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叨叨:孩子入园,一分离时不再撕心裂肺,这套亲情绘本你值得拥有
方面我们为孩子的成长,感到高兴。另一方面,又隐隐担忧,分离是否会给孩子带来心灵创伤?孩子会不会缺乏安全感?
与其到了幼儿园门口再焦虑,不如提前多做准备。
今天要推荐并且团购的这套亲情感知绘本绘本,共三本:《妈妈害怕去上学》《我爸爸是大英雄》《爷爷是个外星人》,由我们全网首发开团。
老读者朋友都知道,我们号团购的频率非常低,能开团的,一定是慎重挑选,质量、价格都比较有信心的。
库存数量有限,看过昨天预告的朋友,可以直接点击下面的小程序下单。
小土大橙子的店
亲情感知绘本
这套书适合哪些情况?
这套书一般适合2岁以上的孩子亲子共读,尤其是下面这些情况:
1.孩子没到入园年龄,但是被其他分离所困扰的;
2.孩子即将入园或者入托班的;
3.已经入园但是仍然不时被分离焦虑困扰的;
4.想给爸爸多一些亲子陪伴的契机;
5.让老人家也能多陪娃读绘本;
6.想让孩子更好感受到家人有多爱他。
不管是否会购买,我们可以一起了解下,孩子入园、分离焦虑等情况,如何应对?
《妈妈害怕去上学》
每个妈妈都将目送孩子的背影远去
先来看看这次首发套装的第一本书《妈妈害怕去上学》。
【法】桑德拉·内尔松 著 卡罗琳·艾罗 绘
这套绘本反其道而行之:如果害怕的上学的不是孩子,而是妈妈,会怎么样?
故事封面上,孩子背着书包,跃跃欲试奔向新生活。妈妈却躲在树上,愁容满面。
我妈妈害怕去学校,简直怕得要命。我都跟她说过很多次了:“一切都会很顺利的。”但是根本没有用。她就是不想去学校,怎么劝都不行。
好不容易出了门,妈妈磨磨蹭蹭的,还抱着柱子不肯走,路人和动物都纷纷侧目。我催她快点儿,她就说:“有什么可着急的!” 这种角色互换,让孩子一下子觉得轻松搞笑起来。
终于到了学校门口,我想赶紧进幼儿园,她还不放心让我进去,一边哭一边抱着我不撒手。
终于把我送进教室,妈妈还做了很多“奇葩”的事情:
在教室门口,老师都要关门了,她还脚往教室里伸,拉着老师问个不停,老师都不耐烦了;到幼儿园后厨,看人家食堂阿姨有没有洗手,打着手电筒看角落有没有蜘蛛网,还要看食物有没有过期;
更丢人的是,她还碰响了火警报警器,只为了确认是不是真的能响,搞得全班老师同学都出来看。
确认妈妈真的走了,松了一口气,终于可以好好学习了!实际上呢,妈妈走后,我在幼儿园度过了愉快的一天,涂了色、算了数、看了书,玩了游戏,很快就到了放学的时间了。
放学了,我站在门口等妈妈来接。
可是她去哪儿了呢?她是不是把我忘记了?
忽然我听到了妈妈的笑声。
原来她正和别的家长在一起,看起来很开心。
妈妈对我说:“我认识了一些新朋友。”
“我说吧,学校真的很好吧?”
她大声说:“那咱们明天还来上学吧!”
一套好的绘本,有丰富的内涵和很多的解读空间。把这本书里妈妈和孩子的身份互换一下,非常像我们熟悉的对话套路:我们着急去上班,孩子却磨磨蹭蹭,催促“快点儿快点儿,要迟到了”,仿佛耳边风,一遍遍地重复“一切都会顺利的”,孩子的害怕却丝毫不减少,在幼儿园门口哭闹着不肯进去……
它可以让我们思索:面对孩子的入园,我们是不是应该轻松一点,相信孩子的适应能力,而不是过度焦虑?是否不要先入为主觉得孩子就是不行?
