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妈妈向我反映,给孩子开展英语启蒙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孩子到现在还不会说英语,甚至没有开口讲英语的迹象。家长们为此很是着急,不禁怀疑宝宝的语言能力更怀疑英语启蒙的合理性。稍安勿躁,这些都是正常现象,为什么这样说呢?
沉默期是儿童二语习得的正常现象。有些家长和老师总是鼓励孩子从一开始就积极交流、做口语练习,这样做对初学习者是有害的。
根据"二语习得论"的研究,无论成人或儿童,在掌握外语能力的过程中,都应该有一个相当长的沉默期,一般是6个月到1年。在学习者能把大量的内容逐渐内化,达到一定思维能力和有足够的自信前,不应该开口说外语。
渡过沉默期后,有计划、有步骤的输出才可以开始进行。如果跳过沉默期,在外语听力还很低时,过早用外语交流,有可能造成口语的"石化",停留在一个水平不再提高。所以,家长们要对沉默期有耐心,启蒙阶段不要着急让孩子说外语。外语"说"的能力,要比"听"来得慢得多,而且它是自然到来的。听得多了,孩子自然就会说了。
另外一点就是,父母要珍惜宝宝的语音发展关键期!过了青春期再学外语,学习者的语音就很难达到与母语相当的语言水平,中式英语就很难避免。这一点很好理解,就像小时候没练过劈叉,大了骨头僵硬更难劈叉一样,我们的口腔肌肉和舌头,如果已经形成了母语的发音习惯,就很难再改变发音位置,把外语的音发准。从这一点说,外语的语音是"童子功"。我认为即便是为了语音这一项好处,从幼儿开始学习外语也是值得的。
而且,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母语迁移是不可避免的。儿童学习外语的另外一大优势在于儿童的母语还没有根深蒂固,在自然语境中习得第二语言时,负迁移现象很少。这意味着儿童学习外语,不太会有成人那种"Chinglish (中式英语)"的毛病。
二语习得理论的这些研究成果,对家长辅导孩子学习外语,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我国英语启蒙教育的理论基础。这些观点不是某个业余的人提出来的,而是40年来众多学者经过钻研论证的科研成果。在这种集体智慧的指导下,家长们可以放心地实践。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