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所有的爸妈都有过面对不停暴哭、情绪失控的孩子而不知所措的经验吧?到底孩子的负面情绪是从何而来?神经科学家们有什么观点可以帮助我们面对处理孩子的负面情绪呢?
首先,我们必须理解,情绪是一种原始的生理反应,动物演化出情绪,某种程度的目的可以说在帮助我们“趋吉避凶”。
调节情绪的能力未成熟前,易陷入情绪漩涡
情绪可以视为是一种知觉的过滤系统,帮助我们知道哪些事情是跟“存活”有关,哪些事情需要我们立刻注意,哪些可以不用理会。
产生情绪反应的主要是由大脑的边缘系统负责,在生命的早期,我们的边缘系统迅速地发展,所以可以借由原始的情绪反应来跟外界沟通,我们可能因为饥饿、身体不舒服、想睡觉,或者是接触了一些新的刺激而不安、害怕等等各种理由而哭泣或愤怒,这个时期的孩子当然无法理解眼前的这个刺激,是否真的危害我们的“存活”,为什么让我们不安而情绪失控,也不能理解身体到底哪里不适,而这个不适是可以被解决的。
负责调节情绪的区位,主要是大脑处理高阶认知功能的额叶,调节情绪的功能可能需要到20岁之后才发展完全。因此在大脑发展出完整的调节情绪的能力之前,我们还是很容易陷入情绪的漩涡里。
孩子哭泣原因多,大人无法理解时更加大其情绪反应
当然,人的一生中,最容易受到情绪支配的就是婴幼儿时期, 当孩子还无法正确使用语言来表达他们的需求之时, 笑或是哭是他们非语言的沟通方式,孩子的笑也许比较容易理解,“笑”,一定是因为置身在一个让他们有安全感的环境,遇到了他们喜爱的事物,但“哭泣”呢?引起哭的原因可能很多,哭可能代表任何让他们不安的情况,包括:紧张、兴奋、饥饿、惊讶、惊吓、愤怒、恐惧等等,在还没有发展语言之前,只能用哭的方式表达。
造成孩子不安的情绪可能是由一件很小的事情引发,但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判断能力,所以情绪很容易放大;他们还没有完整建构对世界的理解,一旦面对也让他们不安的刺激,很容易搞混诱发不安情绪的来源,如:到底是什么让他们不安,可能只是喜欢的玩具找不到,但在无法顺利的表达情况下,可能因为大人搞不清楚他们的需求,以为是他们饿了或者是尿湿了,孩子可能因为无法顺利传达需求而觉得挫败,甚至出现了愤怒的情绪,进而让大人很容易因为小孩的情绪而焦虑,当大人失去耐心时,恐怕更促使他们加大他们的情绪反应,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在孩子还没有更好的沟通工具之前,父母特别辛苦,因为必须要去猜测孩子负面情绪的来源。但父母必须理解的是,就算孩子慢慢开始学会使用了语言,他们对世界的理解还没有完全的建立之前,也还是无法正确分辨哪些情境对我们生存有利、哪些情况需要我们紧张、我们可以在哪些时候放松而不需要过分的焦虑、哪些时候可以安心享受愉悦的感受等等,所以还是很容易情绪失控。
科学家教你面对孩子的情绪
到目前为止,研究幼儿心理学的科学家们有归纳出几个重点,帮助父母亲去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
1.同理心:迎向孩子的情绪,表示理解,而不是回避、否认,或者是给予负面情绪负面的标签(说“你怎么这么爱生气”可能无法安抚他们,但如果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我感觉到了,但……”就表示理解他了)。
2.观察、追踪、面对并预测孩子的情绪反应与需求:当孩子的情绪反应被接收之后,才能学会情绪的表达与控制。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父母亲过分的关注或对孩子的情绪过分敏感,反而会干扰孩子情绪的自我调节,以及独立性的培养。
3.如果是已经可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孩子,科学家鼓励孩子把情绪试着用语言说出来。科学家已经发现,把负面情绪说出来,像是贴上“标签”一样,可以使孩子稳定下来。有趣的事情是,这个方法对于大人来说也一样有用,承认自己的有情绪、试着描述,自然而然会帮助我们面对情绪而开始思考情绪的来源。
4.情绪模仿与传染力:孩子有超强的模仿能力,如果父母亲时常有负面的情绪,孩子也难免会被影响。除了要试着不让自己的负面情绪传染给孩子之外,也要试着不要让孩子的负面情绪影响到大人对事物的判断。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要不被影响当然很难,但大人一定比孩子更有能力面对、更有耐心才是。
著名的发展生物家及婴儿行为与大脑科学家约翰麦迪纳(John Medina)说过一句重要的话:情绪的产生可能不能选择,但是我们可以选择面对情绪的方式。谨以此句话送给所有父母,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时,期盼大家能以好的方式面对,也是对孩子的身教!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