如果我们嘴上重复无休止的说教和劝慰“幼儿园多好玩儿啊”,可自己的表情动作都是高度紧张的,孩子能放松下来吗?
当孩子上学磨磨蹭蹭的时候,我们一个劲儿地唠叨“快点儿快点儿,要迟到了”,就有用吗?
当孩子在幼儿园门口因为害怕分离,抱着我们不肯放手,我们能够接纳他的情绪吗?我们能忍住说“这有什么好怕”的冲动吗?
当孩子因为过度紧张,在幼儿园里闯了祸,我们会觉得丢人吗?
这本书并不是那种直接告诉我们答案的绘本,而是启发我们,察觉问题所在,然后自己寻找答案。
小定在看这本的时候,反复在说,妈妈害怕,妈妈哭。我想对于情绪的认识和感知,就是我们战胜焦虑的第一步。
用游戏力面对分离焦虑
科恩博士在他的著作《游戏力》中提到过面对分离焦虑的方式之一:如果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在家的时候,我们可以假装是孩子,孩子假装是大人,我们一边缠着孩子不放,一边说就不让你走,就算我不吃饭不洗澡,不上卫生间也不管,反正就不让你走。
目前市面上的幼儿园入园绘本,我们看过挺多,但这本依然让我们眼前一亮。因为不少绘本是从介绍幼儿园的生活入手,帮助孩子了解幼儿园所发生的事情,比较写实。但这套书通过角色互换,融入游戏力,和孩子产生情感共鸣。
招数当然重要,但是情感共鸣我们能够用好这些招数的根基。
成人展现出脆弱的一面,孩子会感受到,其实“害怕”“焦虑”并没有那么的可怕,从而更能理解和面对自己的情绪。
在这本书中,通过小主人公安慰妈妈、跟着妈妈逐一熟悉学校的每一个场景,我们的孩子将会与小男孩产生共鸣,内化成书中小男孩儿的角色,学会勇敢面对分离。通过安抚妈妈,达到安抚自己的目的。
书中有些很细致的点,其实也道出了我们自己的担忧,看完觉得自己的焦虑也在笑声中化解了一些。
这本绘本里还有很多细节,比如妈妈不想上幼儿园时,妈妈的包包里掉出来的口红梳子:
比如幼儿园的盆栽上写着小朋友的名字:
比如给每一个孩子都赋予了一个动物,注意看这些书包、面具以及课桌上的笔上面的动物都是一一对应的:
主角小男孩的对应动物是猫,所以,他的书包、他家的盆栽、在街道上出现的他的家和老师给做的面具,都是猫的形象:
幼儿园孩子的照片、盆栽、书包,这些细节都很用心地还原了现实,共读的时候,可以跟孩子讨论。
读的时候,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玩玩小游戏:在上图里可以找到每一个小朋友的名字,你认出来他们谁是谁么?
入园的准备为什么重要?
遇到一些读者,入园前不知道如何做准备,到送园的时候,孩子撕心裂肺哭闹,饱受煎熬。
面对分离,依依不舍的不仅有孩子,还有大人,不信你看看这些第一次送宝宝上幼儿园,回家路上哭成泪人的爸爸们
不止如此,当我们结束产假回到工作岗位,产后第一次出差……分离焦虑都会困扰着我们,我记得第一次休完产假要去上班的时候,一边写邮件一边泪如雨下,觉得是自己无能,不能陪伴孩子。
不过时至今日,几年的成长,让我明白,孩子们的长大,就是和父母不断告别的过程,而与其担忧焦虑,不如通过家庭给予孩子的亲情,让孩子有力量,一步一步去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写到这里,想多说一下,有一种普遍存在的误解,就是:孩子如果在幼儿园门口哭闹,家长一定要狠心离开,不然孩子会更加难以适应。
其实这种说法,非常一刀切。
因为它缺乏一个前提:孩子是否真的做好了准备?
在理解孩子的情感后,面对入园,我们可以做更多的准备:
1. 培养一定的自理能力
从入园前,培养孩子自己吃饭,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做一些如厕方面的准备。这样会减少孩子的无力感,降低对幼儿园的恐惧。如果宝宝太小,至少可以教他们如何向老师寻求帮助。
2 帮孩子了解幼儿园的一日流程
生活中的事情,有规律、可预期,能给孩子带来充足的安全感,所以我们看幼儿园主题的绘本时,也可以多跟孩子交流幼儿园的日程,还可以提前带孩子去幼儿园参观。
3. 日常中可以找一些合适的小伙伴社交
开始集体生活,如果孩子有和同龄小朋友相处的经验,那么在建立友谊处理冲突方面,就可能更顺利一些。
4. 和老师交流提前准备安抚物品
我们可以提前跟老师交流,既了解学校的情况,也让老师对孩子的情况有所了解。一开始去学校可能不适应,可以试试安排一些小细节,比如准备个小礼物,让老师转交给孩子,打印家庭的合照,让宝宝带到学校去。
5. 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角色扮演是我很喜欢的一个游戏,也非常有效,有时候我们想知道孩子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或者孩子有潜藏的情绪时,都可以试试演出来。经过练习,真的面对情况时,会容易一些。
6. 放松自己的情绪,相信孩子
我们的爱是孩子的力量,面对孩子分离焦虑的情绪,我们不要一味的压抑,正如一个幼儿园老师说的:“能哭出来的孩子,情绪流淌出来了,反而很快能平复,最怕是那种情绪被压抑的情况,反而可能比较难适应。
我们自己放松下来,才能让孩子对幼儿园生活有期待、有信心。
《我爸爸是大英雄》
在孩子心里,你是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
接下来,我们说说《我爸爸是大英雄》,插画师玛海儿·托尔曼,是荷兰金画笔奖、博洛尼亚童书奖获得者,本书也获得了2018荷兰图书旗帜奖。
第一次看这本书,就让我想起了经典绘本《我爸爸》。
两本书同样洋溢着脑洞大开的天真和对爸爸的崇拜,同样充满了大师对孩子心理世界的洞察力,如果说《我爸爸》适合小宝宝,那么《我爸爸是大英雄》就适合稍大一点的孩子。
书中这位爸爸刚把孩子送到教室门口,接了一个电话,就匆匆去工作了。
那他是做什么工作的呢?你绝对想不到!
爸爸坐上专机,飞到遥远的大森林,先是制服了一只巨牛怪兽。
爸爸当着被吓得躲到树背后的斑马、猩猩、犀牛、豹子等动物的面,只用了一招,就把巨牛打倒啦。
然后又飞到墨西哥,陪国王一起下围棋。国王送给了爸爸一个大奖章。
然后,又跑到帝国大厦,从大猩猩手里解救了一位姑娘。(咦?是不是跟《金刚》串台了?)
