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学校编外辅导员,教育大业的临时工。“客户”——小学生(家里那个)。
是的,自从为人父母的身份认证资料里多了一个“学生家长”的黄v标志,爸爸妈妈这个职业,就又多了一重艰辛的责任。
哪怕小时候各种顽劣淘气,风水转到此时,居然变成“人到中年格外狠”,几乎没有什么是中年家长学不会的。
手抄报也好,手工航模也罢,琴棋书画、科技创新,只要孩子有需求,硬着头皮上阵,学啥都比当年自己上学时强不可计数的倍数。
完全符合心理学中关于动机与效率的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动机越强烈,工作积极性就越高;于是,潜能会得到更为充分的激发,效率也会得到更有效的提升。
寻求最佳,力求卓越。
做家长的或许在事关生计的职场上都未必能做到和做好的,在教养孩子这件事上,是实打实超水平发挥的。
每个家长再苦再累,心里只想着,第一要帮娃完成任务;第二,最好能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让娃学习到自己身上勤奋好学、严苛自律的优良品质。
可是效果嘛,呵呵……
编外工作不好干啊,跟同行们一起交流,全是讲不完的故事、述不尽的血泪。
“养娃所迫,卖身为奴”的父母们,几乎都有这样一个共识:
尤其在刚入行阶段,经常把自己逼到声嘶力竭、筋疲力尽,一次又一次让内心的魔鬼占据上风,事后又感到万分沮丧,甚至开始怀疑人生。
然而,再跌跌撞撞、磕磕碰碰,也要坚持不懈。毕竟,一对一陪伴辅导的,再“熊”,也是亲生的,亲生的!
所以,作为编外人员,从业的时间每递增一点,对真正的教师这个行业,尊敬指数就呈倍数增长。
一个娃都这么折磨人,那些以一人之力,勇斗六七十个孩子的老师,的确是真的勇士。
02 教育的动机与效率,需要“适量”教育比任何行业,都容易让人指手画脚。我们对学校教育和老师,寄托了太多的美学期待,理想很丰满,各种期望值。
但现实即便不骨感,也未必能尽如人意。毕竟,在学校,在课堂上,老师是“一对多”,面向全体孩子,而不能只关注一个,更是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地关注到每一个。
所以,那些不完美的地方,必须由家长补齐。
然而,关于动机与效率的心理学研究也证实了另一个极端:并不是动机足够强,效率就一定足够高。
就像厨师们引以为傲的、所谓微妙的“适量”。对孩子,教育的“度”,把握起来,也是很难一次到位,总要经历许多坎坷波折的探索。
根据耶基斯和多德森两位心理学家的研究:动机强度适宜时,工作效率才最佳。
所以,做家长的,教育好孩子的动机如果强度过低,那么大人缺乏参与孩子成长的积极性,教育的效率就不可能提高。但是,如果做家长的教育好孩子的动机强度过高,高到超过孩子能承受的最大值时,教育的效率和效果,反而是会不断下降的。
因为,家长太过极端、太过密集的教育“热情”,会使家长和孩子双方,都出于过度紧绷的精神状态,容易导致彼此之间都陷入过度的焦虑和紧张。
而这样的不良心理状态,会“高效”地干扰记忆力,并扰乱彼此的思维。
于是,当亲子双方都不能保持理性,都陷入情绪化的泥淖,各种争执、对立,各种误解、伤害,就接踵而至了。
越付出、越心碎;越付出、越无望,然后不断恶化,形成负面的恶性循环。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在学校让老师和同学都头疼的熊孩子,往往都有一个不省心的家庭。
有些是父母双方都性格暴躁,言语刻薄;有些则是父亲对孩子狂躁暴力,母亲便对孩子软弱纵容。孩子不能从家庭里、不能从父母身上,学会如何与别人友好相处、如何与别人言语温和地交谈。他所学到的,就是脏话,就是暴力。
所以,这样的家庭,让孩子也渐渐学会了这样的思维和处事方式。很多难以管束的熊孩子,他们其实很真诚,也很无辜、很委屈地认为,那些被自己欺负过的孩子,只要大家讨厌他或者反击他,就是在欺辱他。
心灵一旦固定在某个不堪的层面,教育再试图挽回,都可能难于上青天。
03 重拾交谈,需要大人的行动力想要教育好孩子,为人父母的,首先要有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态度。
更重要的是,要有把修炼自身付诸实践的行动力。
那么,如何调整心态,调适好教育动机的“度”,有效地实现教育效率呢?
