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在平时的教育中有没有对自己的孩子做过这件觉得很正常的事情,就是倒数三个数“3、2、1”以此来使孩子在听到这个口令之后变得听话一点。因为宝宝年龄小的时候跟他讲道理是行不通的,而家长们平时也忙于工作,回家来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也觉得非常头痛,因此就想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让孩子听话。很多家长们都觉得这个办法非常有效果,觉得这是个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所以想必大家对此并不陌生吧。
李娜娜是个暴脾气,家人都劝她换换教育方式,不要总打骂孩子。不知道李娜娜从哪里也学会了对孩子数“123”来警告他听话,经过几次她发现这个方法还挺有效。直到有一天,她周末早上准备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看孩子下床磨磨蹭蹭,她只能拿出杀手锏:“我喊123,你还不过来,就自己看着办吧!”等李娜娜的3喊完,孩子果真忙完了,可是孩子迟迟也不过来,甚至对这种方式产生了抗拒,讨厌被“威胁”催促。至今孩子已经成年,在工作中非常不顺意,因为当年那种方式让他讨厌被催促,导致和领导方面关系很差,在职场中步履维艰。看完这个栗子,那么数到三真的有用吗?为什么有时数到三也不管用?请带着疑问继续往下看。
一、为什么很多父母热衷于数到三?
1、宝宝还小,有时候讲道理说不通,这是最有效的方法
宝宝在小的时候确实是不太懂爸爸妈妈讲的大道理,并且有些时候孩子做的事情不对家长也懒得说孩子,就通过采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制止孩子,现在好多家长确实工作特别忙碌,回家后想着能好好休息一下,就对孩子的一些事情采取非常手段,通过倒数的方式来吓唬孩子,但是对于家长们来说,这确实是一种制止孩子错误行为比较有效而且能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给孩子一个过渡时间
平时我们常说孩子磨蹭,其实主要原因是因为儿童的时间节奏感本来就是慢于大人的。如果立刻马上让他们停止手上做的事情,会有些困难。此时给孩子预留一个时间,能让孩子有一个转移注意力的过渡,这样孩子会更好的明白并且停止手上正在做的事情,进而达到父母期望的目的。而孩子也不会糊里糊涂地因为这样的事情惹父母生气。
3、这种方式可以吓唬孩子,以起到警示孩子的作用
孩子在小时候都比较贪玩,而且好奇心比较强,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做一些让爸爸妈妈出乎意料的事情出来,所以有些父母就会通过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吓唬孩子,从而避免孩子做错事或者是做出令他们“头疼”的事情,所以父母们用这种数到三的方式来吓唬或者是教育孩子,为了是能给孩子起到一个警示的作用,以免孩子下次再犯同样的错。
二、为什么不建议父母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数到三?
1、无法让孩子意识到问题所在
很多家长在平时生活中很明显知道孩子有些事情做得不对,但是又觉得给孩子太小,讲大道理孩子不会明白意思,于是就采用这种数到三的方式来制止孩子,一般孩子们通常都会在听到爸爸妈妈的指令后迅速停止自己的错误行为。但是作为家长有没有认真思考过,这种手段过于直接,会导致孩子无法意识到自己所犯错误的核心所在,孩子只知道他做这件事是不对的,以后不能再做,而且孩子在小时候没有很好的思维理解,他不知道这件事具体错在哪,所以这种数到三的教育模式虽然可以很大程度避免孩子犯错,但是却不能让孩子真正认识到问题所在。
2、让孩子失去自主选择的能力,阻碍孩子自我潜能的发展
在孩子小时候家长用这种数到三的行为来制止孩子犯错,虽然会有很明显的效果,借此给孩子灌输做事情的对错观,但是父母们只是在单纯的避免孩子做错事,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这种做法对于孩子来说会失去他们自己的自主选择能力,这就会严重阻碍孩子自我潜能的发展,这会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自我判断是非的标准,只知道这件事是不对的不能做,孩子长大后是需要自己来面对很多事情的,但是这种以数到三来避免孩子犯错的行为缺严重的影响了孩子的自主选择能力。
三、数到三其实在生活中可以这样用
1、孩子犯错的时候,心里默念数到三,控制自己即将爆发的脾气
当发现孩子有什么地方不对之后,不要立刻迁怒于孩子,也不要立刻就去对着孩子倒数,可以先调节自己的情绪,自己心里默念三个数,并不一定要喊出来施加于孩子,可以通过默念这种方式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自己一些不好的脾气,只有控制住自己才能去更好的教育孩子,要耐心的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能这么做,家长们要耐心的告诉孩子处理事情的方法,要教育孩子自己分辨对错才是核心所在。
2、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教孩子去控制自己的情绪
你可以当着孩子的面演示这种方式,让孩子切身感受学会控制自己情绪。用心尊重孩子的情绪和选择,允许与肯定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孩子需要的不是冷冰冰的命令与威胁,如果你能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在今后陪伴成长的路上,将走得更加舒心于畅快。
在平时教育孩子时,好的方式既能让孩子知道错误也能让孩子获益匪浅,父母也能和孩子一起成长,不当的教育方式虽然会有短暂的作用,但却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的影响。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