最后,爸爸处理完工作过来接他了,他是手握着会飞的雨伞过来的,一分钟就飞过来啦。回家的路上,爸爸还跟她聊天,这里出现了我们中国的滚滚。
爸爸从幼儿园接上孩子,带她一起看云彩,原来爸爸在天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而孩子给爸爸戴上了奖章。
再不陪伴,孩子就大了
这本书充满了想象力,用色大胆,有冲击力,很有艺术感。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书里那些奇幻瑰丽的画面,讲述的并不是爸爸的冒险,而是孩子因为思念而想象出来的画面。
线索都在细节中。在每一个跨页中,爸爸和孩子都分别出现在了左右两边的图画里。爸爸在世界各地忙碌着,而孩子就在课桌上写字、吃午餐、给课桌上的猴面包树浇水。 随着爸爸去到不同的地方,小琳课桌上的猴面包树也长成了不同的模样……
而故事中,墨西哥国王奖励给爸爸的奖章,其实是孩子在幼儿园自己做的,因为她在放学后把奖章骄傲地献给了爸爸。让人不由得感慨,好绘本的用心之深。
从最后一个画面来看,爸爸每天接到孩子,就跟孩子在交流每天都干了什么。孩子的想象不是凭空而来的,那些离奇的故事,也许正是来自于爸爸每日的分享。
每个孩子都像绘本故事里的孩子一样——深爱和崇拜着自己的爸爸,渴望爸爸的陪伴。即使我们挤地铁,在格子间日复一日埋首工作,在孩子心里也是拯救世界的大英雄。
在《我爸爸》里,“我爸爸什么都不怕,连坏蛋大野狼都不怕”。
而在在这本书《我爸爸是大英雄》里,这位爸爸打败了怪兽,陪墨西哥国王下象棋,还在天空写下孩子的名字。
我们常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伟大的,但其实孩子对大人的爱,是更纯粹、更动人的,不是吗?
“ 孩子长大了会不需要你,所以在他需要的时候多在一起。”
现实生活中,爸爸可能很忙、很累,陪伴孩子的时间有限,可是父爱是无法替代的,爸爸的陪伴,给孩子力量,带着这些爱的记忆,孩子会去探索自己的人生,一天天的成长。
不管我多么平凡,我总觉得你对我的爱很美。
《爷爷是个外星人》
“那不是衰老,是智慧和爱的证据”
市面关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绘本,相对少一些。这套绘本并没有把亲情局限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爷爷是个外星人》就鼓励孩子去理解祖辈,感知隔代亲情的温暖。
小定很喜欢这本书,总让爷爷给他讲,爷爷也很有动力讲,而蛋蛋则喜欢里面的各种脑洞,外星人元素。
在孩子眼里,爷爷并不是一个身体机能退化、老态龙钟的人,而是一个神秘的外星人。
爷爷的假牙是为了掩饰外星人锋利的牙齿。
爷爷的拐杖可以打开银河系的大门。
爷爷的老花镜可以看到外星人才能看到的东西。
他还相信,爷爷在阁楼造宇宙飞船,没准有一天爷爷会带他参观自己的星球。
给孩子更丰富的爱
关于隔代育儿,因为老一辈人与我们观念、习惯的诸多不合,我们现在听到的更多是抱怨的声音,但很多时候祖辈育儿的睿智和无私却被遗忘了。
书里记录的爷爷带娃的独特养育方式,给了孩子更多独特的体验和更丰富的爱的感受。比如,他会带孙子听留声机,播放浪漫的老唱片(在孩子眼里这些老唱片都是和宇宙有关的);
会带孩子种很多超市里买不到的蔬菜;
会带孩子看星星;
我们也可以借这套绘本,鼓励老人家,表达我们的谢意及尊重。
用孩子的目光思考
到这里,三本书都已经介绍完了,我们当时看到这套书是一见钟情,希望他们也能打动到你。
孩子对于世间最初的美的体验,来自他最亲近的人。如果一个孩子被爱包围,他的童年每一天都会是闪亮的日子。
他会有力量,面对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分离。
当我们试着用孩子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用他们那种充满善意和期待的目光。或许,我们会重新思考亲情的力量,思考如何面对分离。
送孩子上幼儿园,妈妈们其实要经历两次分离:
第一次,是刚上幼儿园那几周,“妈妈不要走”的声音仿佛盘旋了24个小时不散。
第二次,是孩子适应了幼儿园以后,当你某个早上送他到门口,他头也不回的冲进小朋友中间打闹说笑起来。他看上去那么开心和平静,仿佛这里才是他的世界,有时他太着急去玩了甚至忘记了和你再见。
你会不会站在门外感慨几个月前还是那么粘着你的家伙,怎么这么快就变心了呢?
祝愿大家都顺利度过这一段难熬的时期,经历过,会看到成长的力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