其实,只有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好好说话,重拾交谈。
有一本书就叫《重拾交谈》,它的作者叫雪莉·特克尔,是麻省理工学院社会学教授,哈佛大学社会学和人格心理学博士,也是临床心理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以及哈佛百年纪念奖章获得者。
这本书不是育儿书籍,却让为人父母的我醍醐灌顶,恍然警醒。
我们每天都会说话,可未必那就是交谈。
你有多久,没有和朋友促膝而谈过了?我想,很多人都会惭愧地发现,好像已经有很久了……
是的,做家长的也该扪心自问,有多久,没有好好和孩子平静而深入,轻松而愉悦地交谈过了?
当我们不耐烦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当我们敷衍地应付孩子的话语,当我们一边应付孩子,一边关注着手机,真正的交谈,就渐渐消失了。
没有亲密而有效的沟通的亲子关系,是逃避的关系,逃避就意味着不坦然,缺乏诚意,那么,也难免会问题重重。
雪莉·特克尔就提出这样的观点:远离交谈,代表着做父母的,在逃避自己作为孩子良师益友的责任。
所有便捷有趣的技术,都在偷偷拽走我们面对面进行诚意交谈的机会。所以,要重拾交谈,做家长的,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逃避心理。
你竭力逃向手机,逃向电子游戏,亲密关系,也就渐渐逃逸了。
重拾交谈,对教育来说,才是真正的勇敢。
因为,我们太多人,习惯了把自己的闲暇和无聊,都托付给网络,用不断地获取外界的信息,来冲刷内心的逃避和烦闷。
做家长的不能直面自己,提升自己,孩子就不可能从大人身上,获得真正有效的熏陶。
抱着手机刷个不停的家长,熏陶给孩子的,只会是那种不耐烦和逃避沟通的行为方式,和疏离、冷漠、脸谱化的人际关系模式。
04 这样做,才是真正地重拾交谈
所以,要真正做到重拾交谈,重拾亲子间的情感连接,建立亲密关系,我们成年人,只需要做到两点。
第一:与自己交谈,直面自我,直面自己的不自律,直面自己的情绪失控,直面自己所有在教育关系中的不堪形象。
对比,反思,激发自我监督的行动力。
第二:与孩子交谈,有效陪伴。
我们都知道,要想达到说服的目的,讲故事胜过讲道理。可是,什么才是讲故事?
在亲子关系中,有效的陪伴、有效的沟通,就是讲故事。讲故事就是分享。
和孩子聊一聊学校发生的事情,也谈一谈自己想讲述的事情。当大人愿意真正地回忆自己的成长,坦诚地讲出自己的故事,人生的分享就实现了,亲子间的心理距离,也就随之缩短了。
孩子会从故事里,深深地领悟到许多你讲了很多遍,他却没听进去的道理。孩子也会从故事里,感受到亲情和爱,而不是被手机和网络横亘其中的疏离。
当亲子关系处在良好的情感交流状态,彼此之间会更容易接受对方,和对方所试图分享的一切。
大人会在这样的交谈中,减缓教育的焦虑,控制住过度说教、过度焦虑的情绪,那么教育动机的适度,就更好把握了。
孩子也会在这样的亲密交谈中,更理解和体谅父母的心理和立场,那被各种高高在上的说教堆积出的对立和不信任心理,就会得到有效的淡化。
于是,亲子双方,都处在一个动机适宜的状态中,便会像耶基斯-多德森定律所揭示的那样,寻找到一个适宜的、让彼此都觉得舒缓平和的动机状态,那么,教育的高效、亲子关系的高效,便都能得到实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