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书店的时候,一眼就被“反溺爱”这三个字吸引。在物质丰富的年代,育儿早已经不局限于吃饱、穿暖这个层次了,家长更重视的是教育。如果只注重物质而忽略教育,就很容易把小孩“惯坏了”。既然大家都怕把孩子惯坏了,那么,从反面思考一下,我们最希望孩子具备哪些品质和能力呢?
自控、乐观、坚毅,这些美好的品质,来自于《反溺爱》这本书的副标题——“在日趋物质化的当下培养自控、乐观、坚毅的孩子”。这本书于2015年初次出版,2019年出版了中文版。本书的理念是:谈钱就是在谈价值观。
《反溺爱》这本书其实就是为了解决家长和孩子谈钱时候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启发、鼓励家长们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因为钱本身可以作为一种教育工具。在成长过程中,如果能够引导孩子正确和金钱打交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这无比珍贵的财富,能够使他们在以后的人生中,走得舒坦和平衡。
本书作者罗恩·利伯是一位父亲,《纽约时报》“Your Money”专栏作者,同时也在Facebook分享自己的育儿心得和财商教育。所以,书里不但有育儿理论知识,也有很多很实际、操作性强的方法。
梳理了一下,作为一个三岁小孩的妈妈,书中有三方面的财商教育知识我觉得很重要,每个家长都应该重视起来,分别是:多和孩子谈钱、教孩子如何使用零花钱、慷慨与捐赠。
一、多和孩子谈钱
大家都很忌讳谈钱,存款、薪水都被视为个人隐私信息。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少有家长可以心平气和、神色自如地与小孩谈论金钱。如果小朋友突然问:“我们家很穷吗?”或者“我们家很有钱吗?”家长可能会很不自然地岔开话题,或者尴尬地沉默。小孩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如果没有从家长那里得到答案,他们也会用自己的方法找寻答案,哪怕是道听途说。所以,如何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和小孩谈论金钱的话题,家长需要重视起来。
首先,家长应该认真倾听、正视孩子的提问,不要沉默、不要撒谎,也不要因为性别而区别对待。有的时候,对于一些不想回答的问题,家长会撒谎,临时编造一个答案。编造答案的家长应该意识到,对孩子撒谎会引发多么严重的后果。家长说谎,孩子怎么可能诚实呢。
另外,因性别而区分对待这个问题很容易被忽略。“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就是一种刻板印象。家长们会和男孩子聊金钱,聊养家的责任和担子。而女孩子呢,似乎就是洋娃娃,梳妆打扮,如何花钱。实际上,女孩和男孩一样需要财商教育。
那么,如果孩子问出“我们家很穷吗?”、“邻居小明家很有钱吗?”、“我们家有多少钱?”的时候,家长应该如何回复呢?作者的思路是:家长可以试着与孩子聊一下,什么是“富有”,多少钱才能够算得上“富有”?富有等同于家里有钱?家长也可以反问孩子,有钱很重要吗?对于小朋友来说,具备善良、正直、慷慨等品质更加重要。
“我们家里有多少存款?”作者罗恩·利伯给出的建议是,可以告诉孩子,等高中的时候才能告诉他家里的存款。因为比起收入,家庭的消费支出讲起来更明显直观。可以告诉孩子家里的日常花销是多少,以及从事某些活动需要花费多少钱。如果孩子还是对财务很感兴趣,也可以拿出信用卡账单,和孩子讨论一下家里的开销与花费,以及哪些开销是必要的,哪些则是可以省略的。
作为家长,不但要回答孩子的问题,还应该鼓励孩子多多提问。经常和孩子聊天,可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如果孩子提出问题,也应该进行鼓励和夸奖。除此之外,家长也可以自己主动问孩子:“你今天提出好问题了吗?”在固定的时间或者地点,例如在吃饭的时候或者餐后,和小朋友谈论聊天,可以养成提问的习惯。
二、教孩子如何使用零花钱
何时开始给零花钱?只要孩子对金钱有了概念,会主动要钱,或者问某个东西多少钱的时候,就是开始给零花钱的时机。零花钱给多少呢?原则上,应该刚好可以买孩子想要的东西,但是也不能多到不为选择而苦恼。刚开始可以少一些,然后随着时间的增加而慢慢增长,不宜越给越少。
家长应该准备三个储蓄罐,三个罐子分别写上:消费、储蓄和捐赠,其实这里体现了预算的精神。而且,罐子一定要是透明的,可以让孩子看到罐子里的钱,燕麦罐子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每次孩子得到一笔钱,就应该有意识地对这笔钱进行分配。对金钱有一种规划和管理能力。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延迟满足,为了得到某个东西而进行等待。
消费的时候,很重要的一课是帮助小孩区分“需要”和“想要”。当孩子需要买一个东西比如手机的时候:第一步,拿出一张纸,先画一条横线,最左边写上“需要”,写上最便宜的价格,最右边写上“想要”,写上贵一些的价格。第二步,家长在这条横线上画一条垂直的竖线,这条竖线被称为平均线。也就是说,家长需要衡量一下,多少钱算是满足基本需求,多少钱的标准可以算得上昂贵与奢侈。通常情况下,以某一个平价、中产的牌子作为参照。如果孩子对某个产品特别有执念,非要买好一些的。那么就需要从自己的储蓄罐里,拿出钱来,补贴超出基本需求的金钱数额。
三、慷慨与捐赠
我一直想培养的,是一个慷慨而富有同情心的孩子。家长如果经常捐献,孩子就会受到影响,也会进行捐献。家长可以从这几方面和孩子谈捐赠:可以告诉孩子捐赠是一种责任,有责任把吃不完的东西给需要帮助的人。也可以说付出越多,越可以感到快乐。或者,人们可以相互依赖的时候,整个群体才会变得更加强大。
和孩子一起走在大街上,如果遇到乞讨者,家长是冷漠地走开呢,还是会给乞讨者一些钱?
作为家长,你会跟孩子解释你的做法吗?或者说,如果孩子提出了一些问题,比如,我们为什么把钱给伸手要钱的人,或者我们为什么不给他们钱。家长该怎么回答?
《反溺爱》这本书里,有个家长的回答特别令我感动,让我深受鼓舞。他说:“我不在乎乞讨者们把钱花在哪儿,也不在乎他们是不是在骗我,我真正在乎的是,我要教育我的孩子,对别人要心怀同情与慈悲。”“家长忽视流浪汉,就是在教孩子忽视正在受苦的人。”具有悲悯之心,会对他人施以援手,这些品质特别难得和可贵。因为,我也知道了,如果以后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也会很认真的给他们一些钱,并且说“祝你好运”。
正如作者罗恩·利伯所说,谈钱就是在谈价值观。经常和孩子谈钱,鼓励孩子多提问题,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好奇心;给孩子零花钱可以培养他们的耐心;鼓励孩子捐赠可以培养孩子的慷慨和慈悲之心;让孩子从事一些兼职工作可以培养坚毅的态度。正确和金钱打交道,可以让孩子的人生之路走得更稳,而乐观、坚毅这些美好品质,则可以一直陪伴着孩子。
唐格拉尔,正职编辑,业余代购。感谢阅读和写作,让每一个独处的时光都闪闪发亮。希望不役于物,一心一意做一件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