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家庭是习得的主力,但是我也认同给孩子报课外班是少不了的,通过"学得"学习英语,也是必要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萌萌习语认为:
1.课外班培训的必要性
1)口语课堂提供了一个让孩子输出的环境。输出也很重要。
2)类似自然拼读规则、语法规则、写作这些需要学习的东西,应该在班里学,术业有专攻,老师更胜任。
3)学习中有同伴很重要。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因而在一个集体中学习,效果好过"一对一"。
4)课外班的学习通常遵循一个体系,有一定的标准和进阶规划。外语学习的体系性也很重要。孩子年龄越大,读与写的比例越高,体系性越重要。
"学得"有必要,课堂学习有必要,但我主张,即使是课堂上的"学得",也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尽量做到有"习得"的成分,实现教室中的习得。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令我们这些付费的家长满意的、物有所值的课堂。
2.中教vs外教,中教的局限性
从"习得"这个标准看,中教就有局限性了。他存在很多缺点:
1)总能听到全英文教学的老师口中的错误,一堂课平均有三四处。这样的错误,或是表达法方面的,或是发音方面的,或是文化方面的,如果积少成多,也很可观了。学生们照单全收了这些错误,这是我难以接受的。
举例说,adjective这个单词,重音在前面,因为老师把重音发在了第二个音节,并不断重复,孩子们也一律学错了。讲音节的时候,老师说:happy是一个音节,这可能是个口误,因为happy明显有两个音节。总结特殊疑问词的时候,老师举例:''How is your father? He is tall. How is your mother? She is beautiful."这种句子不地道,有歧义。学生们举手时,高喊"Teacher! Teacher!"这是典型的中式英语,西方人称老师为Mr... 或Mrs...,没有直接叫teacher的。再举例说:学生们集体朗读课文时,总是拽着长音,有人形容说这是sing-song,受中文朗读,尤其是私塾式朗诵古文的影响。这种读法对于以英文为母语的人来说,简直匪夷所思。
2)中教紧紧围绕语法展开教学,英文输入很少,仅限于几个例句,每堂课学生接受的输入量,其实是比较可怜的,更谈不上用英语来学知识了。
3)如果说中教的语音语调有点缺陷的话,那么中教班里同学们的语音语调就更五花八门了,这种影响因素不可忽视。关于这一点我个人深有体会:闺蜜的儿子上小学1年级时,被送去了家门口的英语教学机构托管。在该机构一周上两次英语课,一年下来,他的英语从中获益不大,但语音语调却受中教和同学的影响很大。由跟外教和原版动画片学来的地道美音变为"中国腔"了。后来听了很长时间原版书,才"扳"了回来。
我认为在孩子学英语这件事上,不能走弯路。让孩子跟外教学,才能在课堂中最大限度地做到习得。当然,前提是孩子已经有了至少1000词的听力词汇量, 能够充分吸收外教的输入,外教也是合格的、有资质的老师。
3.把孩子交给专业的人
一个好老师是无可替代的,教材没有老师重要。即使是英语水平很好的父母,也不一定能够成为专业教师。父母很难有精力去设计教案,精确高效地传授知识点。指导自己的孩子,也未必能有教师那样得力。术业有专攻,在教学方面,能超过教师的父母是很少很少的。所以我倾向于把孩子送到有外教的专业机构学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