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糕的两岁真的让人发疯,孩子的小叛逆,总让父母有被挑衅的感觉。生气、愤怒一不小心就变成常态。
记得有一次我在厨房做饭,女儿跑过来告诉我要尿尿,我叫她自己去,她又突然说没有尿,然后玩了没多久,就坐在垫子上尿了出来,一边尿一边喊尿尿了尿尿了。
看到这场景,大脑立刻失去控制的我,不由分说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指责。
吼了两声,看她委屈的样子我意识到自己不能这样,于是不再出声,但是愤怒依然在,恶狠狠地看了女儿两眼,然后继续做饭,女儿看我不理她,就穿着尿湿的裤子自己去玩了。
面对我的吼叫,她已经从最初的嚎啕大哭,变成了不以为然,这让我感觉自己像个小丑,更加愤怒。
我在脑子里不断搜寻曾经看到过的缓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可是怎么也想不起来,大脑被杏仁核控制,记忆力也变得不好了。
我很清楚,女儿不过是在和我进行权力之争,她想说了算,她的挑衅往往让我暴跳如雷,虽然心里清楚这样不对,可就是做不到不愤怒。
不理她已经是我能做到的最好的程度了,什么共情之类的,对于老母亲来说,太难了。
二相信这是大多数家长经历过的,为什么我们一边看着育儿书,一边又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呢?总结了一下
第一,育儿先育己,言传身教。连自己的情绪都管理不好,如何教育好孩子?
第二,王阳明说:“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没有知道而不去做的人,知道而不去做,不是真的知道。
看了那么多育儿书,实际只是走马观花。当时看到好的方法很惊艳,合上书本从不思考如何应用,没有整体知识框架支撑,情绪一上来全都是过眼云烟。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的办法是:仍然要多读书,不过也要多思考
我把市面上那些比较火的育儿类书籍全部买回来,一本接一本的看完,找出自己最感兴趣,并且对自己最有帮助的几本,边看边做笔记。
结合自身情况思考书里的理论,案例,还画了个思维导图,以此来帮助自己记忆,加深理解。
然后把那些第一眼看到能马上点醒自己的话,比如“温柔而坚定”几个字,写在一张大一点的纸上,贴在每天都能看见的明显位置。
当情绪激动时抬头就能看见,以此来提醒自己坏情绪来了,要让自己保持清醒。
情绪平静之后,我会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记录下来,然后分析,最后再找寻方法。
尝试几次之后,你会发现脑子就像开窍了一样,突然就知道该怎么解决当下孩子的问题了。
你看,先搞定自己的情绪,然后才有能力解决孩子的问题。
三那么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总结如下:
1.强化向内觉知的能力
什么是向内觉知?就是能够意识到自己当下的坏情绪,并且当这些坏情绪出现的时候,意识到这不是“我”,想办法让自己清醒。
把“温柔而坚定”几个大字贴在墙上的做法,其实就是保持向内觉知的方法。
在这里分享另一个自我察觉的办法,叫做“5条皮筋魔法”,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自我提醒法,屡试不爽。
找5条能舒服戴在手腕上的橡皮筋,当孩子起床时,马上把这5条橡皮筋戴在左手腕。而且只有和孩子相处时才戴,不要随时随地都戴在手上。
如果对孩子发了脾气或用语过激,这时就把左手腕的其中一条橡皮筋戴到右手腕。在一天结束前,尽量让5条橡皮筋维持在左手腕。
万一不小心发了脾气,就运用“5比1法则”。也就是说发一次脾气,就和孩子做五件积极的小事。
可以拥抱孩子,或者延长读绘本的时间等,重新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就可以把这一条橡皮筋戴回左手腕了。
2.实在没控制住情绪,对孩子发火了也没关系,理解你自己
理解自己并不是说给自己找借口,人无完人,不要对自己太苛刻,正常的人都会有情绪,关键看你如何与它和谐相处。
有时候明明很累了还不能好好休息,孩子这时候如果不听话,妈妈很容易认为是在跟自己过不去。
一方面容易产生“我为了你那么辛苦,你还一点不心疼我”的埋怨;另一方面也会在爆发之后,定位自己不是个好妈妈,内疚自责,开始埋怨自己,因而更加愤怒,这是个恶性循环。
感觉累了就放松自己,请家里人帮忙照顾一天孩子,出去听听音乐看看电影,给自己放个假,
妈妈的好情绪,是一个家庭最大的福气!
3.记录你的坏情绪
每次发脾气后不妨把它记录下来,不带有评价的色彩,单纯记录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然后问问自己:是什么触发了我这么生气?我脑子里再想些什么?这个想法是怎样不断延伸出来的?如果这种想法不合理,下次再出现类似事件,可以从什么角度思考?
有研究显示,人们的行为有40%受到习惯的主宰。
而当我们把这些提醒自己清醒的小方法,内化成自己的习惯后,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时也会为孩子起到表率的作用。
人们常说言传身教,自己的改变就是对孩子最好的身教。
四平时经常跟孩子做一些小游戏,也是不错的缓解不良情绪的小方法:
1.数数游戏
当我觉察气氛有点不开心时,会和孩子一起数数,通常是数到五就开始大笑,女儿特别喜欢这个游戏。
有时我们还会倒数,数五个奇数或者五个偶数,不仅缓解了我们的情绪,还增进了亲子关系,不知不觉中女儿的数学也得到了启蒙,一举多得的好方法。
2.“再给你一次机会,重来”
有时候孩子做了错事,比如说脏话,我会心平气和地告诉她,再给你一次机会,重新说。
想象一下那个和谐温馨的画面,孩子既觉得有趣,我们又没有发脾气,同时还让她认识到自己说错了话。
孩子,挑战。生儿为人父母,就是此生给予我们最大的挑战。而真正的家庭教育,不是约束和惩罚孩子,是父母的自我成长,而情绪管理首当其冲。
父母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标签: