下来的恶果。
因此,想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就从关注、认可孩子的情绪开始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