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梅子,欢迎关注我,今天我们一起聊聊学习和思考,让自己度过的书,都成为自己的财富。1,概念不清,闹出笑话
有一个朋友说过她自己家里发生的一件事。
朋友家里有个2岁小孩,家里放了很多玩具。有一天晚上,孩子爸爸下班回家,一家人坐一起逗孩子玩。爸爸手里拿着一个小玩具,孩子就伸手咿咿呀呀想去够。
可是爸爸躲开了,还把玩具举得老高,故意让孩子拿不到。朋友嗔怪老公:“你干嘛呀,赶紧还给孩子。”
爸爸却语出惊人:“你懂啥,这叫培养孩子延迟满足。”
朋友苦笑不得,我听了这事情,也是哭笑不得。“延迟满足”,竟然被误解成这样了。
“延迟满足”现在已经是扑街的概念了,它的意思是为了更长远的价值,而放弃眼前的及时满足。这个概念的重点在于“为了更长远的价值”,而不是单纯的让人等待。
朋友老公的行为,很明显是犯了“概念不清”的错误。拿着孩子的玩具,不给孩子,能带给孩子什么长远的价值呢?只不过让孩子多哭两声。
其实,在我们平常的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常见的错误,上文提到的“概念不清”就是一个。此外,还有2个常见的错误就是“只做知识的搬运工”和“以偏概全,知识点零散”。
本篇文章,我们就解释一下这些错误,找到正确的学习、思考的方法。
2,只做知识的搬运工,全盘接受,不会思考有这个特点的人,应该会有很多。在我们上学时,被要求最多的就是背诵、记忆、写答案。我们所谓的学习,只是把教材上的知识点,塞到脑子里,考试时写出来,就算学完了。这种学习,只是记忆,而不是思考。
如果教育是为了孩子的长远发展,那我们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教育,都不叫教育。虽然,记忆知识点,考试得分,也很重要,但是我们应该教给孩子怎么去思考,要培养孩子的创造性。
2004年,哈佛大学拒绝了164个SAT考满分的中国学生。
(SAT:学术能力评估测试,SAT成绩是世界各国高中生申请美国名校学习及奖学金的重要参考,满分是2400分)
其中,有位家长质问学校:“为什么不录取我女儿?”
哈佛只说了一句话:“您女儿除了满分,什么都没有。”
同一年,哈佛以全奖录取了一名中国学生。这名学生来自甘肃,SAT只考了1560分。
但是,他在高一时,发明了一种过滤水装置,免费提供给附近村庄的农民。
正如哈佛校长在2010年的中外校长论坛上所说:“哈佛需要知道,一个学到了很多知识的学生,是否也具有创造性。”所以,单纯记忆知识,严格来说,不叫学习。在记忆、理解知识的过程中思考,引发创造力,帮助自己和他人,才叫学习。
如果说孩子的教育结果,是有老师和家长负责的,那么成年之后的学习,学习效果就要由自己承担了。可笑的是,成年人的学习,很多时候也是不加思考地全盘接受,文章、书上说什么,自己就信什么。
比如有文章抛出一个观点:“女人要活的贵一点”,于是很多人就去买奢侈品,彰显自己很“贵”。有文章说“自律才是最高级的美”,很多人开始买健身卡,去健身。
但是结果呢,调查显示,中国人奢侈品的消费主力军是80后和90后,他们每年花在奢侈品上的钱分别是4.1万元、2.5万元。而另一份报告指出:中国90后年轻人,人均负债比高达1850%,每个90后年轻人平均负债12万元。
而在所谓的自律健身方面,健身房的教练说:“办卡后,能坚持来2个月的人,5%都不到,而能坚持2个月的人当中,每个月来一次的人大有人在。”
很多人信的一种事情,随着大流,自己也就信了。但是,《把时间当做朋友》中有一句话,“所谓‘主流’观点,并非因为正确才成为主流,而是因为它恰好适合(或者迎合)那些不善思考、不愿思考的人的感觉”。
不加思考的听信文章、书中所言,很多时候会被误导,让自己吃大亏。在通过各种手段获取信息后,要加以分辨,信息是不是可靠、有效?他们教的方法是不是符合自己的现实?
