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带着孩子去邻居小宇家串门,我们在院子里聊天的时候,两个孩子就在一边玩
没一会儿,小宇的衣服被浇花的水喷湿了
小宇奶奶怕孙子感冒,拉起他就要进屋换衣服可小宇倔强地说:我不想换,我喜欢这一件
奶奶苦口婆心劝了二十多分钟,小宇就是不换
奶奶正为难的时候,小宇妈走了过来,只说了一句:你又想挨揍了是不是?
小宇就乖乖地跑去换衣服了
小宇妈是我的老邻居,一直是家里唱红脸的那一个,从我认识她第一天起,她就把慈母多败儿挂在嘴边
她总是说:孩子就该有个怕的人,不然以后可就无法无天了
孩子一定要有个怕的人是中国家庭的普遍现象,尤其是现在的孩子都被全家宠着,如果没有一个人能镇得住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变成自私自利的小霸王
可是,真的是这样么?
有个怕的人,会让孩子变成两面派
很多父母喜欢这种虎妈结合的育儿模式,因为养起孩子来真省心,效果也很不错,只要孩子不听话,派老虎出来镇压就行了
朋友有个5岁的儿子,正是淘气的年纪,每次调皮捣蛋,爸爸就会站出来镇压,起初还很凑效,可时间一长,她就发现不太对劲
孩子变成了两面派,在爸爸面前是个乖小孩,却把她的话当成耳边风在爷爷奶奶身边的时候,更是无法无天
一会儿听话,一会儿撒泼,角色切换得恰到好处,有一段时间,孩子爸爸出差,那段日子简直是全家的噩梦,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吃饭也不好好吃
明明给孩子都改掉的习惯,转眼就忘了
她不知道,大人们得意洋洋地唱着红白脸,孩子也给自己建立了一套应对体系
孩子并没有学会规矩,也没有养成好习惯,他们只是明白了,该在谁面前表演,免得挨骂
可是,小时候就学会表里不一的孩子,长大后很难和别人建立真实的关系,也不敢做自己,因为他们总会觉得,别人之所以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伪装得好
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冒充者综合征,说的是有些人尽管已经功成名就,可是主观上依然不相信自己的能力
美国畅销书作者乔纳森·萨佛兰·福尔就曾经说过:对于自己取得的这点小成绩,我并不感到自豪尽管拙作颇为畅销,我依然觉得作品本身并没有什么出众之处,或者说,读者其实并没有那么喜欢我
心理学家发现,父母的过度表扬或者过度惩罚都有可能养育出冒充者,特别是那些奖励和惩罚同时存在,不断交替的家庭,冒充者综合征的几率特别高
有个怕的人,孩子学不会平等和尊重
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中说:如果家庭中一定要有个怕的人,说明同时也有不怕的人,那么孩子就很难建立平等的公民心态
这一点在小宇身上就很明显
听儿子说,小宇是个小霸王,总是欺负比自己小的孩子
有一次,儿子拿着新买的滑板车去和小伙伴玩,小宇看见了,说想先玩
儿子不同意,小宇一下就把他从车上推了下去儿子说得绘声绘色,我听着心里却不是滋味
小宇对待我儿子的样子,和他妈妈对他简直一模一样
因为妈妈的强势对待,小宇已经有了错误的认知,觉得这个世界是谁厉害谁说了算
美国精神病学家威廉·哥德法勃曾经说: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当成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给他们以无限的关爱
可中国父母总是习惯居高临下,指挥孩子应该怎么做,必须怎么做,这么做是对你最好的,却从不给他们选择
可是,他们却忘了,一个小时候没有被平等对待过的人,长大后也不会懂得平等对待他人
给孩子充分的尊重和理解
放牛班的春天里的马修老师就是一个好例子他用温暖和爱教会一群调皮捣蛋的学生找到了唱歌的天赋
其中有一个片段,我印象很深
有个学生恶作剧,把墨水瓶放在门上,砸伤了神父的眼睛
马修老师找到了真凶,却没有把他交给校长,接受体罚而是和他偷偷达成协议,让他去照顾神父
结果,毫不知情的神父拍着孩子的肩膀说:你并不像他们所说的那样无可救药,其实你的内心是个好孩子
在那一刻,这个坏孩子就改变了
孩子不需要被管教,他们需要的是被理解
在一个被所有人当成坏孩子的环境里,他们没有被给予做好孩子的机会
惩罚是一种粗暴的强势,平等意味着让孩子选择,并且承担后果
虽然,孩子的选择未必比父母更好,但那种被尊重的感觉,是孩子一辈子的精神财富
教育统一,父母要行动一致
教育专家孙云晓曾经说过:教育的有效性依赖于教育的一致性教育的不统一,往往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我们公司有个男同事,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
他在我们公司是出了名的女儿奴,对女儿宠爱得不得了可他有一条教育铁律,妈妈说不行的,爸爸也不会同意
有一次,女儿考得不错,夫妻俩决定给孩子一个奖励,约好500块钱以内结果女儿看上了一双名牌鞋
妈妈一听果断拒绝,怕女儿养成爱和同学攀比的习惯
女儿哭哭啼啼地跑去找爸爸哭诉爸爸却指了指妈妈:你去跟妈妈商量怎么办
其实,在他心里,只要孩子喜欢,花多少钱无所谓,但他知道,自己和妻子一条心,对于教育孩子很重要
爸爸和妈妈统一战线,彻底断了孩子想钻空子 的念想,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到底应该怎么做
好父母都懂得和彼此肩并肩,他们明白,教育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只有步调一致标准统一,才能让孩子懂规矩明是非
以身作则,好过严格管控
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一个寓言: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让行人把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刺骨地吹,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紧了 南风则徐徐吹动,行人春意上身,纷纷解开纽扣,于是南风获得了胜利
这个故事就是南风法则,把它用在教育上很贴切最好的教育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来不是强迫或者恐吓
艾默生说:孩子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他从第一个教育者那里所接受的爱陪伴和榜样示范
曾经看过泰国的一个短片父母给孩子塑造的价值观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短片中,一个爸爸靠经营一家杂货店养活着一家一次客人买完东西把钱直接放在桌子上走了
爸爸发现客人多给了,立马追了出去
孩子看到的世界,决定了他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父母就是孩子的世界
就像短片里所说的:诚信,不属于人体的基因尊敬,不存在于我们的DNA毅力不会像细胞那样在身体内繁衍忠诚也不会在血液里循环不论先天如何,最终价值观塑造我们
真正能在孩子心里树立权威的方法,是成为他们的榜样
每个父母都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既怕养出不懂事的熊孩子,又怕孩子不能快乐成长
两难之中,不少人选择了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教育方式,觉得孩子只要在家里有一个怕的人,就不怕教不好
可是,怕不仅不会让孩子更听话,还会破坏亲子关系孩子需要的是平等理解和宽容
只有父母愿意卸下为人父母的包袱,愿意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用一言一行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转载自网络 侵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