3,以偏概全,知道的知识点是零散、无用的。比如现在很多人都在进行时间管理,网络上的时间管理课程,绝大多数都是教人怎样高效利用时间,比如早起、碎片化时间利用、暗时间利用、黄金专注时间。他们的核心思想是“要快,要快,要快!”不能浪费分秒的时间。
但是,按照这样的方法去执行的时候,每一次都是失败的。人不可能一直处于紧张、快速状态,那样会提前报废。
在我看了10多本时间管理书籍之后,我彻底抛弃了时间管理课程。因为我发现,时间管理,只是表面的对时间的切割,然后再给每个小时间段塞满事情。这并不能解决长远的问题,还会让人更焦虑。
系统阅读之后,我才发现,更好的时间管理,是工作快,生活慢,是着眼于解决人生大效率,而不是分秒必争的小效率。相较于掌握时间填塞法,不如掌握某种思维方法,会让人生更高效。
以偏概全,只是听信一些零散的理论,并不能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学习,需要系统、全面,形成知识网络,才能有助于自己。
针对上面的3个问题,我给大家分享3个针对性的方法。
1,查阅资料,搞清楚基础概念,区分相似概念的区别李笑来在《把时间当做朋友》一书中说:“学习任何知识,最重要的一点是搞清楚基础概念”。
比如说文章开头的“延迟满足”,如果想搞清楚这个概念,就要去查阅它的定义,只要动动手指打开网络,就可以查到这个概念的解释:“延迟满足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 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它的发展是个体完成各种任务、 协调人际关系、 成功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
有了这个信息,基本就可以知道概念的意思了,但是稍微多加阅读就会有更多收获:
"‘延迟满足’不是单纯地让孩子学会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压制他们的欲望,更不是让孩子‘只经历风雨而不见彩虹’,说到底,它是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这就是“延迟满足”,和“等待”之间的区别。
如果开头朋友孩子的爸爸稍微了解一下这个概念的解释,他就不会那么片面地教育孩子了。
道理虽然简单,但是,遇到新的概念时,能动手查阅的人,真的很少。而能动一动手查阅的人,一定是有心、优秀的人。
2,学会分辨知识的真伪,并在实践中验证学生时代全盘记忆知识,是为了考试,那么成年人学习,没有考试逼迫着,就要学得更接地气一些。
接地气就是要去学一些可信度高的知识。要找到好的信息,就要找到好的信息源。
采铜在《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中有这样的论述:
“好的信息源具有好的‘信息品味’:他们往往具有确定的内容主题和范围,专注于某个领域;一直能提供高质量的、具有深度的内容;能获得所在领域内多位资深专家的推荐;经过第三方审核或者反复法律责任的内容也较为可信,比如学术期刊论文、上市公司的年报、统计年鉴等”,这些都是我们辨别可信赖信息源的参考指标。
每个人的精力都很稀缺,对信息的选择,就很重要。比如你读一篇“感悟”婚姻类的情感文,就不如读一篇专业的“婚姻心理”分析更有用。
读硬文章、专业文章,不那么轻松,很费脑细胞。但是花时间去读、去揣摩,帮助比读轻松的鸡汤文要大的多。鸡汤文是舒缓情绪的东西,而专业文章、书籍,是改变思维的东西,后者的价值,更深远。
除了挑选可靠的信息之外,我们学习、接受的信息,还要在实践中践行。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好的知识,经过践行后,会带来正向结果,否则,就不是好的知识,就需要摒弃。
学了时间管理之后,通过践行,我发现很多地方不适用,变得更焦躁了。好的东西,应该是顺应规律的,会让使用它的人更轻松才对。
放弃了时间管理课程老师教的东西,自己去研读时间管理书籍,才知道时间管理,并不能管理好时间,更有效的是管理好自己的精力。工作快,生活慢,与其争分夺秒塞满每一秒,不如学习某种思维方式,可以长久提高思考、做事的效率。比如,因果关系的思考模式。
3,构建知识网络,连点成面,形成系统这一个方法,最接近现实的做法就是“主题阅读”,随机找一本书,看完之后,书中所讲的内容,也是零星存在的。而如果确定一个主题去阅读,那么围绕这一主题的书籍中,肯定会有相互印证、相互关联、相互延伸的内容。这样,围绕一个主题阅读10本书,就比只读1本书,对这方面的知识掌握的更全面。
在同一主题的不同书籍中,读到类似的观点,可以相互比较不同作者的解释,找出其中不同,分析其原因,这对自己的思考、深度掌握知识非常有价值。
系统学习、主题阅读的好处,不仅在于能全面掌握知识,还能实现知识与知识间的印证、对比。这对于辨别知识可靠性,解决以偏概全的问题,也有帮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